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政府上台以来,欧洲和美国在外交、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分歧加剧,裂痕扩大。欧洲要求重新审视跨大西洋关系、摆脱对美依赖、加强欧洲战略自主的呼声日益高涨。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美国释放出的强烈单边主义信号,让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弥漫着不安情绪,欧洲内部试图寻求战略自主的动向加强。未来几年,欧美在贸易、国防开支、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分歧可能进一步加剧,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将面临更多问题与挑战。

裂痕扩大:欧美疏离感迅速加深

欧美裂痕由来已久。今年1月美国新政府上台后,重拾“美国优先”政策,日积月累的分歧演变为对欧盟的敌意。美国方面不断批评甚至否定欧盟的存在,认为多年来欧盟在贸易关系上“占美国的便宜”“欧盟的成立就是为了搞垮美国”。在诸多国际议题上,美国也展现出与欧洲不同的立场:宣布退出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机构,凸显与欧洲盟友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不同理念,遭到欧洲舆论猛烈抨击。

今年2月,在第六十一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就欧洲民主、移民等问题公开批评欧洲,声称欧洲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其内部。他用多个案例抨击欧洲对“政治表达”进行打压,指责欧洲背离了“言论自由”等基本价值观,甚至认为当前欧洲价值观不值得美国捍卫。就连美国最亲密的欧洲盟友英国也遭到他的批评。

价值观裂痕让维系跨大西洋关系的基础发生动摇,欧洲与美国的疏离感迅速加深。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表示,万斯此举明显是“试图挑起与欧洲的争端”。英国前驻美国大使戴维·曼宁表示,英美特殊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价值观和政策上的分歧正在将两国分开。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慕安会上表示,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世界观与欧洲存在显著差异,他们对既有规则、伙伴关系以及长期建立的信任缺乏尊重,“我们无法改变这一点,只能接受,然后面对”。

美国领导人还多次表达要夺取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控制权,并宣称不会排除通过“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让丹麦和欧洲感到震惊。丹麦表示格陵兰岛是“非卖品”,反对美国强买强卖。法国外长巴罗表示,美国领导人就格陵兰岛发表的言论,暴露了世界面临的强权政治威胁。格陵兰岛属于欧盟领土,欧盟绝不会放任其他国家侵犯其主权。欧盟军事委员会主席罗伯特·布里格表示,欧洲和美国一样在格陵兰岛存在利益,未来欧盟应考虑派驻军队。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加强欧洲战略自主的呼声此起彼伏。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等多次强调“欧洲需要增强战略自主”。德国候任总理默茨表示,在美国逐渐退出,甚至可能完全退出欧洲的情况下,要将自身安全的责任掌握在自己手中。美国历史学家蒂莫西·斯奈德如此解读当前的欧美分歧:“2025年的问题不在于美国怎么想,而在于欧洲怎么做。”德国智库科学政治基金会的学者萨沙·洛曼表示,一旦美国不再是“天然的伙伴和盟友”,欧洲和德国就应该“明确自己的利益,确保自己有能力采取行动并塑造世界”。

关税威胁:欧洲国家谋求团结应对

3月12日,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全面征收的25%关税正式生效。3月26日,美国白宫发布行政令,宣布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相关措施将于4月2日生效。由于欧盟是美国的第三大钢铁供应方,该关税政策使欧盟钢铁出口面临严重损失。欧洲钢铁工业联盟主席亨里克·亚当表示,在美国关税政策冲击下,欧盟每年可能损失高达370万吨的对美钢铁出口。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关税正在扰乱供应链,给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就业受到威胁,物价将会上涨。欧盟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和企业。”

多年来,随着美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美经贸争端时隐时现,如20世纪70年代欧美农产品争端,20世纪90年代欧美公共采购领域贸易战,21世纪初欧美钢铁贸易战等。2022年,美国推出带有强烈保护主义色彩的《通胀削减法案》,通过大规模补贴政策吸引众多欧洲企业赴美投资,引发欧洲多国强烈不满。而本轮美国的关税措施,让本就低迷的欧洲经济倍感压力,很多欧洲企业面临多重困境。据德国经济研究所计算,如果美国关税提高到20%,而欧盟也征收20%的报复性关税,到2028年本届美国政府任期将要结束时,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面临超1800亿欧元损失。

欧洲经济界普遍认为,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关税将导致欧盟钢铁和铝行业的成本上升,削弱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此外,欧盟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将进一步加剧贸易紧张局势,推高通胀率。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指出,作为工业中心,德国是美国关税政策的主要受害者,“美国已经明确表示:欧洲未来必须照顾好自己的安全”。德国伊福经济研究所所长克莱门斯·菲斯特呼吁降低美国带来的风险,“德国必须与欧洲伙伴密切合作,坚决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从欧洲经济界到政界,摆脱对美国依赖的声音更加响亮。马克龙表示:“当我们在贸易问题上受到攻击时,欧洲必须赢得尊重并作出回应。”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呼吁欧洲应“集体有力应对”美国关税战。芬兰总理彼得里·奥尔波表示,欧盟已经为可能爆发的贸易战做好了准备。

摆脱依赖:提出“重新武装欧洲”计划

日前,欧盟特别峰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会议的成果公报显示,欧洲理事会同意冯德莱恩于3月4日提出的“重新武装欧洲”计划。该计划拟调动8000亿欧元,打造“一个安全而有韧性的欧洲”。冯德莱恩称,该计划既为应对乌克兰危机的“燃眉之急”,也旨在提升欧洲战略自主性,以“结束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2022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凸显了欧洲在防务领域的短板。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北约过时论”重现,对乌克兰军援摇摆不定,加剧了欧洲安全焦虑。美国还屡次要求欧洲国家大幅增加军费,减少美国在欧洲安全防务上的资源投入,甚至拒绝参与欧洲盟友的军事演习。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近日表示,美国不会再容忍与盟友之间不平衡的关系。

面对美国安全政策的不确定性,欧洲领导人开始重新评估对美国防务的依赖,强调防务自主。冯德莱恩3月11日在欧洲议会全会上发表演讲,呼吁欧洲国家大幅增加国防开支,放弃对美国的幻想。她说,欧洲不能无限期地依赖美国的全面保护,欧洲需要为自己的国防承担起更多责任。她强调,欧洲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已经刻不容缓,“这不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是需要迎难而上的勇气”。德国、波兰等国领导人呼吁大幅提高国防预算,推动军工产业升级。

虽然当前欧洲战略自主已从“政治口号”转向“有限行动”,但分析认为,短期内欧洲防务仍难以摆脱对美依赖。欧美军工产业差距是欧洲实现防务自主的“硬伤”。长期以来,欧盟国家军工产业体系严重依赖美国,国防采购资金大多流向了美国。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4年期间,美国对欧洲的武器出货量环比增长了233%。欧洲实现防务自主还存在军队训练、侦察通信等软件方面的不足。欧洲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的报告认为,如果美国退出北约,欧洲除了需补足武装力量外,还须具有侦察、通信和指挥能力,这对于大型和复杂的军事行动来说不可或缺,需要欧洲花费数千亿欧元和多年时间才能建立起来。

德国政治学者内勒·法比安认为,美国政府对欧政策是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的“好机会”。她表示,战略自主的概念已在欧盟讨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美国优先”的政策促使欧盟加快实施这一目标。通过坚持战略自主和维护全球影响力,欧盟可以确保自己在世界舞台上成为一个强大而有韧性的角色。

分析人士同时指出,近年来,欧盟内部反一体化的极右翼民粹主义影响力持续增强,对欧洲一体化及战略自主建设形成了强大牵制力。而欧盟27个成员国对战略自主远未形成共识。未来即使欧盟形成共识且有意愿推进战略自主,但面临经济下行、财政拮据等现实困境,很难拿出足够的资金进行必要的投资。欧洲要想实现战略自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报柏林3月31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1日 16 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