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文

2025年3月30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再次挥舞起他钟爱的关税“大棒”,将矛头直指俄罗斯和伊朗。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等媒体采访时,特朗普公开表示对俄罗斯总统普京“非常愤怒”和“恼火”,并威胁如果因俄罗斯阻挠俄乌停火协议达成,美国将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征收“二级关税”,税率高达25%至50%!

与此同时,他对伊朗发出类似警告,扬言若伊朗不就核问题达成协议,美国将对其进行轰炸并对其相关产品实施“二级关税”。这一连串强硬表态不仅标志着特朗普外交政策的又一次升级,也让“二级关税”这一新型经济威慑工具备受瞩目。


一、特朗普为何“发飙”?

特朗普的愤怒首先指向俄罗斯。自第二任期上台以来,他一直将结束俄乌冲突视为外交重点,多次宣称局势“尽在掌控”。过去两个多月中,他与普京通话两次,并在白宫“教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展现出“亲俄疏乌”的姿态。

然而,俄乌战火未见熄灭,局部停火前景渺茫。普京近期批评泽连斯基的可信度,并提出由联合国、美国、欧洲等多国共同托管乌克兰的可能性,似有将泽连斯基赶下台之意,这显然触怒了特朗普。

他在采访中表示:“当普京质疑泽连斯基的可信度时,我非常生气。如果因俄罗斯的责任无法达成停火协议,我将对所有俄罗斯石油征收二级关税。这意味着如果你从俄罗斯买石油,就不能在美国做生意。”特朗普还透露,这一措施可能在一个月内生效,并计划下周与普京再次通话。

与此同时,伊朗也成为特朗普的“眼中钉”。他多次为美伊核谈判设定期限,并在本月早些时候致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要求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3月30日,他进一步威胁:“如果伊朗不达成协议,我们将轰炸伊朗,并像四年前一样对其征收二级关税。”尽管他提到美伊官员“正在对话”,但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已通过阿曼回信,明确拒绝直接谈判,仅表示间接对话仍可继续。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31日强硬回应,若美国及其盟友轰炸伊朗,伊朗将坚决反击。

此外,特朗普对乌克兰的态度也颇为微妙。他警告泽连斯基,若试图退出美乌矿产协议,“将有大麻烦”。这一协议涉及乌克兰将资源收益转入由美国主导的联合基金,但最新草案未包含安全保障,引发泽连斯基不满。特朗普还坚称乌克兰“永远不会成为北约成员国”。

二、“二级关税”是什么?

特朗普口中的“二级关税”并非传统贸易术语,而是关税与“二级制裁”(Secondary Sanctions)的混合体。所谓“二级制裁”,是指美国对与被制裁对象(如俄罗斯、伊朗)有贸易往来的第三方国家、企业或个人实施的经济惩罚,迫使其在与美国或被制裁国之间“二选一”。而“二级关税”则是在此基础上叠加关税手段,通过对进口商品加征高额税率,增加第三国与被制裁国的贸易成本,从而孤立后者。

特朗普已将这一工具付诸实践。上周,他宣布对从委内瑞拉购买石油或天然气的国家征收25%的“二级关税”,将于4月2日生效。此次对俄罗斯石油设定的25%至50%税率,以及对伊朗相关产品的类似威胁,进一步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阐述特朗普政府使用关税的三大目标:谈判筹码、创收措施和平衡贸易。“二级关税”显然被特朗普视为多功能武器,既能施压对手,又能展示强硬姿态。

“二级关税”与传统制裁相比,更具灵活性。金融制裁可能加速“去美元化”,而关税既可作为谈判杠杆,又能为美国财政增收。然而,其具体执行方式尚不明朗。美国学者Francisco Monaldi称其为“经济战的新概念”,但效果如何仍需观察。

三、俄伊如何应对?

面对特朗普的威胁,俄罗斯和伊朗反应各异。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31日淡化特朗普的愤怒,称相关报道多为转述,而非直接引述。他强调俄美正努力修复双边关系,普京对与特朗普接触持开放态度,通话安排将视需要尽快确定。

此外,俄罗斯直投基金总裁德米特里耶夫透露,俄美已就稀土矿产项目展开讨论,美国企业表现出兴趣。然而,德国《焦点》周刊援引消息称,普京在3月18日闭门会议上表示“愿意打一场百年战争”,暗示其对谈判并不急迫,且等待乌克兰崩溃的策略未变。

伊朗则态度强硬。哈梅内伊警告美国勿轻举妄动,外交部召见瑞士大使表达“坚决应对威胁”的立场。伊朗《德黑兰时报》31日称,各地导弹已装入发射器,随时准备还击。尽管间接谈判已提上日程,但伊朗拒绝弃核,显示其底线不容妥协。

四、对中国有何影响?

特朗普的“二级关税”若付诸实施,将对全球能源市场和贸易格局都造成影响,中国也不可避免。中国是俄罗斯石油的重要买家,2024年俄罗斯原油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9%,通过海运和管道每日进口量接近200万桶。同时,中国也是伊朗原油的主要进口国,几乎独家承接伊朗因制裁而转向的出口。若美国对购买俄伊石油的国家加征25%至50%的关税,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可能面临额外成本压力。

根据美国贸易数据,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额达4630亿美元,美国是中国最大单一出口市场。若“二级关税”叠加现有20%关税,中国出口企业可能面临显著挑战,尤其是经济已因内需不足而承压之际。

不过路透社分析指出,中国不可能屈服于美国压力,因其能源安全依赖俄伊供应,且对美出口占经济比重虽大,但并非不可替代。相反,中国可能加速“去美元化”进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或通过扩大与非美国家的贸易对冲风险。

另一方面,“二级关税”可能扰乱全球油价。印度(俄油占其进口35%)和土耳其(2023年俄油占其进口58%)等国若减少购买俄油,供应缺口可能推高油价,而中国若维持进口,则需承担更高关税成本或寻找替代来源。此外,若俄油出口受限,OPEC+其他成员或增产填补市场,间接利好油价上涨。这对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而言,意味着能源成本可能上升。

五、“二级关税”大刀有多利?

特朗普的“二级关税”看似锋利,但其实际效果存疑。对俄罗斯而言,关税威胁可能迫使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让步,但若普京选择硬扛,俄油买家(如中国、印度)未必会完全放弃廉价供应。

对伊朗而言,军事威胁加关税或许能将其逼回谈判桌,但伊朗政权安全系于核计划,妥协空间有限。更重要的是,美国对非盟友的威慑力有限;对于依赖美国保护的盟友,关税威胁或有效,但对俄伊等“硬茬”,美国缺乏可交换筹码,单靠加税难以奏效。

此外,“二级关税”可能适得其反。全球贸易战风险加剧,美国消费者恐因进口成本上升而面临物价压力,而“去美元化”趋势可能因各国反制而加速。特朗普虽自诩“交易大师”,但其单边主义和霸凌策略,能否真正实现外交突破,仍是未知数。

综上,特朗普的“二级关税”大刀虽气势汹汹,却未必能削铁如泥。对中国而言,短期需应对出口和能源成本的双重挑战,长期则可能借机推动经济转型与国际合作。俄伊的强硬与全球的反制,将决定这把刀最终的锋利程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