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00:34)
3月30日下午,《替补:哈里王子自传》新书分享暨签售会在上海举办。本书译者之一、资深媒体人陈鲁豫与策展人祝羽捷来到现场,围绕哈里王子从“替补”身份到自我觉醒的故事和读者分享她们的心得。她们以王室叙事为切入口,话题延展至女性成长、自由代价、体制挣脱与身份重构等领域,引发现场读者共鸣与讨论。
资深媒体人陈鲁豫为《替补:哈里王子自传》译者之一,活动当天,她来到现场与读者交流互动
分享会从一组数据开始,自2023年初海外发售以来,《替补:哈里王子自传》英文原版首日售出143万册,首周销量突破320万册,打破了企鹅兰登书屋非虚构类图书的销售纪录,并获吉尼斯认证为“非虚构类单日销量最高的图书”。多家媒体认为这本书为“自1992年起最具影响力的王室出版物”,其内容之坦诚令读者震撼。
哈里的真诚讲述揭开了英国王室的森严阶级体系,深度还原戴安娜王妃的去世对哈里精神成长的影响,并详尽记录了哈里与妻子梅根在脱离王室后重塑人生的心路历程,不仅是一部记录王室生活的个人叙事佳作,更是一面透视体制对个体压迫的镜子。
《替补:哈里王子自传》书封
分享会播放了一段时长4分52秒的视频,展现了书中所传递的王室矛盾、母亲戴安娜王妃的深远影响,以及哈里从“备胎”突围、走向人生主场的内心挣扎与成长。
从“替补”到突破:王室故事与女性境遇的微妙呼应
活动的讨论环节中,女性成长议题成为焦点。一句引发热议的书评指出,哈里作为王室中的“替补”身份,与王室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处境颇具共鸣。对此,祝羽捷表示:“哈里的处境与女性在传统权力结构中的边缘化,存在复杂的隐喻性关联。他用逃离权力中心的行动反抗权力的等级分配,像极了女性试图突破结构性压迫的挣扎与挑战。”陈鲁豫则进一步补充,哈里虽然来自特权阶层,但其逃离行为背后依然体现了对自由和自我重塑的渴望。“虽然他无法完全代表女性的困境,但这种叛逆勇气跨越了身份界限,值得所有追求自我觉醒的人学习。”
《替补:哈里王子自传》内页
动荡的自由:反叛的意义与成本
关于“自由与代价”的话题,陈鲁豫借《肖申克的救赎》来解读自由的复杂性:“长期受到体制规训的人在离开后的震荡往往伴随极大的挑战。虽然离开看似奔向自由,但真正的难题是如何在未知境遇中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秩序。”她肯定哈里的勇气,却也提醒普通人:不论是逃离大厂还是摆脱体制,更需要具备独立生存和构建自我价值体系的能力。
祝羽捷也说:“真正的自由不是简单逃离,而是有能力创造自己的规则与秩序。哈里通过心理治疗与写作疗愈,将创伤公开化,这不仅是对身份的重构,更是与自我和平共处、重新建立信任的过程。”
《替补:哈里王子自传》内页
文字的力量:揭开王室光环后的深层疏离
现场朗读环节,陈鲁豫朗读了书中的一段触目惊心的描写:哈里与兄长威廉冲突的情节让全场气氛瞬间凝固。当威廉用“以母亲的生命发誓”挽回信任时,哈里却冷冷回应“不相信你”。这段文字揭示了原生家庭创伤对哈里一生的影响,即便王室的金钱与权力也无法弥补失去母亲的痛楚。尽管中国读者难以直接共情英国王室的权力斗争,但哈里与家人之间的撕裂——兄弟反目、父子疏离,仍然引发了现场读者的复杂情绪。
一位女性读者就择偶观念向陈鲁豫提问:“当代女性是否需要降低期待以适应现实?”
对此,陈鲁豫的回答是:“永远不要失去自己的主体性。爱情可能会消逝,但你的内在认同与你终生相伴。选择爱时,保持初心与自我才最为重要。”
嘉宾与读者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