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声势浩大的巴黎峰会落幕,留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却是一地鸡毛!法媒《世界报》毫不留情地戳破真相:“泽连斯基还想指望欧洲当‘保护伞’?趁早醒醒吧!”马克龙牵头组建的“自愿联盟”,被嘲讽为“不自愿联盟”——28国代表齐聚巴黎,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行动却集体“装聋作哑”。这场“安全保障”大戏,终沦为欧洲政治精英的“面子工程”!
欧洲“画饼”成瘾:自愿联盟还是政治摆设?
法国总统马克龙牵头组建的"自愿联盟",在2月28国代表齐聚巴黎的盛况下,却被德媒《世界报》嘲讽为"不情愿者的聚会"。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虽到场助阵,但奥地利、加拿大等国仅派出大使级代表——这场面宛如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哑剧。
"欧洲连自身能源危机都束手无策,拿什么担保乌克兰安全?"观察家尖锐指出,欧盟内部对军援乌克兰的分歧早已公开化。
德国总理朔尔茨的迟疑、波兰农民的抗议浪潮,暴露出欧洲"经济空心化"与"政治碎片化"的双重困局。当特朗普放话"北约盟友须加倍支付保护费",马克龙手中筹码已所剩无几。
尽管马克龙在巴黎峰会上高调宣布法国将新增20亿欧元军事援助,并联合葡萄牙等国凑出超22亿欧元“援乌大礼包”,但这一“慷慨”姿态难掩欧洲内部分裂的窘境。
美国全程缺席峰会,特朗普政府冷眼旁观,甚至暗中推动俄乌停火谈判,与法国“拱火”立场形成鲜明对比。更讽刺的是,法英主导的“志愿联盟”虽号称31国参与,却连派兵议题都未达成共识——意大利、希腊等国明确拒绝出兵,德国态度暧昧,匈牙利更是直接抵制会议,直言欧洲“不顾现实砸钱援乌”只会自损经济。
马克龙虽宣称援乌资金将用于“增强乌军可持续战力”,但协议中既无前线维和部署,也无安全保障承诺,被俄媒嘲讽为“空头支票2.0版”。泽连斯基期待的“欧洲铁板一块”终成泡影,而法国的“带头援乌”,更像是一场挽回战略自主颜面的独角戏。
美俄沙特密谈:乌克兰成“棋盘”,泽连斯基变“弃子”?
沙特利雅得谈判桌上,俄美代表3月24日敲定关键协议:30天内暂停打击能源设施、黑海运粮通道重启。看似曙光初现,实则暗藏杀机——美国特使惠特科夫直言:"承认俄控区现实将是谈判基础。"此言一出,基辅当局如坠冰窟。
前美军情报官戴维斯在访谈中痛批:"泽连斯基还在幻想西方军援能扭转乾坤,殊不知自己已成政治筹码!"特朗普一边施压乌克兰"用土地换和平",一边讥讽泽连斯基是"靠戒严令续命的独裁者"。更值得玩味的是,俄方谈判代表贝塞达(Sergei Beseda)作为联邦安全局资深顾问现身,被外界解读为莫斯科已掌握主动权。
基辅政权危机:泽连斯基的“最后一颗子弹”?
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杜宾斯基在社交媒体发出惊人之语:"当停火协议签署时,泽连斯基的总统任期将进入读秒阶段!" 虽然宪法规定的2024年5月20日任期时间已经过去,但基辅以"战时状态"为由取消选举,反而让特朗普抓住把柄猛攻:"支持率跌破4%的人凭什么代表国家?"
耐人寻味的是,俄军近期突然减缓对敖德萨的空袭,西方智库分析这是"以退为进"的心理战。正如《深潜》频道评论所言:"普京在等待时机——要么乌克兰因内部分裂自行崩溃,要么西方盟友在账单面前集体撤退。"
巴黎峰会的闹剧,彻底撕下西方“团结援乌”的遮羞布。马克龙的“联盟”虚有其表,特朗普的“交易”暗藏算计,普京的“谈判”步步为营。泽连斯基在美俄欧的夹缝中,既拿不到安全保障,又保不住国土完整,更守不住总统宝座。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当拜登政府忙着在G7峰会上拼凑"抗俄阵线",马克龙却悄悄派特使前往莫斯科试探水温;当泽连斯基在基辅高呼"战斗到底",前线士兵的弹药配给已缩减三成。这场政治斗争中,真正的赢家或许早已浮出水面:坐看风云的克里姆林宫主人,正将棋子稳稳落在欧亚棋局的关键交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