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体温
低体温是指人体核心温度降至危险水平(通常低于35℃),可能引发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其发生与寒冷环境暴露密切相关,尤其在风力、潮湿或无法活动的情况下风险倍增。婴儿和老年人因体温调节能力弱,成为最高危群体。



️ 低体温常见诱因: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即使温度仅13~16℃)、冷水浸泡、衣着潮湿、活动受限(如醉酒、受伤或疾病导致无法移动)。健康问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感染、血液循环障碍等也会加剧风险。老年人因代谢减缓、皮下脂肪减少及慢性病影响,更易在温和低温中发病;婴幼儿则因体表面积大、散热快而面临威胁。



3阶段识别
1️⃣ 寒战期:剧烈发抖+牙齿打颤
2️⃣ 失能期:动作变慢、意识模糊、莫名脱衣!这些症状是逐步发生的,所以患者和患者的同伴,都意识不到在发生什么。患者可能跌到、迷路或躺下不动。
3️⃣ 昏迷期:呼吸微弱→心跳微弱甚至消失!患者在寒战停止后变得更加迟钝,并逐渐进入昏迷。心跳和呼吸频率变慢、强度变弱。如果心跳呼吸都非常慢,患者可能表现为没有生命迹象,即便尚有心跳但十分微弱。最终心脏停止跳动。



正确操作:
1. 脱湿衣+裹毛毯
2. 清醒者喝温水(禁酒!)
3. 昏迷者保暖,立即送医!



冷知识
1. 体温低于28℃时,心脏骤停风险极高,但部分儿童因缺氧耐受较强,可能在心脏停跳后存活长达1小时。
2. 中度至重度低温,肾脏功能异常,多尿脱水,复温时血管扩张引发休克,需及时补液防崩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