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双轮驱动、协同发展,使河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新局面。
文/《在线学习》主笔 刘增辉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在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近年来,河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持续推动继续教育由“学历教育主导型”向“社会需求服务型”转变,制定了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在非学历教育方面,探索以中医、中药为主的非学历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体系;在学历继续教育方面,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双轮驱动、协同发展,学校继续教育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2024年郑州市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结业典礼
非学历教育:树立独特品牌标识
非学历教育是高校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桥梁,也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诉求的核心渠道。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已经构建起一套多层次、多类型且具有独特品牌优势的教育培训体系,满足了不同人群对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需求,推动中医药非学历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在体制机制上,河南中医药大学遵照国家政策要求,制定了《河南中医药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和《河南中医药大学非学历教育经费管理办法》。这两份文件对学校非学历教育的整体发展方向、功能定位以及工作流程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与规范。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增设的河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真正实现了非学历教育管理中的 “管办分离”,使学校非学历教育制度明确清晰、程序规范严谨、运行有章可循,为非学历教育的稳健发展筑牢了制度根基。
在培训内容上,学院深度挖掘、精准把握学习者的多元化学习需求,精心设计推出了一系列实用性强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项目。目前,学校开展的培训项目可分为常规培训、特色培训、政策性培训等三个大类。
常规培训针对社会大众对中医药养生保健技能的广泛需求而设立。比如,推拿(按摩)班专注于传授中医传统推拿按摩手法技巧,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掌握人体经络穴位知识以及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方法。特色培训紧密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需求,精选了一批简单易学、安全有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如艾灸、拔罐、穴位贴敷等,面向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在政策性培训中,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课程,让西医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运用中医药知识为患者服务;中医临床技术骨干人才培训项目聚焦中医临床医生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邀请国内知名中医专家授课,传授中医临床疑难病症的诊疗经验和新技术、新方法。
在对非学历教育的探索中,学院逐渐形成了健康扶贫、校院合作、省际协同等六大发展模式。
健康扶贫模式:针对国家级贫困县,开展国医帮扶,组织专家团队,通过捐赠设备、派遣医疗队、搭建远程医疗平台等,为贫困地区开展卫生人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赢得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
校企合作模式:与羚锐制药、仲景宛西制药等制药企业及河南张仲景大药房、河南省医药公司等医药经营企业合作,依据岗位需求和企业战略,定制涵盖药品生产、质控、营销、药学服务等领域的培训课程,实现互利共赢。
校院合作模式:与郸城县中医院、鹿邑县中医院、郑州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以学术讲座、临床带教、病例讨论等形式,开展在职人员技能培训,获得了医院和群众的认可。
省际协同模式:联合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承办全国西学中骨干人才联合培养项目,邀请一流专家授课,为学员提供高水平中医药培训,搭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
基层赋能模式: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基层,依当地疾病谱和医疗条件,筛选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了30多期培训,近1500人参与,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和有效性。
技能培养模式:以就业和职业素养提升为目标,开展中医康复理疗师、中医美容师、中医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实践、实训环节,培养高素质中医药技能人才。
然而处于探索阶段的非学历教育也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在资源配置方面,如教学设施设备的更新、培训场地的扩建、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投入不足;部分培训项目缺乏与学校特色优势的紧密结合,未能形成独特的品牌竞争力;办学定位不够精准,未能充分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逐步加以解决。
学历继续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历继续教育是开展非学历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河南中医药大学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推动学校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院颁布了《河南中医药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聘任教师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出台专项激励政策,鼓励高学历、高职称教学名师为继续教育学生授课。此外,大力聘请有临床经验的附属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把名师名医引入课堂。通过这些举措,学院打造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满足需求、水平高超的专兼职“金师”队伍,师资队伍的素质、能力、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实验实训,突出临床技能,并通过开设经典经方、名师名课、名医讲堂等,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尤其强调学生和名师之间的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大幅提升,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在管理服务上,学院坚持“让信息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能一次办结的事情,决不让师生跑两次,能网上办理的事情,决不让师生到现场;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办事流程,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让师生充分体验到继续教育大家庭的温暖。在校外直属站点管理上,学院以标准化校外站点建设为抓手,结合年度活动,针对校外站点检查评估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召开“迎评促建”现场推进会,破解校外站点的困惑与难题,并组织校外优秀站点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以数字化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构建双轮驱动的继续教育体系过程中,河南中医药大学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即发挥数字化优势,以数字化全面推进继续教育向高质量迈进。
学院投入专项资金,更新了网络平台。新平台体现集中管理与分布式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实现了平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完成了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资源整合,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实现对业务和资源的集中运维管理。平台功能更加强大,学习支持服务更加便捷,为线上教学更好开展提供了硬件支撑。
在课程资源上,学院依托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多渠道整合学校搭建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课程资源云平台、网络教学辅助平台等资源,同时整合学校中医药系列MOOC课程20门、SPOC课程27门、网络数字教学资源10548个,总容量3.12TB,实现了课程资源共享,对智慧化教学模式起到了有力的数据和服务支持,让中医药专业课程资源特色更加鲜明。
在核心课程建设上,学院坚持自主开发,确保课程匹配满足教学需要。目前共建设了公共课程、基础课程、经典课程、执业核心课程、特色拓展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六大模块164门课程,构建了中医药特色鲜明的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资源体系。
学院积极推进继续教育中医药“金课”建设。2023 年,有两门课程立项“河南省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另有两门课程立项“2023 年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目前,在线运行的200余门网络课程中,有20门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省级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中医药核心课程,优质课程数量明显提升,课程质量受到学生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下一步,河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将聚焦五个关键方向,全力凝练“五新”发展目标,为推动继续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度而不懈努力:一是打造平台,创建国家级继续教育“新基地”;二是双轮驱动,构建非学历教育“新体系”;三是完善机制,制定学院管理、运行“新制度”;四是夯实基础,树立学院、中心“新形象”;五是整合资源,打造网络课程资源“新平台”。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 2025年1-2月合刊(总第1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