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人均200多元的养老金,和企业职工相差了十几倍,和机关事业单位那更是相差了二三十倍,竟然还有一堆人说不该上涨,应该量力而行。我算是明白了这些人的心理,不就是担心农民朋友来分蛋糕吗?
最近,有两个重要会议召开,一个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另一个是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这两个年会上,不少专家都肯定了农民的贡献,并呼吁加快提高农民养老金。
比如,原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说过去农民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应逐步缩小养老金不合理的群体差异,用五六年的时间追平城镇职工养老金的低线。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更是直接列出了上涨进度表,他说一两年内提高到400元,三年时间提高到600元。
如果一个60岁以上的农民,一个月能有600元的养老金,那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水平了。但刘世锦觉得不算高,说和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差距还很大。
说实话,非常感谢郭树清和刘世锦为农民朋友发声,肯定了他们的贡献。总有人拿农民没有交过养老保险,有土地说事。
咱们国家的社保制度建立时间非常晚,1998年才开始全国推开,之前没交过的,都按照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了。
城里人交个税,农民交农业税,都是应该的。那农民交公粮呢?有人说国家将土地免费给农民种,交公粮也是应该的。那这样说,农民朋友种地也是打份工,城里人在单位打工,可以有工龄,可以视同缴费年限,那为什么农民朋友就不能?
再说一些人说的农民有土地,可以养活自己。先不说现在种地收入微薄,凭什么农民朋友七八十岁了,还得下地赚钱来养活自己?
现在很多农村老人已经退出了劳动力市场,收入水平很低,但医疗支出费用大,日子过的不容易。
还有人拿钱说事,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说农民养老金的支出约90%来自各级财政转移支付,在制定涨幅时,应该量力而行。
我觉得一位网友的评论就不错,他说凭什么量力而行就针对农民?钱从哪来?刘世锦说可以将国有资本较大规模划转至养老基金,特别是划转至农民养老金。实在不行,平衡一下城镇职工养老金和农民养老金的财政支出,让农民养老金可以大幅涨一涨,毕竟城镇职工养老金都涨了21年了。
说了这么多,别再找各种理由反对了,我觉得提高农民养老金就应该“大步快跑”,有两点原因。
第一,交了几十年农业税,公粮,为奠定国家工业化基础,为城市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农民,正在快速的老去。他们这一辈子吃了很多苦,无私奉献了很多。如今老了,干不动了,理应给他们一个最基本的养老保障。
注意我说的是基本养老保障,因为现在200多元确实不够,也不奢望能和城里人一样的养老金水平。但提升到五六百元,达到低保标准,就算是有一个基本的保障了。
第二,如果还是小步慢跑,一次涨个一二十元,农民养老金和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差距还会继续拉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农民养老金基数低,假设连续10年涨20元,那也才涨了200元。但我们看城镇职工养老金,现在平均达到了3500元,即便是未来10年平均涨幅只有2.5%,那也能涨800多元。
所以,希望像郭树清,刘世锦这些专家的建议,能够得到重视,农民养老金也确实需要有一个快速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