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魏明豪主任团队,独立完成咸阳市首例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为一名饱受阿尔茨海默病折磨的82岁高龄患者点亮“认知复苏”的希望。术后次日,患者已下床活动,能准确叫出家人的名字。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咸阳地区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外科干预领域实现里程碑式突破。
被遗忘的时光:从混沌到重拾亲情
患者李奶奶(化名)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多年,病情逐渐侵蚀她的记忆世界:从忘记回家的路,到认不出相伴半生的老伴;从沉默寡言到日夜焦躁;从健康的体操爱好者到大小便不受控制,最终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李奶奶的家属辗转多地求医,但传统药物治疗收效甚微,让患者和家属苦不堪言。这一切转机出现在陕中二附院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团队经多模态影像评估、脑脊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及神经心理学量表分析,确认患者符合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适应症。通过精准的淋巴-静脉“桥梁重建”,有望激活脑内“垃圾清运系统”,为对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全新路径。
毫米级“生命通道”的精密筑造
手术室内,一场关乎神经微循环的“精细战役”悄然展开。在高清显微镜下,魏明豪主任操控显微器械,利用荧光染料对淋巴管淋巴结进行染色,于患者颈部展开毫米级操作:游离颈深部淋巴管、匹配靶向静脉、实施吻合……4组淋巴-静脉“生命通道”成功搭建。
“这个手术的核心在于重建脑部代谢废物排出通路。”魏明豪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异常沉积的β-淀粉样蛋白如同‘神经毒素’,而淋巴静脉吻合术相当于为大脑开通‘排污专线’,从源头延缓疾病进程。”
本例手术的成功实施,验证了通过改善脑部淋巴循环来干预阿尔茨海默病进程的可行性,为后续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例成功只是起点。”魏明豪强调,“未来我们将通过大数据追踪疗效,让更多家庭重获希望。”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将继续深化对这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致力于探索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为广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与可能,助力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尊严。
目前,团队已加入“上海交通大学LVA-AD临床研究教育联盟”,将持续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探索手术远期疗效。科室还将依托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学科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助力患者康复。
科普时间
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也被称为温柔的绝症,它就像脑海中的橡皮擦,慢慢地擦掉自己的记忆,擦掉家人,擦掉亲朋好友,记忆力和智力逐渐衰退,直至最后失去基本生活能力。
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提高大脑中乙酰胆碱的水平,改善认知功能;N - 甲基 - D - 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可调节谷氨酸能神经传递,对中晚期患者有一定疗效。本案例中的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为阿尔兹海默病提供了新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