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最好是体制内的,缴纳五险一金,否则老了连养老金都没有!”这样的话多数家长都对孩子说过,在老一辈父母的观念中,一个工作好不好,是否缴纳五险一金是重要指标,尤其是养老金,更是重中之重。
老一辈人对养老金的重视,恰恰是因为他们已经体会到了差距:有没有养老金,晚年生活不能说天差地别,那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境遇,但年轻人对此却不以为意,相比之下他们更在意工资的实际到手数额,而非其他福利待遇。
但对于养老金问题,的确是每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们都应该知道和理解的重要“知识点”,退休保障制度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特征,其重要性的不言而喻的,除此之外,鲜少有大学生深入了解过,我们国家的退休金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国外退休金都是统一标准,我们的退休金,为什么要分三六九等呢?
作为大学生,只有了解了为什么我们的国家退休金存在差异性,才能在就业选择中减少后悔的可能性,也能加深大学生对于就业选择和利弊权衡之间的深刻理解。
一个国家的退休保障制度,和国家的基本情况有脱不开的关系,像国外部分地区人口较少,退休金就可以采用统一标准,无论你是国家管理者还是普通小职工,退休金都是一样的。
但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庞大,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差距也比较大,因此养老保障制度难以采用统一标准,至于为什么要分成三六九等,其实跟下述问题有脱不开的关系。
首先,城市化进程造就了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生活成本远超三四线城市,相同数额的养老金在不同地区能买到的生活物资差距不容忽视。住房、医疗、日常消费等支出的地域差异决定了养老金标准不可能“一刀切”。
可见经济发展水平对养老保障能力起到决定性作用。沿海发达地区的养老金支付能力相对较强,内陆欠发达地区则相对有限,假设统一标准,毫无疑问会加重经济基础薄弱地区的负担,也就间接影响了养老金发放的可持续性。
再加上农村养老保险起步较晚的问题,也导致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长期处于薄弱状态,尽管相关政策在不断完善,但城乡养老金差距仍然明显。
其次,职业性质的不同造成了养老保障的差异,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企业职工则主要依靠基本养老保险,不同群体的养老金差异源于工作性质和单位缴费能力的不同。
养老金体系让青睐灵活就业的大学生感受到了压力和挑战
养老体系设计体现了贡献与回报的关系。长期高额缴费的人群获得较高养老金,这种设计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保体系,维护了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养老金差异化现象需要理性看待。这种差异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体现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关键是要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调节机制。
而当下不少大学生青睐灵活就业,不愿意被体制内稳定的工作环境所束缚,殊不知养老保障机制让灵活就业群体面临特殊挑战,收入不稳定影响了他们的缴费能力,养老保障水平普遍较低,这也是为什么家长对于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并不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