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地镇
3月25日, 金华市婺城区安地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布。
《金华市婺城区安地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获金华市人民政府批准(金政函〔2025〕5号),现将主要内容予以公布。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包括安地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镇域规划范围为安地镇行政辖区内的陆域空间,总面积136.40平方千米。镇区范围包括建制镇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区域,面积3.02平方千米。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目标定位与空间策略
1.总体定位
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安地镇特征特色,确定安地镇发展定位为:“水韵梅溪、康养南山”;城镇性质为以全域旅游度假、特色农旅产业为主导,引领金华市南山共富休闲带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生态门户城镇。
2.规划目标
至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初步形成,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高质量发展指标进入全市前列,现代化品质城镇基本建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至2035年,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健康宜居的生活空间、山青水碧的生态空间,形成协调发展、韧性安全的“三生空间”新格局,建成金华都市区的花园城镇和旅游城镇,成为新时代展示安定安居安业的重要窗口。
展望2050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助力金华市建设高能级现代化都市核心区。
3.三条基本控制线
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68.30公顷(4025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31.03公顷(3465亩),主要分布于雅傅、岩头、杨垅等21个行政村和安地水库。
生态保护红线范围6043.16公顷,为婺城区安地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红线类型为水源涵养。
城镇开发边界面积277.74公顷,主要分布在安地镇区和岩头村,另有少量分布在燕语湖周边。
4.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优化全域农业、生态、建设空间,严格保护“山环水绕、湖畈田园”的生态肌理,构建“一核引领,三轴延展,多点支撑”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一核”指安地公共服务核心。
“三轴”由安地镇区向各山垅延伸的三条主题轴线;一是西部桂花多彩乡村轴,主要集聚以农业观光、桂花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二是以南部沿安南线为主的水韵乡愁轴,主要以仙源湖水风景为带,以山川保护、生态修复为主,三是东部雅干度假休闲轴,以乡村养生度假、特色民宿等业态为特点,并与武义温泉度假相衔接。
“多点”指镇域内重要精品村和景观节点。
5.镇村体系规划
规划“镇区-中心村-一般村“三级镇村体系。镇区涉及岩头村、酒园村、安地村、回坑村。规划3个中心村,19个一般村。
6.用途分区规划
深化落实上位总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区、农田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其他保护利用区共六类一级用途分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绿地休闲区、交通枢纽区、战略预留区共六类二级用途分区;乡村发展区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林业发展区、农田整备区共四类二级用途分区;其他保护利用区细分为区域基础设施集中区、特殊用地集中区共二类二级用途分区。规划明确各类用途分区的范围边界、面积,实施国土用途管制。
三、用地布局规划
1.农业空间布局
依托镇域北部农田集聚优势,打造良田种植示范区,提升东、西山垅沿线中低产田粮食产能,整合改造质量较差的耕地;稳定现有优质茶叶、水果等园地种植空间,发挥茶园、果园种植优势,对中低产园地进行现代化改造和管理,提高种植效益。
2.生态空间布局
整合山水林田资源,以生态绿色为主线,以安地水库水源涵养为重点,加快水网生态廊道、森林生态廊道等的建设与修复,优先布设沿河、环库、绕山生态屏障网络。加快推进镇域东、西山垅沿线造绿、山林护绿,实施造林绿化。积极开展沿安地水库的水生态环境修复,从严控制开沟排水,防止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为水禽繁殖等提供栖息地。
3.建设空间布局
促进城镇用地向镇区、岩头以及燕语湖、仙源湖等旅游平台集中,加大对存量建设用地再利用,盘活农村建设用地空间,实现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四、支撑体系与安全保障
1.综合交通规划
镇域范围内以金安公路(湖大线)为骨干,实现与金华市区的快速联系;以现有通村公路为基础,全面提升垅内安南线(X017)、安下线、049乡道道路通行水平;建立干支相连、城乡畅通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
镇区范围内规划“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城镇道路,其中主干路为金安公路(湖大线)、金安路、仙源街、双源街。度假区二期预留一处综合性交通场站,兼具公共交通、景区交通、社会停车等功能。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一主两副多点”的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一主”指安地镇行政、商业、公共服务主中心,以镇政府及文化客厅为核心,服务全镇域。“两副”指度假区首期、二期公共服务副中心,首期依托水上运动中心建设,强化商业、文化、医疗卫生等服务功能;二期结合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全面落实未来社区各场景建设,打造面向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高品质服务设施。“多点”指村庄内社区服务节点。
3.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结合上位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落实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环卫、水利规划等专项内容。
4.国土空间安全与防灾减灾
结合上位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建设防洪排涝、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农田水利配套等水利基础设施,推动能源供应低碳转型,积极构建低碳化能源体系。加强综合防灾规划体系建设,明确防洪排涝、抗震、消防、人防、防疫等防灾设施标准与措施。
五、历史文化保护与景观风貌塑造
落实上位规划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规划期限内逐批公布的文保单位、文物保护点等。
充分发挥安地镇“山环水绕”的生态本底优势,将生态融入城镇,建设美丽河湖等生态载体,构建“水贯南北,脉通东西,山水相映,园景相融”的生态自然景观。
六、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1.详细规划传导
综合考虑行政管理范围、地理空间要素、特定管控区域范围(安地水库、旅游度假区等)、用地权属边界和现有详细规划编制基础等因素,全镇共划分26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其中2个城镇单元,24个乡村单元。
2.规划实施保障
依据乡镇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基础和依据,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性、约束性、权威性。
琅琊镇
3月25日, 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布。
《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获金华市人民政府批准(金政函〔2025〕5号),现将主要内容予以公布。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包括琅琊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镇域规划范围为琅琊镇行政辖区内的陆域空间,总面积93.21平方千米。镇区范围包括建制镇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区域,面积1.78平方千米。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目标定位与空间策略
1.总体定位
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立足琅琊镇特征特色,确定琅琊镇发展定位为:“梦幻白沙、水墨琅琊”;以“生态立镇、文化兴镇、旅游强镇”为发展导向的金华南郊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镇。
2.规划目标
至2025年,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水平明显提升,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现代化品质城镇基本建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至2035年,全域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构建形成“一心一轴,一带三片”的国土空间新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绿色稳固。城镇空间集约高效,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浙江省特色文旅强镇。
展望至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全面建立。形成高品质、城乡融合、宜居共享的国土空间,建设人民满意的宜居城镇。
3.三条基本控制线
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358.69公顷(20380亩),主要分布于北部平原地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306.32公顷(19595亩),在各行政村均有分布。
生态保护红线范围3551.72公顷,包括婺城区沙金兰水库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02.08公顷,主要分布于琅琊镇镇区。
4.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优化全域农业、生态、建设空间,构建“一心一轴,一带三片”的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总体格局。
“一心”为琅琊镇现代化镇区核心,集聚镇区公共服务、产镇融合发展功能。
“一轴”为沿白沙溪和金兰水库轴,既是城镇发展主轴,也是镇域生态景观轴。
“一带”为—条串联镇区和周边村庄的城乡融合带。
“三片”分别为以琅琊镇区为基础的城镇发展区、以北部平原为基础形成的琅琊农业发展区、以南部山区为基础形成的南山生态保护区。
5.镇村体系规划
规划“镇区-中心村-一般村”三级镇村体系。镇区涉及白沙卢村、琅琊徐村、琅琊滕村、金兰村(安置居民点)。规划2个中心村,16个一般村。
6.用途分区规划
深化落实上位总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区、农田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其他保护利用区共六类一级用途分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绿地休闲区、工业发展区共五类二级用途分区;乡村发展区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林业发展区、农田整备区共四类二级用途分区;其他保护利用区细分为区域基础设施集中区、特殊用地集中区共二类二级用途分区。规划明确各类用途分区的范围边界、面积,实施国土用途管制。
三、用地布局规划
1.农业空间布局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依托北部平原地区白沙溪及其支流两侧平原地区农用地,集中提升中低产田粮食产能,通过完善农田水利、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打造粮食生产示范区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同时对南部山区难以利用的陡坡农用地和北部平原的林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和整治提升,将立地条件较好的部分宜耕后备资源开发为耕地,实现耕地集中连片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2.生态空间布局
统筹山水林田草等自然资源,以生态保护红线为中心,依托白沙溪及南部山区森林,加强水网廊道、森林资源的保护,推进白沙溪流域的综合治理和沿线绿化。规划生态保护用地集中分布在南部山区、白沙溪、金兰水库等,山区耕地逐步有序退出,保障生态环境稳定性。
3.建设空间布局
镇域落实上位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区域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保障落实甬金衢上高速公路、白门线改建、上华至琅琊公路等道路建设项目;有序推进琅琊南部山区空心村及零星农居点空间集聚置换,加大镇域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掘和再利用,盘活闲置的村庄用地资源,保障乡村振兴项目落地。
四、支撑体系与安全保障
1.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落实镇域“一横一纵”高速公路网,其中“一横”为甬金衢上高速,“一纵”为建德至武义高速,其中新增上华至琅琊公路与甬金衢上高速互通口;衔接落实上华至琅琊公路,上华至琅琊公路向北联系兰溪,向南联通甬金衢上高速公路;规划落实金西快速路,向西联通汤溪镇,向东北联系金华市区;对蒋农线进行道路环境提升,对白门线落实改线升级工程,其中改线后白门线宽度将提升至36米。
镇区范围内规划“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城镇道路,其中主干路为中山北路二十九巷、府林街、尚书街、文卫路和南山路。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在琅琊镇构建“镇区—村/组”两级生活圈层级。
规划1个镇区生活圈。以镇区为服务节点,以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等为主要职能,配置学校、卫生院、养老服务中心、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使得居民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
结合镇村体系布局与单元划分,构建村/组生活圈,重点配置一老一小等保障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文化礼堂、室外健身、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基础便民生活服务设施。
3.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结合上位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落实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环卫、水利规划等专项内容。
4.国土空间安全与防灾减灾
结合上位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建设防洪排涝、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农田水利配套等水利基础设施,推动能源供应低碳转型,积极构建低碳化能源体系。加强综合防灾规划体系建设,明确防洪排涝、抗震、消防、人防、防疫等防灾设施标准与措施。
五、历史文化保护与景观风貌塑造
落实上位规划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规划期限内逐批公布的文保单位、文物保护点等。
镇域规划形成北部田园景观风貌区和南部山水景观风貌区。基于琅琊镇自然景观格局、特色资源和城镇建设基础,依托沿路、临溪、环山等特色空间,保护和彰显美丽田园风貌空间。
六、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1.详细规划传导
综合考虑行政管理范围、地理空间要素、用地权属边界和现有详细规划编制基础等因素,全镇共划分19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其中1个城镇单元,18个乡村单元。
2.规划实施保障
依据乡镇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基础和依据,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性、约束性、权威性。
蒋堂镇
3月24日, 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布。
《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获金华市人民政府批准(金政函〔2025〕5号),现将主要内容予以公布。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包括蒋堂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镇域规划范围为蒋堂镇行政辖区内的陆域空间,总面积54.22平方千米,其中,黄碧垄村、杨梅山村、殿后村已托管给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2.23平方千米。镇区范围包括建制镇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区域,面积3.21平方千米。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目标定位与空间策略
1.总体定位
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立足蒋堂镇特征特色,确定蒋堂镇发展定位为:“婺里硒乡、畅美智镇”;以富硒米为主导产业,以休闲农业为重点的省级特色农业强镇,以智慧经济、智造材料为产业重点的畅美智镇。
2.规划目标
至2025年,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水平明显提升,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现代化品质城镇基本建成。
至2035年,全域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构建形成“一心一园,两轴四片”的国土空间新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绿色稳固,城镇空间集约高效,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的浙江省级农业强镇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展望至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全面建立。形成高品质、城乡融合、宜居共享的国土空间,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宜居城镇。
3.三条基本控制线
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86.14公顷(31292亩),蒋堂镇域范围内均有分布,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995.96公顷(29939亩),广泛分布于镇域。
生态保护红线范围0公顷,蒋堂镇内未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面积283.05公顷,主要分布于蒋堂镇镇区。
4.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优化全域农业、生态、建设空间,构建“一心一园,两轴四片”的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总体格局。
“一心”:蒋堂镇现代化镇区核心,重点集镇公共服务、产镇融合发展功能。
“一园”:一处产业发展重点,镇区工业园。
“两轴”:沿白汤下线的城镇发展轴、虹戴公路的产业融合发展轴。
“四片”:以蒋堂镇区为基础的产业与城镇发展区、以北部平原为基础形成的特色农业片区、以中部平原为基础形成的休闲观光农业片区和以南部平原为基础形成的富硒米农业生产功能片区。
5.镇村体系规划
规划“镇区-中心村-一般村”三级镇村体系。镇区涉及开化村、蒋堂村、沙畈村、清水塘村、阳山村。规划3个中心村,14个一般村。
6.用途分区规划
深化落实上位总规划确定的农田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其他保护利用区共五类一级用途分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工业发展区共三类二级用途分区;乡村发展区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林业发展区、农田整备区共四类二级用途分区;其他保护利用区细分为特殊用地集中区共一类二级用途分区。规划明确各类用途分区的范围边界、面积,实施国土用途管制。
三、用地布局规划
1.农业空间布局优化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依托平原地区的连片耕地和农用地,集中提升中低产田粮食产能,通过完善农田水利、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打造粮食生产示范区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农用地布局优化调整和整治提升,将立地条件较好的部分宜耕后备资源开发为耕地,实现耕地集中连片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2.生态空间布局优化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加强水网廊道、森林资源的保护,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保护镇域范围内的重要水域和乡级以上河道,保持水域空间稳定。积极开展水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缓冲带植物修复,完善库塘清淤轮疏机制,改善库塘的水生态环境。
3.建设空间布局优化
镇域落实上位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区域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保障落实甬金衢上高速公路、上华至琅琊公路、虹戴公路扩建、金西快速路、白汤下线外绕改建等道路建设项目;围绕省级农业强镇建设的目标定位,聚焦基础设施提升、农旅融合发展,落实产业重大建设项目;加大镇域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掘和再利用,盘活闲置的村庄用地资源,保障乡村振兴项目落地;统筹殡葬用地等其他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整合特殊用地资源,推行生态节地管控措施。
四、支撑体系与安全保障
1.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形成“一条高速、一条国道、五条县道”公路网络布局。衔接落实沪昆高铁、沪昆铁路、蒋堂站铁路货运枢纽保护范围;衔接落实上华至琅琊公路;规划延伸蒋下线(X003)至金西快速路,强化南北向对外出行服务,规划调整白汤下线(X005)线型,分离过境交通提高运行组织效率,规划提升“开下线(X006)、新蒋线(X205)”道路等级。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在蒋堂镇构建“15分钟镇区-5分钟村庄”两级生活圈体系。以各级生活圈服务范围和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分别构建1个镇区15分钟生活圈,外围14个5分钟乡村生活圈,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
结合镇村体系布局与单元划分,依托行政村主要居民点,构建14个5-10分钟社区生活圈,重点配置一老一小等保障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关注居住环境品质和基础服务配套,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3.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结合上位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落实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环卫、水利规划等专项内容。
4.国土空间安全与防灾减灾
结合上位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建设防洪排涝、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农田水利配套等水利基础设施,推动能源供应低碳转型,积极构建低碳化能源体系。加强综合防灾规划体系建设,明确防洪排涝、抗震、消防、人防、防疫等防灾设施标准与措施。
五、历史文化保护与景观风貌塑造
落实上位规划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规划期限内逐批公布的文保单位、文物保护点等。
镇域规划形成北部田园景观风貌区、中部镇区特色景观风貌区及南部富硒米生产景观区。基于蒋堂镇自然景观格局、特色资源和城镇建设基础,依托沿路、临水、良田等特色空间,保护和彰显美丽田园风貌空间。
六、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1.详细规划传导
综合考虑行政管理范围、地理空间要素、特定管控区域范围(金华监狱等)、用地权属边界和现有详细规划编制基础等因素,全镇共划分26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其中1个城镇单元,25个乡村单元。
2.规划实施保障
依据乡镇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基础和依据,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性、约束性、权威性。
信息来源:金华婺城区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