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政府当地时间3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数百家美国牛肉企业的对华出口资格于16日到期后,美国对华牛肉销量大幅下降。截至3月20日当周,美国对华牛肉出口量几乎为零。据美国牛肉贸易商和美国肉类出口联合会称,3月16日,中方更新了数百家美国猪肉和家禽加工厂的出口注册,使这些企业的对华出口资格在最后一刻得到延长,可以继续向中国供应肉类产品。不过,数百家美国牛肉企业的资格仍在16日到期,至今尚未续签。
牛肉商品(资料图)
2024年中国启动进口牛肉保障措施调查,需缓解国内养殖户压力;3月10号中方对美牛肉加征10%关税,叠加资质失效形成“组合拳”;美前财长保尔森访华期间,中方部分续签资质,未续签的牛肉企业或成后续博弈关键。美国牛肉产业陷入连锁危机:泰森食品等加工商库存激增,牧场主面临牛价下跌与成本高企,包装工人被迫轮班休假。美国肉类出口联合会坦言:“没人愿承担货物滞留风险。”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牛肉出口激增,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验证了中国市场波动的“蝴蝶效应”。
但中国政府并非毫无理由地采取这一举措,这是因为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并对中国的商品加征了高额关税。在这场贸易战中,农业和制造业成为了特朗普政府施压的重要工具。然而这种单边主义的做法不仅未能有效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美国国内的农业界开始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和牛肉产业,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农场主,已经开始感受到无法回避的经济痛苦。
特朗普(资料图)
2025年3月25日至26日,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宣布将70多家中国企业纳入出口管制名单,禁止它们获取美国的芯片、量子技术等一些关键产品。美国方面表示,这一举动旨在“堵塞技术缺口”,以阻止中国“军事技术的进步”。这是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初再次执政后,首次大规模针对中国科技公司的措施。3月21日,美国财政部以“购买伊朗原油”为理由,把山东的一家炼油厂列入了制裁名单。这种“切香肠战术”意在慢慢压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活动空间。
另外,特朗普政府打算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每次征收最高150万美元的“服务费”,说是要“振兴美国造船业”、“保障国家安全”。结果呢?美国航运、农业、制造业这些行业全都炸了锅,大喊:“这不是自己害自己吗?”“如果非得让我们把中国船换成别的船,那美国的航运公司就直接可以关门大吉了!”在听证会上,美国最大的国际货运公司Seaboard Marine的CEO爱德华·冈萨雷斯情绪特别激动。他公司的24艘船里有16艘都是中国制造的,要是一艘船一次过河的成本就得涨几百万美元,这简直就像是“一年白干了”。
美国农民(资料图)
在此背景下,近日,中国商务部宣布,中方已正式向世界贸易组织(WTO)起诉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措施,指控其违反国际贸易规则,损害全球贸易秩序。这一行动标志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再度升级,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商务部表示,已正式向WTO提起诉讼,要求美方纠正错误做法。此前,美国已于3月14日同意在世贸组织框架下进行磋商,中方将依据WTO规则推进后续法律程序。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强调,中方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反对任何国家滥用关税手段破坏国际贸易秩序。
据第一财经记者获知,美方表示已经接到加拿大3月4日的来信。加拿大的申请涉及美国在2025 年 2 月 1 日第14193号总统行政命令中采取的一些行动,根据《国家紧急状态法》和《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实施。美方同样表示在3月4日收到了中方来信。美方表示,中方已经决定,根据WTO规则美国的行动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并据此对美国商品实施关税措施。在商务部例行记者会上,何亚东表示,我们坚决反对美方单边对华加征关税,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