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安徽省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响应教育部门政策要求,将课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并创新实施分段式活动设计,为中小学课间提供了“运动+心理”双维小课间育人模式。

  科学分段:体质与心理的双重关怀。学校将15分钟精准划分为“生理调节—活力释放—状态转换”三阶段。前2分钟引导学生有序完成饮水、如厕等基础需求,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核心10分钟通过分层运动全面激活身体机能,如“老鹰捉小鸡”“趣味障碍跑”等游戏,日均步数提升40%;“纸藤蹴鞠”“跳绳接力赛”等项目中,学生心率峰值达120—140次/分,有效提升心肺功能。最后3分钟通过深呼吸操、正念冥想实现身心平稳过渡,提升课堂专注度。

  分龄实践:游戏化学习的多维探索。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主导开展“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经典游戏,在肢体互动中培养规则意识。高年级则推行自主创编项目:非遗主题的“投壶”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地面垃圾分类跳格子”实现跨学科知识融合,“创意跳绳接力赛”则综合提升团队协作与运动技能。五年级学生自主设计的“诗词跳房子”项目,将经典诵读与体能训练有机结合。值得关注的是,学校还特别设置“静心角”,配备沙盘、曼陀罗绘画等心理疏导工具,形成动静相宜的课间生态。

  生态重构:小课间里的大健康。学校同步建立“运动处方”档案,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活动方案。如为“小胖墩”群体设计趣味折返跑,为内向学生创设协作类游戏“蚂蚁运粮”,为脊柱侧弯群体进行“小树苗正姿操”,为“小眼镜”组织“自然探索寻宝”。家长反馈显示,80%的孩子回家后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减少。一名四年级学生家长感叹:“孩子现在每天主动分享课间游戏体验,比起过去‘宅家’迷恋电子产品,现在更喜欢主动下楼找小伙伴做游戏。”

  实践证明,建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走廊与操场已成为动态育人场域。学校正将小课间改革经验系统化,形成包含《课间活动游戏资源库》《课间文明活动护照》《课间安全活动指南(视频版)》等完整体系。15分钟的精准设计,既破解了“课间圈养”难题,更激活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密码——当教育者以专业视角重构碎片时间时,既能筑牢学生体质基石,更能在欢声笑语中培育积极心理品质。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01日 第09版

作者:李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