中医认为,脾胃共同承担着消化、吸收和转化食物的重任,为全身提供营养和能量,而脾气一虚,五脏皆亏。
脾胃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五脏六腑的功能。
今天,邀请到施旭光主任,给大家分享一个名方,调脾胃、补气血,补足五脏亏虚。大家先点赞、转发、关注!
这个千古名方就是补中益气汤。
✅升麻、柴胡轻清升散,引黄芪、人参之补力上行,升提下陷之中气。
组方: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人参补元气,助黄芪补益全身之气;白术健脾燥湿,恢复脾胃运化水谷之能;炙甘草调和诸药,兼补脾胃之气,三药协同增强健脾益气之效。
✅当归养血和营,补气同时防气血失衡,避免单纯补气耗伤阴血;橘皮理气行滞,疏导脾胃气机,防止补益药壅滞碍胃,保障药效吸收。
全方通过补益脾胃、提升中气,健运脾胃而调和气血,增强中焦气机,从根本上强健脾胃,补养后天之本。
分享一则门诊案例:
42岁的姚女士,长期工作劳累,饮食不规律,近3年经常感觉疲倦,稍微运动一下就出汗,吃点东西就腹胀,大便溏薄;近2个月还感觉肛门有坠胀感,久站后加重,偶尔有便后脱肛的情况。
施旭光主任看她面色萎黄,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腹部触诊柔软,未及包块,辩证为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证。
于是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减开方治疗,并叮嘱忌食生冷油腻,避免久站劳累,配合提肛锻炼。
调理一段时间后疲惫乏力感减轻,人精神了很多,肛门坠胀感消失,大便也成形了。
补中益气汤虽然经典,但用错了可能适得其反:
▶舌苔黄厚、经常上火的人用了会加重燥热。
▶孕妇或高血压患者也需要调整配伍。
同时日常生活也要注意配合好:
1、饮食上:多吃健脾食物,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
2、生活上: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3、运动上:散步、八段锦等能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需特别提醒:中医上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依据体质情况随症加减,建议专业中医辨证后再开方服用,切勿私自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