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工作时间的讨论,出现在更多人的视野中。
一部分人相信,五月一日是操作系统的版本切换时间。到了那一天,我们人人都能过上“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自由支配,一周只工作五天”的的生活。
当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知道,这套标准的生活模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是西方国家一百多年前提出的。
用一套一百多年前的标准,来约束劳动效率极大提高的21世纪牛马,显然标准是滞后和落后的。
如一部分网友所知,在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区域,已经在尝试和实施一周工作四天、每天工作八小时的生活模式。
还有一部分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网友已经知道:按照OECD对世界部分国家的工时统计数据,很多国家的平均工作时间,已经是事实上的四天八小时工作制。
我国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分布,又是怎样的呢?《人口与就业年鉴2023》收录了2022年度的工作时间数据。
数据显示,2022年度,在抽样统计的劳动者中,有35%的人能够享受五天八小时工作制,20%的劳动者每周工作41小时-48小时,其余的45%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在48小时以上。
对于这接近三分之二的劳动者来说,从“996”到每周不超过40小时,不是按下一个开关键那么简单,也不是刷一个系统就能完成的。
想实现所有人每周工作40小时的目标,需要外部的影响力(比如欧盟将工时纳入考核体系)、需要企业主自发的行为(比如一百多年前福特放假、销量反而上升)、需要劳动者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然,这一切努力,还需要宏观层面的调控,比如实施五天八小时的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比如对于严重违法的企业,企业主要承担法律风险;比如全社会关于工作时间的共识等。
官方,针对工作时间,又是如何定义的呢?这一点很关键,因为这是一切非自发行为的参考依据。
我们在国家政策规范中,找到了两条与工作时间相关的信息。
一,这段发布于2024年2月27日,其原话为:
“我们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勤劳致富是关键词,你可以根据这段话,在互联网上找到这段话的出处,并确定这段话在未来几年的含金量。
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里,也提到了工作时间,其原话为:依法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每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每月加班16个小时,是合法的。所以勤劳致富,仍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通过付出更多的劳动、延长自己的劳动时间,真的可以提高我们的收入水平吗?答案可能与我们想的有所不同。
我们采用OECD人均工时数据,结合世界的就业人口人均GDP,得到工时与创富的分布关系。
我们选取了一些典型国家,比如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以色列、墨西哥、哥伦比亚和我国(印度工时数据缺失,所以不出现在图表中)。
数据显示,在这些国家里,虽然工时与人均GDP的分布波动比较大,但除我国外,其他国家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
即,随着人均GDP的提高,人均工作时间反而变短了。当然,如果你将图表的横纵坐标旋转一下,答案可能是相似的。
我国总体的趋势,刚好相反。
不仅工作时间遥遥领先于其他主要国家,在人均GDP增长的同时,人均工作时间反而上升了。
这说明,在我们这边,更相信付出更多的劳动、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
你是否认可作者的这个结论呢?
或许,想实现社会经济从制造向服务的转型,关于工作时间与财富关系的共识,应该提交全民讨论,以达成解决方案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