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次挂号管三天”已实现全省21个市(州)全覆盖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胡旭阳 摄影报道

“周六做完检查,今天只用拿着挂号二维码在机子上报到就可以复诊,孔祥薇医生不在也没有关系,自动分配了别的老师来看报告。”近日,市民刘非非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龙潭院区神经内科做完核磁共振,三天后来到医院挂了复诊看了报告。

挂一次号只能当天就诊,当日若检查结果未出,无法即时找医生看诊。为破解就医难题,目前,全国陆续有省份或试点城市推出“一次挂号管三天”的政策,便捷省时的流程不仅提升了就医体验,四川多个医院更是“定制”妙招,细化就诊流程,就医秩序井然。

百万患者受益 成都有医院就诊只挂一次号

2023年8月,成都市开启包括一次挂号管三天、一人就诊只挂一次号等在内的多项试点工作。2024年11月13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的决定》,提出“以病人为中心”改善就医服务体验,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服务,在成都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


市民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分诊台咨询

“我觉得这样很方便,以前等一些检查可能要到很晚,现在时间就自由一些,上班族更是友好,没太大问题的情况下,三天内我想什么时间过来都可以。”市民刘非非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上的实时排队系统,“刷下手机就能看到当前候诊序号,时间安排心中有数。”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这项惠民措施落实得更顺利,医院做好了充足的应对准备。医院门诊与信息处密切合作,根据就诊实际情况,对流程进行优化,“在我们医院,当天没有复诊的患者,在3天内,直接到原诊区签到候诊,等待医生叫号就可以了。”

“你的报告除了转氨酶有点高,甲状腺指标有些异常外,别无其他。”在第二天就诊报告出来后,市民黎丽通过导医台办理了手续,换取了复诊号并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得到了医生的解答。不同的医院,结合自身情况,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的流程有所不同。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不仅可以“一号管三天”,同时也在试行“一人就诊只挂一次号”。据悉,该政策必须满足两种情况:一种是首诊医师完成本专业疾病诊疗后,经病情评估,患者有与本次疾病相关的并发症,需转诊至其他专科进一步诊疗,可通过院内“一卡通”转诊机制,将患者转至并发症相关的科室就诊;另一种是针对挂错号的患者,首诊医生评估后可通过系统科间转诊机制,将原本挂错的号直接转给相关科室医生,省去了退号、再挂号的流程。自开展“一次挂号管三天”以来,截至到2025年2月,累计受益患者人次数11583,累计减免门诊挂号费158471元。

而在成都上锦南府医院,患者需要前往分诊台报到,“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实施了‘一号管三天’的政策,检查结果当天出不来,患者第二天到就诊台出示之前的挂号记录,就可以按照顺序复诊,以此改变就医体验。”该院管理负责人称。

据悉,2024年12月1日,成都市双流区宣布在区级公立医院推行“一号管3天”政策以来,时隔51天,双流再次扩大范围,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行“一号管3天”。2025年2月,龙泉驿区则“集体官宣”,提出在全区公立医疗机构有序推行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


市民直接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龙潭院区神经内科门诊进行复诊

成都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一次挂号管三天”工作实施以来得到群众广泛认可,全国多地复制经验。2024年初在全市推广,目前已有133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其中公立医院59家)实行(不含省卫生健康委直属和国家卫健委在蓉医疗机构)“一次挂号管三天”。仅2024年上半年,“一次挂号管三天”受益患者65.4万人次,减免门诊诊察费约715.8万元,预计推广首年受益患者可超百万,减免费用逾千万。

扩面 四川多地实施

不仅成都,四川省其他地区也已实施“一次挂号管三天”的惠民政策。2023年8月,德阳市卫健委出台《德阳惠民免费复诊实施方案(试行)》,明确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实施门诊挂号“三日有效”制度。根据方案细则,患者因同一病程就诊,三日内(含首诊日)携检查报告在同一院区、科室复诊时,可免除挂号费、诊察费等重复收费项目。

同期,绵阳市卫健委也印发了《绵阳市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门诊体验行动试点方案(试行)》,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绵阳四〇四医院等,游仙区全域医疗机构及其他县市区试点机构就诊时,患者因同一疾病同一病程,一次门诊挂号就诊后,原则上三日内(含就医当日)在同一院区、同一科室携检查、检验结果复诊时,不再重复收取挂号费、诊察费等相关费用。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于2024年11月推出“云端复诊”服务,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即可与首诊医生进行免费报告解读,实现“足不出户看专家复诊”。四川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候表示,目前全省21个市(州)全部实现“一次挂号管三天”试点工作全覆盖,其中德阳、内江、乐山、南充、眉山、资阳等7市已在辖区内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广,目前21个市(州)63.64%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已开展该服务。

记者了解到,四川地区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山东、山西、江苏等地区部分公立医院都推出过类似惠民举措,并取得不错效果。市民刘非非也表示,期待更多站在“群众角度”上的就医惠民政策能尽早落地、不断完善,把就医难点痛点逐一击破。

便民实践 期待更好的探索可以落地

“一号管三天”的背后,是各家医院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开展便民探索的系列举措。各家医疗机构围绕“一号管三天”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形成多元化的便民服务模式:既有“首诊医生责任制”——由首诊医生利用非接诊时段为患者免费解读报告;也有“医疗小组负责制”——由门诊常驻医生团队承担报告复核;还有“科室协同制”——通过科室内部协作,委派当日接诊医生或专责小组完成报告回看,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服务创新。

有的医院实现了全流程系统化和电子化,这要求电子病历系统、签到叫号系统必须全面覆盖,对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出较高要求。在部分医院,根据门诊实际情况人工分诊也成为不错的选择,为医生提高了复诊的效率。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在醒目位置摆放了便民政策

“免挂号费不等于不挂号,从医院角度来说,这个制度只是在原有号源的基础上改变了一下挂号制度,让复诊患者享受到一些便利。”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管理负责人介绍,复诊患者面对一个熟悉的医生会更有信任感,有利于医患沟通。同时,医生对复诊患者的病情更了解,这也会提高医生的诊疗效率。目前全国多地为便利职场群体推出的"错峰门诊"(午间/夜间/周末门诊),也是这种服务的延伸实践。

“13元挂号费或许仅相当于一杯奶茶,但对于单纯查看报告的患者而言,重复挂号容易产生心理落差。”患者刘非非道出普遍心声。

采访中,一位来自省内的骨科医生唐强则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相对于年轻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面对患者的复诊需求,对于热门医院高级别的专家‘一号管三天’不免挤占初诊患者的资源,容易产生误会。”他期待探索更多好的经验可以落地。

来源:四川新闻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