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的故事

文/王培惠(平民一夫)

(一)

72年末,寒冬腊月。村前湾里很多孩子们溜冰逗玩,屋檐下挂着一排排米八长,棍棒粗的冰。

年轻俊逸的张振生,一个农民的后生。含泪挥手告别了家乡,应征从戎。



着一袭军装的他,英姿飒爽,1.80米的个头,140斤的体重,“贯”字形的身材彰显威猛。那剑眉下闪动着睿智明亮的眼睛。

乡亲们赞誉他是拳头上能站人,胳膊上可跑马的汉子,有责任,有担当。谁言好汉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珍宝岛的硝烟未散尽,白眼狼借此发难呼应。

谁不知当兵会多几分危险,当兵就意味牺牲?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看你爱国有几成?

他来到祖国的边陲云南,阴云密布正酝酿着一场战争。



他在日记里写道:铁马金戈捣黄龙,壮志凌云气贯虹。写下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他来到14军40师320团指挥连的军营。开始了光辉的人生。

这是支英雄的部队,战功显赫,原属二野序列,悍将孺帅,模范英雄,层出不穷。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伊始,已是正连职的他,率全连140人,先期潜入敌后,侦察敌情。

战场上捷报频传,本连发现敌明暗堡780个;弹药库一处;炮兵群一个;歼敌950名;探明数座敌营…

经日夜煎熬,环境残酷,他蓬头垢面,体重从140斤降至110斤,显得疲惫不堪,弱不禁风。

在与敌短兵相接战斗中,发生了白刃战。他负伤了,侥幸躲过敌人的追杀和交叉火力的扫射,在枪林弹雨中重生。衣服被荆棘划成条状,被鲜血染红。

在关键时刻他坚持不下火线,用担架抬着指挥勘察,侦敌,测绘等,直至任务完成。

他第一次获得共和国勋章,荣立三等战功。



(二)

84年两轮作战,他又披挂出征,再度请缨。此时他已晋升副营。

出征八个月,连续作战六个月,战斗日夜不停。

白天双方大炮互轰,夜间互刺敌情。

战士们用石头摆出口号:人在阵地在,我与国土共存亡,保家卫国享安宁。



他曾遇敌炮火,被土掩埋,模糊意识自己已阵亡,再无生命。

他摇了摇头,头上的土纷纷落下。使劲掐了自己一把,才知还有知觉,方才苏醒。但身上的血,泥,水相凝。

他在人堆里扒出通讯员,手一摸,鼻孔还有气。使劲拽起通讯员,两人相拥贺庆。泪眼婆娑,脸上露出了笑容。

战场上供给困难,战士们烂裆被虫盯,鼓包瘙痒发炎发红。水源极缺,压缩饼干在嘴里打卷难咽。他吸过草儿的露水,芭蕉叶上的结晶…

月溅星河,芭蕉叶婆娑。层波叠影,银辉洒落。这夜,虽夜间炮火已息,但杀机四伏。豺狼狡猾,伺机反扑。虫豹泛滥,寻食充饥…

他临猫耳洞而栖,睡梦中,感觉手上发凉,有蠕动。闪光下,瞅见蛇嘶!嘶!吐着舌信在身上穿行。

他身上泛起鸡皮疙瘩,十分瘆人。

蛇在战士们几乎是裸体上爬行,昂着头,瞪着眼。打着弯,画着圈。左顾右盼,前看后探。快如闪电侠,慢似毛毛虫。无所顾忌爬动。

让人气不得,燥不得。

这些都是北方士兵,难见这场景。

他悄悄摸到手电筒,打开细看,蛇一大群,蛇信如鬼火闪动。

猫耳洞里低矮潮湿,空间窄小,腥臊难闻。人挨人,打个喷嚏扫十个,放个臭屁熏一群,打呼噜影响一连人。

还顾及啥?生命存否,都是秒秒分分。死不惧,还怕困难吗?

战士们掐蛇七寸,用匕首割下蛇头,切成小块,找来罐头盒,开启蛇荤。

北方人吃蛇,少有耳闻。庆幸不是毒蛇,大家才如释重负,心稍安宁。

(三)

在猫耳洞里,他拿出笔,取出纸,垫在大腿上,给她又留下信一封:“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儿子和家人…”把唐朝王翰的《凉州词》题在后面:“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那信纸上尚有浓浓的硝烟味,有汗渍,污泥,血迹,和弹孔…

在两轮作战中,一战士在临牺牲时留下纸条:“你来收拾我的东西,请抽烟。李庆轩。”

他是年仅17岁的战斗英雄,全军闻名。

这些都是最可爱的人,让人心碎,让人泪奔,让人动容。

他同战友们轻轻哼起:“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这场战斗共八个月,是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由于侦查到位,了解敌情,先遣部队,功不可没,我军的大炮似长了眼睛,炮弹愤怒地飞向敌群,让敌阵地山秃树没,沉落一米。急急如丧家之犬,慌慌如落魄之鸡。最终以我方胜利夺回本应属于我们的土地。



这场战争意义重大,换来我国几十年的稳定,让敌人永远胆寒,不敢轻举妄动,震慑了一切敌人。

他又荣立三等战功。晋升营职。他们的军功章是战功,在人民的心中沉甸甸的,在人民的心里珍重。军功章里有鲜血,有苦难,有爱心,有孝敬,有生命。

战后,余秋里,张至秀将军慰问时和他及她合影。

86年,他带着她和一双儿女,荣归故里晏城。在县水利局任技术员。

有人戏谑他:“你在部队是营职,有伤残,九死一生,几次立功,怎么成了普通一兵!”

他爽快地回答:“那仅代表过去,不代表现在和将来。物竞天择,万物变化。条条大路通罗马。”

他从技术员,主任,副局,水资办主任(正科)一路走来。是一块金子,总会发光。

当人们谈到目前局势时,他说:“谁言廉颇老矣!祖国有难,听从召唤。我是一名中共党员,也是一名老兵!”

2023年5月8日

(据本人口述)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王培惠



王培惠,男,山东齐河人,中共党员,大专;网名:平民一夫;德州市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网;华夏精短学会、中国当代作家联盟协会、小楼夜听、蒙东小说、浩然文学、水缘文学等会员、签约作家,在《精短小说》《齐鲁文学》《德州日报》《齐河文艺》《齐河报》《作家报》《水缘文学》《翰墨飘香》《中国最美游记》《当代散文》《齐鲁晚报》《惠风和畅》《官场微小说》等书刊平台发表作品多篇,作品见于《百度》《今日头条》和西瓜、头条,抖音等视频。有文被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珍藏书刊收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