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以来,乌克兰局势出现一系列新动向。

外交舞台,美国对俄乌“双向施压”;前方战场,俄多线出击,舆论担忧“春季攻势”的风险。

最新消息是,新华社报道,俄外长拉夫罗夫4月1日说,俄美正准备新一轮会谈。

形势的变化释放什么信号?错综复杂的多方博弈中,特朗普的“交易外交”真的管用吗?

俄美将围绕两点沟通

拉夫罗夫1日说,继俄美2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首轮会谈后,俄美正在准备新一轮会谈,以消除双边关系中的“刺激因素”并实现接触正常化。

拉夫罗夫并未透露会谈的时间、地点和级别。但舆论披露,最近起码有两场会谈值得关注。

一是可能于本周上演的俄美高官会晤。

央视援引美媒报道,俄总统特别代表、俄直接投资基金总裁德米特里耶夫预计本周访问华盛顿,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会面。

如果成行,这将是2022年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首次有俄高官赴美谈判。

二是可能于本月中旬在沙特举行的俄美会谈。

央视消息,德米特里耶夫表示,俄美已经启动有关俄罗斯稀土金属项目的讨论。预计俄美代表将于4月中旬在利雅得举行新一轮会谈。

如果俄美后续谈判开启,哪些领域将成为“发力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表示,俄美关系目前是一种“有限合作”。

双方在乌克兰不能“入约”、不以武力方式解决危机等战略问题上有共识,但在俄乌停火问题上仍存很大分歧,包括在解决战争根源等问题上。

俄要求西方解决安全关切(即北约东扩问题),要求解除制裁。但实际情况是,欧洲不配合,乌克兰在拖延。因此下一步,俄美将围绕两点进行沟通。

一是就战略问题沟通。俄无法直接与欧、乌谈判,希望借美国之手向欧、乌施加更大压力。

二是就技术性问题沟通。例如解除制裁,这也是落实黑海航运安全倡议等问题的前提。

特朗普的三重尴尬

最近一系列事态中,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态度值得玩味。

他一边在美乌新版矿产协议中抛出“霸王条款”,摆出“吃定”乌克兰的架势,一边表示对普京“非常生气”,并威胁对俄征收“二级关税”。

“双向施压”的背后有何考虑?张弘认为可从几个层面看。

美俄关系层面,俄罗斯占据谈判的主导权,更多是俄方提条件,美方设法解决。特朗普对俄可谓 “只有胡萝卜没有大棒”。

即便特朗普对俄不满,也只能祭出长臂管辖一招,凸显特朗普对俄无可奈何的窘境。

美乌关系层面,矿产协议最终大概率会签署,因为乌克兰离不开美国。但问题是新版协议中,美国“公私全要”——连乌克兰的私有矿产和基础设施都不放过,且只字不提安全保障。

对于特朗普的“明抢”,生怕美乌再度闹僵的乌总统泽连斯基只好拿“欧盟”做挡箭牌,称这会危及乌克兰“入欧”。美乌的博弈反映出特朗普瞅准乌克兰身处困境,对其威逼利诱。

虽然特朗普看起来“很凶”,对俄乌都放狠话,但其实难掩三重尴尬。

第一,对俄罗斯“无牌可打”。

美俄贸易额已降至低点,美国的制裁“大棒”已打不痛对手。如果美对俄能源贸易长臂管辖,美国想要的俄乌和平就不太可能实现,并会造成全球能源市场大幅波动。

第二,对乌克兰“牌不好打”。

美国此前对乌克兰军援、情报“双断供”,已引发乌克兰军事受挫。如果再次断供,或招致“大溃败”。

因此,尽管特朗普威胁称,如果泽连斯基拒绝美乌矿产协议“将有大麻烦”,但特朗普未必真敢付诸行动。一旦战事出现“一边倒”,可能引发美国国内、欧洲方面的反弹。

第三,对欧洲“牌也不多”。

特朗普对欧主要是“甩包袱”,想让欧洲承担更多军费和更大安全责任,但并不希望美欧彻底分家。

目前,特朗普无意继续援助乌克兰,对欧贸易战也箭在弦上。而欧洲坚持加大援乌力度,在和谈问题上固守己见。除了关税牌,看不出特朗普有其他手段可对欧洲施加影响。

“春季攻势”来了?

谈判桌外,战场形势也变得更为复杂。

普京与特朗普通话已过去2周,但“局部停火”“黑海停火”计划均未实现。

在俄乌缺乏互信的情况下,双方都希望对方先让一步。更何况基辅认为,用无人机打击俄基础设施和能源设施,本来就是自己最大的优势。

最近一周,俄多线重启攻势。在库尔斯克,俄上月的突击行动已收回绝大部分领土。在乌克兰战场,俄军对红军村(乌克兰称为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拉兹利夫等地发动猛烈进攻……

张弘指出,在和谈进入僵局,以及俄方认为特朗普无法助其达成目标的时候,俄方就会在战场上发力。

目前俄在扎波罗热方向集中7万兵力,可能展开新的春季、夏季攻势。以战促和,或成为俄罗斯下一阶段的主要动向。

“外界有一种观点,乌克兰的弹药到今年六七月份可能供应不足。俄罗斯希望将乌克兰逼回谈判桌。”张弘说。

边打边谈的新常态

展望乌克兰危机的前景,区别于以往“只打不谈”,“边打边谈”会成为新常态。

“能否谈成,仍取决于战场。”张弘说,“假如乌克兰的战争能力完全丧失,可能按照俄罗斯的意图签署停火协议。反之也一样,假如俄罗斯打不下去,它就可能后退一步。”

此外,各方也会围绕一些技术性问题继续接触。张弘认为,哪怕战略问题的谈判出现“空转”,各方均未轻言放弃谈判,技术性问题仍有操作空间。

接下来,可以观察美国、欧洲将有怎样的表现。

美国方面,特朗普试图以“交易外交”主导和谈进程。

在张弘看来,“交易外交”是一种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不讲盟友情分、不顾国际信誉的实用主义外交。

其效果取决于,美国能否顾及冲突各方的诉求、拿出对方需要的东西。在美国做不到的情况下,施压和利诱都会黯然失色。

欧洲方面,最近峰会、外长会没少开,但依然是“有意愿,无行动”,例如在“志愿者联盟”等问题上无法统一意见。

需要观察的是,如果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成为德国总理,能否在俄乌问题上有所突破。最近默茨暗示欧盟应暂停匈牙利一票否决权。

张弘说,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很大程度取决于德法英三国,但现在是“英法有共识,德国没上台”。在德国政权过渡之后,可观察默茨究竟能在欧洲安全外交上发挥作用,还是继续跟随在美国背后。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原标题:《深度 | 俄美准备新一轮会谈,特朗普的“交易外交”管用吗?》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张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