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沃尔沃汽车正式迎来新一轮高层更迭。时隔三年之久,74岁的哈坎·塞缪尔森(Håkan Samuelsson)重返公司,接替吉姆·罗文(Jim Rowan)出任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任期两年。
这一人事变动背后,既暗含沃尔沃董事会应对行业变局的战略考量,也折射出这家百年豪华品牌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中的深层焦虑。
沃尔沃
沃尔沃换帅:“老将”回归,曾经引领沃尔沃创下辉煌战绩
关注车市的朋友应该知道,塞缪尔森并非沃尔沃的陌生面孔。早在2012年 ,一直到2022年,他主导了沃尔沃的品牌进程,推动其从福特剥离后的低谷中崛起,并完成多项关键转型。
其中,2018年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厂、2021年成功登陆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以及确立“2030年全电动化”目标,均在内。
在他的任期内,沃尔沃营收从2010年的1245亿瑞典克朗增长至2021年的2820亿,营业利润率从0%提升至7.2%。
换帅
沃尔沃换帅:是否与电动化、智能化、市场变局等压力有关
我认为,从全球市场来看,罗文任期内,沃尔沃的电动化转型可谓成绩斐然:2024年纯电动车销量激增54%至17.52万辆,插电混动车型增长16%,EX30更以近10万辆的销量成为欧洲畅销车型。
当然,毋庸讳言的是,具体到不同的区域来看,隐忧同样显著。就拿中国市场来说,新能源渗透率仅13%。
智能化方面,公开消息显示,沃尔沃的Zenseact自动驾驶平台仅支持L2+功能,而国内很多厂商已实现端到端技术突破;软件生态方面,沃尔沃整合了谷歌服务,但形成差异化壁垒,应该还需要时间。
沃尔沃
此外,外部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或许也进一步加剧了挑战。比如说,美国关税政策及对中国产电动汽车软件的禁令
这可能迫使沃尔沃加速本土化生产,但其美国工厂仍依赖非本土零部件,短期内应该难以完全规避关税影响。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后,沃尔沃选择在比利时根特和中国同步生产EX30车型,虽分散风险,不过是否也会推高成本,值得考虑。
沃尔沃
“老将回归”:能否带领沃尔沃突破压力,创造新的辉煌
显然,虽然塞缪尔森曾经在掌舵沃尔沃期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此次回归,行业背景与此前已大不相同。电动化进程待提升、智能化竞争白热化等,或许都是塞缪尔森需要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尽管沃尔沃2024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8%至76.34万辆,创下历史新高,但作为其第二大市场中国销量却下滑8.2%能源车型占比不足半数 。
此外,美国市场纯电动车(BEV)销量疲软,消费者对混动车型(PHEV)的偏好远超预期,这或许是沃尔沃不得不推迟2030年全电动化目标、转而保留内燃机与混动路线的重要因素。
沃尔沃
对于塞缪尔森而言,首要任务或是调整战略节奏:一方面延续电动化投入,推动2025年7款新车型(包括SPA2平台纯电车型和插混SUV)的落地;
另一方面,通过供应链优化(如增加中国低价零部件采购)和成本控制,缓解研发投入激增带来的利润率压力。
第三个方面,深化与吉利的技术协同(如极氪的智驾共享)可能成为其突破智能化短板的关键。
沃尔沃
此外,推动SPA3架构量产(预计2026年)等战略项目,是否也是其任期内会取得的突破,也颇为值得期待。
可以说,若其能稳定局面,为沃尔沃奠定新时代的技术与市场基础,沃尔沃或能在豪华车市场守住电动化先行者地位;反之,沃尔沃品牌是否会陷入“传统巨头转型”的典型困境 ,就值得考虑了。
沃尔沃
本文结语:
沃尔沃的换帅,或许是应对当下局面的权宜之举动,也可能是面向未来的未雨绸缪。
塞缪尔森的经验与稳健作风,或能为沃尔沃争取宝贵的调整窗口,使得沃尔沃再上新台阶。
但汽车行业的变革速度远超以往,在“油电博弈”与“智驾竞速(参数丨图片)”的双重压力下,这位老将能否带领沃尔沃跨越新旧时代的分水岭,或许仍需时间检验。
最后,本文涉及到的数据来源于公开数据、官方公开数据等,仅供参考,具体品牌官方数据为准。
本文声明:
本文为车宇世界运营部原创文章,总第11610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车宇世界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