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中国科幻大会科技创新与科幻文学创作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行。由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王晋康,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联合推荐的科幻著作《物换星移》隆重发布,并举办了专场研讨会。


在科技创新高速迭代的时代背景下,科幻文学创作与科技创新呈现出深度耦合、相互赋能的态势。科技创新为科幻文学源源不断地输送多元素材,从前沿的量子计算到广袤的星际探索,全方位拓展了科幻文学的叙事版图。

而科幻文学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宛如科技创新的“思想策源地”,诸多前瞻性构想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启迪。与此同时,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兴技术革新了科幻文学的传播路径,突破传统传播壁垒,催生出沉浸式阅读新体验。

本次论坛结合新发布的科幻小说《物换星移》,深入探讨了科技创新重塑科幻文学内容与形式的路径、科幻文学对科技创新的反哺机制,以及借助科技拓展科幻文学传播范围与受众群体的策略,促进二者协同共进。


这部作品究竟讲了什么,能得到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刘慈欣,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等众多大咖的联合推荐?《物换星移》的作者朱宇清表示,这是一个探讨未来星际文明尺度下,生命个体、物种与文明存亡法则的故事。


两名刚刚拯救了地球与人类的战士,在超级武器打击之下,不可思议地死里逃生,本以为是一种幸运,未料想竟是不同星际势力存亡竞争精心布局的棋子。故事的主角实际上是两名“死者”,他(她)们在自我归属、身份认同、死亡迷雾、使命与爱的漩涡中挣扎,透过血与火的现实,穿越生与死的边界,追寻永远没有答案的自我。

故事主要发生在一个等级森严、极端集权、强烈追求权力扩张的星界,三条主线交织:决定各星际文明与权力力量的颠覆性科技战;星际地缘政治与疆域争夺的毁灭性战争;以及一场更为隐秘的、掀开历史铁幕的物种终极竞争。

在本书中,作者对如下方面进行了深度求索:当星球文明迈入星际文明世界,在疆域辽阔无极、科技高度发达的宇宙文明生态链之下,文明生存法则的异化与更大的不确定性;关于人、生物智慧死亡的重新定义;不同智慧物种之间竞争的终极螺旋;高阶文明勘破宇宙规律之后超乎想象的战争手段;星际文明时代,权力统治机构空前强大、社会治理结构日益庞大。民众个体面临自身价值与自我掌控力的全面空心化危机,星空无限却似无处安放的微尘。而在那些掌控恐怖力量的霸权者眼里,只有无尽辽阔的疆域。

据悉,小说的主人公,作为历经惨烈星际战争洗礼的战士,他们深知,在那些力量强大得难以想象的星际权力组织面前,个体的力量对比全面失衡,生命个体对自身命运的掌控能力近于渺茫,甚至连自身死亡的权利都无法掌控。即便到了星际文明时代,时代的洪流依旧不可阻挡,权力与野心也不会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而被文明的光辉所净化。就像人类比蚂蚁的文明要高得多,却未必比蚂蚁良善一样。身为身负密令潜行的战士,他们并不是站在山峰之上的火炬执掌者,而是一颗颗没有选择的棋子。他们不能掌握自己的身体与生死,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守自己的内心——只要能够为民众而战,即便沦为棋子,也无怨无悔。只因他们相信,每一个微众心中皆有火焰,当火焰燃烧的那一刻,高远若星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