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字怎么读?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洹”字有一种读音:huán

“洹”字的含义

水部,左右结构。

洹河,水名,又叫安阳河,在河南安阳;姓。

洹水与安阳的千年羁绊

“洹”字由“水”和“亘”(xuān)组成,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亘”既是声符,同时也兼具表意功能。造字本义为“盘曲环绕的水流”,用“亘”造字可能是想表现洹河的曲折,甲骨卜辞中有“洹水”“洹泉”,都指洹河。


洹河古称洹水,又名安阳河,是河南省安阳市境内一条古老而重要的河流,举世闻名的殷墟就位于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洹河经过殷墟的北面折向南流,又经过殷墟的南面再折向东流,水流洄环曲折,与“回”字结构近似。


三千年前,盘庚迁殷,在洹河的怀抱里,休养生息近300年,建造了超过36平方公里的“大邑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中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

殷墟的选址围绕着洹河展开,殷墟迁移至洹河南岸后,遗址形成北面、东面两面临水的优越条件,不仅为都邑提供了便利水源,还通过引水渠将洹河水引入城内,体现“以水定邑”的规划思想。


甲骨卜辞上记录的“洹弗乍兹邑祸”

洹水与商王朝的命运也息息相关。洹水水量充沛,河道转折较多,遇到雨季就可能造成洪灾,淹没农田和生活区。所以,甲骨卜辞中常常会见到商王卜问洹水是否作祸影响大邑商安全的记录,其中写道“洹弗乍兹邑祸”,意为“洹河水患不会为害我商朝王都吧?”

同时,遗址也发现了比较丰富的水利遗存,对水资源的利用呈现出多种形式。据考古报告揭示,殷墟城邑有水网体系,由引水、总干渠、各个支渠、陂池等组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