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露露 通讯员 汪俊杰)45岁的马先生在半年内体重骤减10公斤,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双心室衰竭,无药可医!唯一的办法是“换心”。

心脏移植供体可遇不可求,植入单心室辅助装置强度不够!马先生陷入了两难的困境。绝望之际,马先生来到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看能否求得一线生机。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斌团队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对马先生的病情进行反复评估和讨论,最终决定为其实施双心室辅助植入术。该术式作为前沿技术,目前在国内开展的例数非常少,在河南省尚属空白。

双心室辅助植入术可以通过左心室和右心室的主入路,将人工血管分别吻合到主动脉和肺动脉,从而实现对双心室的同步辅助,适合全心衰竭且难以获得心脏供体的患者,或者是不适合做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


经过精密的手术设计和万全的术前准备,马先生的手术于3月26日正式开始。术中,杨斌团队依据心脏解剖的精准定位,成功将双心室辅助装置植入马先生的心内。随着人工心脏开始正常“跳动”,手术大获成功。

术后,马先生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目前,正在心脏移植中心接受精心的护理和康复治疗,恢复情况良好。 这一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河南省在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众多重症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现在国内主流的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主要是左心辅助,对于右心功能不好的患者,目前只能等待移植。由于每年器官捐献数量有限,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患者病情随时可能恶化。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能够在供体短缺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过渡治疗,大大增加了患者生存的希望。”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外三病区、心脏移植中心、心衰机械循环支持二病区主任周志明说。

“双心室辅助植入术是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植入人工心脏,可以帮助患者的心脏恢复正常的泵血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杨斌告诉记者,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填补了河南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也为今后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孝敬父母

订一份大河健康报

发行热线

0371-65798768

258元 健康带回家

各位新老读者: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为防丢,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
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大河健康报,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 转载请联系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