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上广深的年轻人还在争论“电车和油车谁更环保”时,凯翼汽车将新车发布会搬到济南仲宫大集——一个延续千年的烟火集市,没有炫酷的激光秀,没有PPT里的未来愿景,只有热腾腾的煎饼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一群真正需要一辆“靠谱车”的乡镇用户。



这或许正是当下中国汽车市场最真实的写照:一边是资本疯狂押注智能新能源,另一边,9亿下沉市场用户的需求,却在一场场“形式主义下乡”中被选择性忽视。

“充电桩覆盖率不到5%”,乡镇市场为何拒绝电车?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三线以下城市及乡镇人口约9.7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但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不足5%。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地区的用户年均行驶里程普遍低于1万公里——对于电车而言,电池折旧、保险费用和充电不便,让“省油钱”的优势荡然无存。



凯翼昆仑2025款“反潮流”

当大多数车企忙着给车装上第四块屏幕时,凯翼汽车却干了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派团队深入全国乡镇,蹲点调研三个月。结果发现:

· “540°透明底盘”比“自动泊车”更实用——乡村小道坑洼多,剐蹭底盘是常事;

· “5+2座椅”比“零重力座椅”更受欢迎——赶集时拉人,农忙时载货;

· “7万元一口价”比“补贴后优惠”更透明——乡镇用户最怕套路,直接低价才是硬道理



于是,凯翼昆仑2025款是这样做的:

· 尺寸越级:4738mm车长、2820mm轴距,后备箱最大扩展至1566L,轻松塞下化肥袋、家电甚至一头小羊;

· 配置务实:高强度破冰门把手、底盘透视影像,专为泥泞路和集市拥堵设计;

· 价格直击痛点:(补贴后)起售价6.39万元,比同级竞品低2万,却标配全景天窗和12.8寸大屏。

“这叫‘以大打小,以新打旧’!”凯翼销售总经理何勇平在发布会上直言,“别人在卷配置,我们在卷真实需求。”

燃油车的“下沉战争”

近年来,“汽车下乡”重新成为行业热词,但许多品牌的做法令人啼笑皆非:把一二线城市的电动车换个颜色,再贴个“下乡特供”标签;在县城开一场发布会,送几袋大米就算“惠民”。

这种“高高在上的施舍”,乡镇用户并不买账。“我们需要的是能爬坡、能装货、维修便宜的车,不是那些中看不中用的‘高科技’。”



凯翼的策略,却充满“烟火气”:

· 真调研:团队在乡镇集市摆摊,记录用户对车门把手高度、后备箱门槛的反馈;

· 真定价:拒绝“先虚标再打折”,直接锁定7万元区间,砍掉一切华而不实的配置;

· 真共情:在山东大集上,何勇平与车主围坐吃煎饼,听他们抱怨“合资车修一次变速箱要花半年收入”。

这种“笨功夫”,恰恰击中了乡镇市场的命门。

“电车取代油车”的预言,在县乡镇市场更像一场幻觉。



这里没有限行政策,没有充电焦虑,有的只是对“耐用工具”的极致追求。

凯翼的决策背后,是对市场分层的清醒认知:

· 一二线城市:电动化是趋势,但依赖政策和基建;

· 下沉市场:燃油车仍是刚需,且将持续十年以上。

汽车的“人间清醒”

凯翼昆仑2025款的真下沉,或许能给行业带来一丝“冷思考”:在盲目追逐电动化浪潮的今天,是否有人愿意停下脚步,看看那些被忽略的9亿用户?

燃油车的“末日”远未到来。

在广袤的县乡镇市场,它们正以另一种姿态重生——没有炫技,没有噱头,只有扎扎实实的“能用、好用、用得起”。而这,或许才是中国汽车产业最需要的“人间清醒”。 更现实的是,乡镇用户的用车场景极为“硬核”:赶集拉货、农忙运输、雨天泥路、冬季破冰……他们需要的不是自动驾驶和全景天幕,而是一辆“能扛十年”的实用座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