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破膜的时候稍微撕大一点,要把马铃薯苗露出来,同时把幼苗周围的杂草清理干净,确保幼苗的养分充足。”春回大地,万象“耕”新。眼下正是马铃薯破膜引苗的关键期。走进思南县邵家桥镇的种植基地,一行行覆膜地垄整齐排列,嫩绿的马铃薯幼苗正破土而出。工人们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进行破膜引苗、除草等作业,田间地头一派农忙景象。


马铃薯基地。苏畅莉摄

邵家桥镇地处山区,耕地资源有限。为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当地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结合气候和土壤条件,探索新的轮作模式。马铃薯作为早春作物,农历的冬腊月播种后,第二年5月即可收获,随后接茬种植花生或南瓜,实现“一年两收”,既避免土地闲置,又改善土壤结构。

“目前正组织10多个工人对马铃薯破膜引苗,后续管护就是除沟里的草,农历四月初,马铃薯就可以采收了。采完马铃薯后,按照土壤性质来规划,这边黏土种南瓜,那边砂土种花生。”马铃薯基地负责人黎芝红指着相邻的两座山介绍道。

据了解,黎芝红种植了180亩土豆,土豆种植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增收。


马铃薯基地。何敏摄

“去年12月份帮忙种洋芋,现在又来帮忙管护,每一天90元,我觉得还可以。”马铃薯基地务工工人赵国香干完自己家里的农活后,还来基地赚一份额外收入。

管护对于土豆的生长至关重要。由于晴天地膜下的温度高,马铃薯出苗后需及时破膜,避免幼苗被烫伤,影响后期生长。针对部分出苗不齐的地块,技术人员还指导工人做好标记,适时补苗,并加强水肥管理。破膜后需及时滴灌补水,并喷施叶面肥,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同时,在膜口周围撒施草木灰,预防晚疫病等病害发生。

“温度升起来了,当前要抓紧时间把膜揭了,如果揭迟了,容易烧苗。下一步要及时防治病虫害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对土豆的危害,同时也要防治晚疫病和早疫病,保证产量。”思南县邵家桥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艺师黎晓刚说,通过技术指导,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增强农民的科学种植意识。


工人破膜引苗。何敏摄

近年来,思南县坚持把调优种植结构作为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引进产量高、效益好的马铃薯品种,通过“马铃薯+花生”“马铃薯+南瓜”轮作模式,不仅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还实现了“一地多收”,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目前,思南县已推广马铃薯轮作模式5000亩,预计亩产可达6000斤以上,以“最低保护价+最终收购价”价格保障机制,实施统一播种、管理、订单收购,后续花生、南瓜等作物将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下一步,该县将继续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户真正实现“地不荒、季不闲、钱袋鼓”。(何敏、苏畅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