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章程
评选标准
·声音 Voice Quality
·技巧 Singing Technique
·音乐呈现 Musical Presentation
·艺术素养 Artistic Personality
参赛资格
比赛面向全国有志于投身歌剧表演艺术的参赛者;
年龄需在18岁至35周岁(1990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
赛程安排
比赛分三个阶段:初赛、复赛、决赛
第一阶段:初赛-视频评审(2025年3月31日-2025年4月30日,6月1日公布复赛名单)
采取视频遴选方式,由评委会根据参赛者报名提交的演唱视频进行评选,选出的参赛者入围复赛;
第二阶段:复赛(2025年7月5-6日,共2天)
地点:上海音乐学院
进入复赛的选手,可选择与驻赛钢琴艺术家合作参加复赛,也可自行选择钢琴伴奏,相关费用由参赛者自理。采取现场表演评分方式,演唱顺序由组委会决定;
第三阶段:决赛(2025年7月11日,共1天)
地点:厦门鼓浪屿音乐厅
进入决赛的选手,可选择与驻赛钢琴艺术家合作参加决赛,也可自行选择钢琴伴奏,相关费用由参赛者自理。采取现场表演评分方式,演唱顺序由组委会决定;
比赛报名
参赛者如实填写“报名表”,电邮至组委会指定邮箱2025@syoperahouse.cn提交报名资料。
1. 信息页(页面清晰显示参赛者本人的姓名、出生年月、国籍、证件有效期等相关信息)或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中国国籍报名者适用),格式为Jpeg;
2. 个人简历,2寸白底近身照,格式为Jpeg;
3. 两首咏叹调演唱视频,格式为MP4;
* 视频要求:
a.两首咏叹调须选自不同歌剧、不同音乐风格,以原调、原语言,背谱完整演唱;
b.初赛视频须为本次比赛专门录制,视频要确保高清像素(建议分辨率1080P及以上)、参赛者本人全身入镜、面部清晰;每首咏叹调演唱须独立录制一个视频,单个视频必须一次性录制完成,不得编辑剪接;
c.钢琴伴奏不可预录音轨;
d.视频命名标注:参赛者姓名+演唱曲目+录制地点+录制时间;
e.如视频文件超大,可通过邮箱发送网盘链接方式提交参赛视频。
复赛、决赛曲目(曲目要求参见下方)
* 曲目要求:进入复赛的参赛者须选择五首咏叹调并满足以下要求:
从以下五个类别中的三个类别选择三首咏叹调
类别1:1600年 - 1750年
类别2:1750年 - 1830年
类别3:1830年 - 20世纪初
类别4:20世纪
类别5:中国(原创)歌剧
另外两首咏叹调选自不同的歌剧(可以是轻歌剧),类别可以自由选择。
这五首咏叹调的选择适用于复赛和决赛,可以选择已经在初赛演唱过的曲目。
进入复赛的参赛者将从提交的曲目中演唱两首咏叹调,评审团或将选择第三首。
进入决赛的参赛者将演唱两首咏叹调,不得与复赛的自选曲目重复。
所有选定的咏叹调都必须完整演唱,使用原语言、原调,并伴有伴奏。
所有现场赛及音乐会中,演唱音高为440Hz,包括巴洛克时期的咏叹调。
·请真实、准确提供报名信息和报名资料,如提供误导性、不实信息,组委会保留取消其参赛资格的权利;
· 提交报名截止日期:2025年4月30日 ,组委会保留延长截止日期的权利;
进入复赛的入围者名单将于2025年6月1日在官方平台公布。
参赛须知
·评审委员会对比赛结果评定有最终决定权;
·复赛、决赛出场顺序由组委会安排决定;
·本次比赛全程制播权全部归组委会所有,复赛、决赛的排练与演出可能会被录像;
·入围参赛者须自行承担往返旅费,参赛期间组委会可推荐入住酒店,费用由参赛者自理。入围复赛的参赛者不得晚于2025年7月3日到达参赛地报到。
奖项设置
一等奖:80000元(1人)
二等奖:50000元(2人)
三等奖:20000元(3人)
优秀奖:5000元(3人)
获奖选手将有机会被列入“上音歌剧院演员储备计划名单”“鼓浪屿星计划名单”,参演上音歌剧院2026年及未来的歌剧制作(合同另签)与鼓浪屿音乐节。
选手报名流程如下:
下载报名表→提交报名表,并发送参赛视频链接至组委会邮箱 → 付费
①下载报名表:
报名表
②参赛者如实填写“报名表”(见附件),电邮至组委会指定邮箱2023@syoperahouse.cn 提交报名资料。
③比赛报名费:人民币300元,通过以下二维码扫码支付(仅限微信支付)。付费成功后,报名流程完成。
付费二维码
上音歌剧院
“歌剧演员储备计划”
为不断追求艺术之巅峰,上音歌剧院在第一届比赛即推出“歌剧演员储备计划”。此项计划旨在系统性地筛选并精心培养杰出的歌剧演员,确保在未来的歌剧制作和舞台呈现中拥有最顶尖的人才资源。
此计划将为储备演员提供与上音歌剧院深度合作的宝贵机会,无论是主要角色、配角,还是替补演员,都将得到全方位的发挥。与此同时,上音歌剧院还将与国内外知名歌剧院、顶级经纪公司、著名音乐学院及各大艺术机构缔结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歌剧院储备演员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培育出能在国际舞台上闪耀的歌剧之星。
上音歌剧院的“歌剧演员储备计划”在此热切期望,与那些对歌剧艺术有着无尽热情的演员们携手,为提升中国歌剧艺术的全球影响力而共同努力,共铸辉煌未来。
评委阵容
评委会主席
廖昌永
(下滑查看详情)
国际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著名声乐教育家、享有“全球华人第一男中音”的美誉。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罗魏教授与周小燕教授。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专委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等职务。
1996-1997年,廖昌永摘得“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三项国际知名声乐赛事桂冠,开启了自己辉煌的国际职业艺术家的生涯。
作为表演艺术家,多年来,廖昌永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他曾先后与多明戈、卡雷拉斯、露丝安·斯文森、捷杰耶夫、洛林·马泽尔、哈特穆特·霍尔、张国勇、余隆、吕嘉、李心草等许多世界大师及十几个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数十部中外经典歌剧及千余场音乐会。他曾先后扮演费加罗(《塞维利亚理发师》)、黎哥莱托(《弄臣》)/唐·卡洛(《唐·卡洛》)、艾斯卡米洛(《卡门》)、瓦伦丁(《浮士德》)乔治·亚芒(《茶花女》)、鲁纳伯爵(《游吟诗人》)、张忠良(《一江春水》)、七叔公(《党的女儿》)等角色。其完美无瑕的演唱确立了其“世界著名男中音、亚洲第一男中音”的国际乐坛地位。特别是在美国“肯尼迪中心2000演出季”与多明戈合作首演的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的大获成功,使他被《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盛赞为“天才歌唱家、人类歌剧的瑰宝”。他还先后举办《中国声音·庆世博·廖昌永2010大型演唱会》《毛泽东诗词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中国声音·新年问候——廖昌永独唱音乐会》《中国声音·感动世界——廖昌永独唱音乐会》《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系列音乐会》以及《向经典致敬》系列音乐会。
除了歌剧舞台,廖昌永还以自己极富感染力的演唱演绎时代之声,他先后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奋斗吧中华儿女》《英雄儿女—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文艺晚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他还录制出版发行《绿树成荫》《诺言》《翰墨音画:廖昌永中国艺术歌曲维也纳独唱音乐会》等多张优秀专辑。
作为教育家,他在上音原有教学传统基础上提炼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教创演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他深耕中国声乐艺术体系建设与海内外推广,出任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院长,创建中国声乐艺术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2018年创办“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至今已历四届,产生重要国际影响。近年来他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德国易北爱乐音乐厅、芬兰萨翁林纳歌剧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墨尔本演奏厅和新西兰奥克兰布鲁斯梅森中心等推介中国艺术歌曲,传播优秀中国音乐、中国诗词,向全世界人民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与德国基尔歌剧院联合制作歌剧《茶花女》,与意大利科莫歌剧院合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与法国波尔多国家歌剧院合作歌剧《卡门》,促进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他致力于中国歌剧和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挖掘、整理和推广,推动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典化”进程,先后主编《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系列专著和乐谱;与德国大熊出版社合作,以国际标准出版《玫瑰三愿: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16首》,并被欧洲音乐学院采用为教材。他始终关注中国歌剧创作演出与研究工作,先后担任总策划推出原创歌剧《一江春水》《贺绿汀》《日出》《康定情歌》,并参演国家大剧院版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他担任总策划与艺术总监的新时代版《长征组歌》,引起巨大轰动,让更多人致敬红色经典。
因其卓越的贡献,廖昌永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宝钢高雅艺术奖、白玉兰戏剧表演最佳配角奖、上海首届国际艺术节“艺术之星”、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全国德艺双馨青年艺术家、美国百人会“杰出艺术成就奖”、纽约“杰出艺术家奖”、比利时“东方艺术骑士”勋章、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成就奖、中国十大魅力英才、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讲好中国故事文化交流使者”、上海市“银鸽奖”国际传播活动最佳奖等荣誉。
评委
张国勇
(下滑查看详情)
中国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198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1997年被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授予音乐博士学位。先后师从中国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黄晓同教授和享誉世界的指挥大师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青岛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贵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曾任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上海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上海市领军人物、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先后与国内外著名歌剧院、交响乐团合作指挥演出了一系列歌剧、芭蕾舞剧、交响合唱等经典作品,尤其擅长指挥俄罗斯作品,是目前国内公认的肖斯塔科维奇交响乐的最佳诠释者。
他的指挥风格简明自然富有灵性,如火的激情与深刻的理性浑然天成,极具艺术张力和现场感染力。敏锐的听觉、扎实的基本功、行之有效的排练方法 和对作品结构的完整把握,所到之处无不给乐团和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多次在重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担任中国的文化使者,代表国家参与了与美、俄、德、意、法、拉美等国共同举办的文化年活动。
2014年在由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广受好评的歌剧高清电影《卡门》《骆驼祥子》中担任指挥。
2015年应国家大剧院之邀参加了中国歌剧意大利巡演。2016年指挥中国爱乐团成功地完成了乐团在俄罗斯的首次亮相,获得广泛好评。
2006年应邀担任第八届西班牙卡达喀斯国际指挥大赛评委。
他的导师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曾兴奋地对音乐评论家们说:“我给了张国勇莫斯科音乐学院指挥系有史以来的最高分,他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乐团找到自己的位置。”
评委
马库斯·艾希
Markus Eiche
(下滑查看详情)
德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弗莱堡音乐学院声乐教授。
马库斯·艾希是享誉国际的男中音歌唱家,以其丰富的舞台经验和卓越的音乐表现力活跃于世界一流歌剧院与音乐节。1997年在布拉格庄园剧院以《费加罗的婚礼》中阿尔玛维瓦伯爵一角成功登台,开启职业生涯。
他曾长期担任曼海姆国家剧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主要演出阵容成员,塑造了唐·乔万尼、帕帕盖诺、马塞洛、沃尔夫拉姆·冯·埃申巴赫、冈特、奥利维尔等众多经典角色。2012年至2018年,活跃于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演出包括莱斯科特、戈洛德、库尔温纳尔、贝克梅瑟等重要角色。
作为常驻艺术家,他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阿姆斯特丹荷兰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柏林国家歌剧院、苏黎世歌剧院、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及萨尔茨堡艺术节等世界顶级舞台上频繁亮相。自2007年起,更是拜罗伊特音乐节的常客,演绎沃尔夫拉姆·冯·埃申巴赫、冈特等重要角色。
他与多位国际著名指挥家合作,包括:里卡多·穆蒂、克里斯蒂安·蒂莱曼、基里尔·佩特连科、小泽征尔、艾伦·吉尔伯特、马列克·雅诺夫斯基等,广受好评。
在音乐会舞台上,艾希同样建树颇丰,曲目涵盖巴赫、马勒、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作品,并活跃于布里顿、施特劳斯、达拉皮科拉等20世纪作品的演绎。他在巴塞罗那、苏黎世、维也纳、东京等地举办独唱音乐会。
自2016年起,马库斯·艾希担任弗赖堡音乐学院声乐教授,致力于培养新一代声乐人才。
评委
石倚洁
(下滑查看详情)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也是活跃于世界歌剧舞台上成绩斐然的中国歌唱家。现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兼职教授。
2007年曾连续4次斩获国际声乐比赛金奖,演出足迹遍及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威尼斯凤凰歌剧院、那不勒斯圣卡罗歌剧院、佛罗伦萨五月歌剧院、德国柏林德意志歌剧院、西班牙马德里皇家歌剧院、巴塞罗那利塞欧大剧院、法国马赛歌剧院、图卢兹歌剧院、美国旧金山歌剧院、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罗西尼歌剧节、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等世界各大剧院和艺术节。
作为目前国际公认的意大利“Bel Canto时期”作品的最佳诠释者之一,尤擅罗西尼、唐尼采蒂、贝里尼和莫扎特的作品。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在全球共出演了41部歌剧,500多场演出。代表作有《军中女郎》《爱之甘醇》《塞维利亚理发师》《清教徒》《魔笛》《弄臣》《茶花女》《微笑王国》《红楼梦》等。他在《军中女郎》中完美演唱19个High C的试金石段落,奠定其歌剧界突出地位。
近年来,其不遗余力地在海内外传播和推广中国艺术歌曲精品,与著名钢琴家陈萨两度携手合作录制的《中国艺术歌曲》系列专辑由环球音乐和DECCA出版发行,为万千歌迷热捧。
评委
帕特里琪亚·帕切
Patrizia Pace
(下滑查看详情)
意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16岁在热那亚完成歌剧首演(德彪西《佩利阿斯与梅丽桑德》),19岁以斯卡拉歌剧院首秀(莫扎特《露契奥·西拉》)开启国际舞台生涯,成为该剧院常驻艺术家,多次出演《卡门》米卡埃拉、《费加罗的婚礼》苏珊娜等经典角色。
其艺术生涯以国际赛事扬名:1983年连夺“奥列利亚诺·佩尔蒂雷”“维奥蒂”“玛丽亚·卡拉斯”三大声乐赛事奖项,1987年获颁曾授予帕瓦罗蒂的“银色面具”奖,1996年再获"金色马斯卡尼"奖。凭借灵动音色与戏剧表现力,成功塑造苏珊娜、柳儿(《图兰朵》)、娜内塔(《法斯塔夫》)、米卡埃拉(《卡门》)、吉尔达(《弄臣》)、奥斯卡(《假面舞会》)等60余个歌剧角色,尤以莫扎特、罗西尼、普契尼作品见长。曾与指挥大师阿巴多、穆蒂、卡拉扬等联袂,在斯卡拉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科文特花园剧院等顶级场馆演出。重要制作包括:阿巴多指挥的《唐璜》(采琳娜)、穆蒂执棒的《费加罗的婚礼》(苏珊娜),以及与柏林爱乐合作的莫扎特《安魂曲》。其艺术足迹遍及30余国,在芝加哥抒情歌剧院、巴黎巴士底歌剧院等完成多部歌剧世界首演。
作为巴洛克音乐诠释权威,她拓展了音乐会演出维度,参与德意志唱片公司等知名厂牌录音,留下《唐璜》《圣塞巴斯第安的殉难》等经典唱片。1990年代持续活跃于国际舞台,在普契尼音乐节、阿旺什露天剧场等标志性场所演绎《艺术家的生涯》咪咪、《魔笛》帕米娜等角色,直至21世纪仍保持高频演出。其艺术生涯以技术精准、风格多元著称,成为20世纪末意大利美声传统的重要传承者。
评委
苏珊娜·斯特凡妮·凯塔尼
Susanna Stefani Caetani
(下滑查看详情)
Only Stage创始人
苏珊娜活跃于国际舞台,曾与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新西伯利亚爱乐乐团、奥克兰爱乐乐团、洛桑室内乐团、挪威广播交响乐团、罗伯特·舒曼爱乐乐团、圣切契利亚音乐学院管弦乐团等众多知名乐团合作,并与弗拉基米尔·费多谢耶夫(Vladimir Fedosseyev)、阿诺德·卡茨(Arnold Katz)、法比奥·路易斯(FabioLuisi)、奥列格·凯塔尼(Oleg Caetani)等指挥家合作。她的演奏曲目涵盖传统经典与现代作品,尤以莫索洛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巴托克《第一钢琴协奏曲》、肖斯塔科维奇两首钢琴协奏曲等作品见长。她录制的皮泽蒂《钢琴协奏曲——“Canti della Stagione Alta”》专辑为该作品的世界首录。
苏珊娜在室内乐方面亦颇具造诣,曾与罗马四重奏(Quartetto di Roma)献演于意大利总统,演出实况经欧洲各大电台播出。她还积极参与古典音乐推广,创作并主持多档与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相关的电视节目,采访了小泽征尔(Seiji Ozawa)、祖宾·梅塔(Zubin Mehta)等著名指挥家。
2014年,苏珊娜创办Only Maestros,为指挥家提供专业管理服务,并于2017年与她的新管理公司Only Stage合并。Only Stage现已成为国际知名艺术经纪机构,致力于策划各类艺术项目,合作伙伴包括帕瓦罗蒂基金会、Scenario2、米兰阿琴博尔迪剧院等。苏珊娜还发起Only Stage国际指挥比赛及《All about Bach! Festival》等项目,并担任尼基什指挥比赛及SOI意大利歌剧学院虚拟歌剧比赛评委。
评委
韦兰芬
(下滑查看详情)
国家⼤剧院剧目制作部部长,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美学博士,二级演出监督,北京市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
2003年起,活跃在中国最重大文化项目的第一线,参与了21 世纪以来国家举办的最大型、最顶级文化项目的艺术制作管理,包括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60周年国庆天安门庆祝活动文艺演出、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国家大剧院大型剧目制作等。
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作为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协调人,参与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组织、策划、制作实施全过程。
2011年初加入国家大剧院,以国家大剧院制作剧目“制作人”的角色,制作歌剧、话剧、舞剧、音乐剧等舞台剧目近90部,包括与弗兰切斯卡·赞贝罗、维姆·文德斯、多明戈、郑明勋、祖宾·梅塔、捷杰耶夫、陈薪伊、田沁鑫、王晓鹰、王筱頔等多位国内外一流艺术家合作制作演出世界经典及中国原创歌剧《霍夫曼的故事》《采珠人》《西蒙·波卡涅拉》《奥涅金》《阿依达》《法斯塔夫》《麦克白》《长征》《青春之歌》《夏日彩虹》《山海情》等60余部。
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管理客座教授,曾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上海戏剧学院开设专业课程,曾赴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剧院、广州大剧院、陕西大剧院、澳门文化局等地开展学术交流。
曾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亚洲文化基金会(ACC)中美文化交流奖学金,前往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访学。曾担任国家艺术基金2021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资助项目评审专家。
著有学术专著《歌剧的情境:瓦格纳〈指环〉解析》(三联生活出版社出版)。
驻赛特邀钢琴家
娜奥米·施密特
Naomi Schmidt
(下滑查看详情)
曼海姆国家歌剧院国际歌剧工作室音乐总监。
德国著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与声乐指导,现任曼海姆国家剧院国际歌剧工作室音乐总监、钢琴艺术指导及音乐助理。自2019/20演出季起,她全面负责该剧院青年歌剧人才的声乐训练、舞台排练及歌剧制作音乐统筹,深受好评。
施密特女士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的德日音乐世家,自幼学习钢琴与小提琴,并多次在德国国家级比赛中获奖。她曾就读于弗赖堡音乐学院及日本京都音乐学院,后在汉诺威音乐戏剧学院随扬-菲利普·舒尔策(Jan-Philip Schulze)专攻艺术歌曲伴奏。
施密特女士活跃于欧洲和日本舞台,曾在维尔茨堡莫扎特节、林茨布鲁克纳音乐节、奥尔德堡音乐节等演出,并多次接受德国及西班牙多家广播电台录播。她曾担任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法兰克福歌剧院、达姆施塔特国家剧院等著名剧院的音乐指导,并多次受邀担任国际声乐大师班及音乐节的艺术指导。
2018年,她参与危地马拉版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的制作,担任声乐指导及音乐助理。作为指挥与音乐总监,她曾执棒《屋顶上的小提琴手》《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娜》《人声/蒙特卡洛的女士》等作品,均获好评。
施密特女士曾获德国音乐生活基金会、巴登-符腾堡州基金会、DAAD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及理查德·瓦格纳基金会等多项奖学金。2025年,她入选艾克斯普罗旺斯歌剧节“女性歌剧创作者工作坊”,成为全球少数入选者之一。
驻赛特邀钢琴家
汉斯-奥托·埃尔斯特伦
Hans-Otto Ehrström
(下滑查看详情)
出生于芬兰一个艺术与音乐世家,自幼便沉浸于浓厚的音乐氛围之中。他先后就读于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和法国里昂国立高等音乐学院,随后在苏黎世歌剧院的歌剧工作室深造,并获得独奏文凭。
早年专注于室内乐与艺术歌曲的演出,2000年起成为芬兰国家歌剧院成员,并在近二十年间担任萨翁林纳歌剧节的常驻艺术家。他亦参与多个欧洲歌剧院的重要制作,担任音乐指导与排练伴奏,拥有丰富的舞台与合作经验。
埃尔斯特伦的歌剧曲目广泛,涵盖10种语言、超过100部作品。自上世纪90年代起,他长期担任国际声乐比赛的官方钢琴伴奏,广受业界认可。他的演出遍及欧洲、亚洲及北极圈多国,常见于各类舞台、广播及电视节目。
自2023年5月起,埃尔斯特伦受聘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担任钢琴艺术指导(Korrepetitor)。
复赛、决赛着装要求
参赛者须穿着音乐会正式演出服,服装自备。
复赛、决赛日程
时间
事项
地点
7月3日
参加复赛人员登记,公布复赛排练、比赛流程,钢琴伴奏分组排练
上海音乐学院
7月4日
钢琴伴奏分组排练
上音贺绿汀音乐厅
7月5日
复赛
上音贺绿汀音乐厅
7月6日
复赛
上音贺绿汀音乐厅
7月7日
公布决赛名单
上音贺绿汀音乐厅
7月10日
参加决赛人员登记,钢琴伴奏分组排练
厦门鼓浪屿音乐厅
7月11日
决赛
厦门鼓浪屿音乐厅
获奖选手将有机会被列入“上音歌剧院演员储备计划名单”“鼓浪屿星计划名单”,参演上音歌剧院2026年及未来的歌剧制作(合同另签)与鼓浪屿音乐节。
上音歌剧院
2019年9月开台之初,上音歌剧院就确立了“上音主体、文教特色、学术高地、市场运营”的经营理念,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舞台实践、国际交流与社会服务的综合学科平台,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被誉为“具有灵魂的一流歌剧院”。
上音歌剧院先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等重大历史时刻献礼献演,同时也见证了上音九十五周年华诞。其间,积极承办“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大型节赛,主动融入“演艺大世界”,推出了包括新时代版《长征组歌》、上音人红色三部曲、原创歌剧《贺绿汀》《康定情歌》、大型交响组曲《龙华英烈颂》《龙华魂》、原创音乐剧《春上海1949》《忠诚》等一批作品的首演,与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联合出品经典歌剧《魔笛》《假扮园丁的姑娘》,打造了首次实现两部歌剧同时交替演出的先例,被斯卡拉歌剧院艺术总监佩雷拉称赞为“世界同类顶尖”。
上音歌剧院通过系列重大展演、剧目首演与国际汇演等,充分展现上音在人才培养、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业已成为上海城市一道靓丽的文化地标。去年,学校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建成并打开了3300平方米的“上音花园”,成为高校开放校园的典范。未来,学校将在逐步有序开放校园的基础上,将沿淮海中路一带的绿色景观带、历史建筑群与上音歌剧院联通开放,进一步助力城市文化建设,为市民打造开放的艺术空间和高雅殿堂。
舞台是学生实践的重要课堂。上音歌剧院正是校内艺术实践与教学成果展示机制的改革平台,也是服务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演艺大世界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展示平台,更是对接、引领长三角艺术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化发展平台,是实现学科建设延伸与服务社会文化的双重效能的桥梁。为此,学校在2022年推出“上海音乐学院演出季暨学科建设成果展演季暨上音歌剧院演出季”,包含“原创风采”“声动中国”“海派江南”“隽永古典”等八大主题,涵盖交响乐、室内乐、声乐与歌剧、西洋器乐、中国民族器乐等不同领域,形成时间上覆盖全年、内容上涵盖全部学科的艺术实践体系。通过一系列的高水平的舞台实践,彰显上音学术、人才高地与顶尖文化艺术品牌的地位与价值,真正使学科建设成果走出校园、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鼓浪屿
鼓浪屿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面积约1.88平方公里,素有“海上花园”之称。鼓浪屿以建筑为表、音乐为魂,中西文化交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融的深厚底蕴使鼓浪屿享有“万国建筑博览”“钢琴之岛”“音乐之岛”的美誉。2017年“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经多年文化积淀,鼓浪屿已形成鼓浪屿音乐节、诗歌节、钢琴艺术周、新年音乐会等品牌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因为音乐来到鼓浪屿,爱上鼓浪屿。
鼓浪屿音乐厅
鼓浪屿音乐厅坐落于素有“音乐之岛”“海上花园”美誉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日常以接待高雅严肃音乐演出,弘扬鼓浪屿音乐文化为主要业务,是一座专业化水平较高的音乐演出场所。
鼓浪屿音乐厅于1987年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三十多年来曾先后接待过众多海内外著名音乐家及知名艺术团体。如俄裔美国钢琴家伽里·格拉夫曼、以色列钢琴家阿里·瓦迪,美国钢琴家约瑟夫·班诺维茨,我国著名钢琴家傅聪、孔祥东、殷承宗、许斐平、石叔诚、鲍蕙荞、周广仁等皆曾到此演出或担任评委或举办大师班……鼓浪屿音乐厅已成为厦门市接待高雅音乐演出的重要场所之一。
2002年4月,鼓浪屿音乐厅完成提升改造。改造后的鼓浪屿音乐厅环境优雅,建筑风格独特,演出大厅可容纳571位观众,音乐厅内以木质材料装修为主,采用全自然声的音响效果,拥有国内一流的声场效果,获得了诸多著名音乐家的赞誉。之后由音乐厅承办的“鼓浪屿音乐节”“鼓浪屿诗歌节”“鼓浪屿钢琴艺术周”“鼓浪屿新年音乐会”等音乐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至今。2022年9月,鼓浪屿音乐厅再次完成提升改造,包括舞台灯光音响设备改造、场所内外环境改造提升、人员团队建设等。
鼓浪屿音乐厅每月平均举办近10场公益性演出供游客和音乐爱好者欣赏,同时不定期引进国内外高水平音乐会。
鼓浪屿音乐厅承载着活态传承鼓浪屿音乐文化的历史使命,今后将继续努力在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奉献更多、更高层次的音乐文化活动,为观众带来更新、更高品质的音乐演出剧目,丰富厦鼓市民和广大游客的音乐文化生活。
供稿:上音歌剧院鼓浪屿歌剧比赛组委会、上音歌剧院、艺术处
编辑:彭畅
审核:张卓
小音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