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很多地区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打造自己的名校牌子,默认初中可以开设重点班。从实行的这些年看,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这里,初中这些年都设有重点班,小升初就开始依照成绩进行分班,把成绩最优秀的前100名学生分为两班,设为重点班,其余学生则为普通班。从这些年的教育质量来看,其实并没有显著提高,相反,还导致了很多问题。



这是为什么呢?因材施教怎么不起作用了呢?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把中下等生集中在一起,导致老师难以管理,班风极差。

把优秀生集中在一起,相应的把中下等生也集中在了一起。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校有很多问题学生,包括不学习的、扰乱课堂纪律的、打架斗殴的等等。不设置重点班之前,这些孩子被零散的分配在各班级,也不太明显。但设置重点班之后,等于是把这些学生集中到了普通班。可以想象,普通班里的问题学生有多少,那么多有问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老师又怎么管得过来呢?

一个班有一两个不学习捣乱的学生,老师们就很头疼了,何况有好多个。这些学生集中在一起,只会更加嚣张跋扈无法无天。跟着优秀生学好不太容易,但跟着坏学生学坏是很快的事,所以导致班级管理难度加大,班风也越来越差,成绩就更不用说了。



第二:普通班几乎没有好学生,没有人引领,更没有榜样,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或者多个领头人,或者说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习上同样如此,如果一个班级优秀生多,自然会带动全班同学热爱学习,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相反,如果一个班级连一个优秀生都看不到,根本没有榜样,大家又怎么可能会好好学习呢?

而普通班正是如此。优秀生都被挑走了,剩下的都是中下等生,学习成绩都不怎么样,大家都不怎么努力学习,所以又怎么可能有良好的班风呢?相反,一些相对还不太差的学生在问题学生的影响下也会慢慢学坏,最终变为后进生。这也是很多家长反对设置重点班的原因之一,谁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去普通班,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和那些问题学生在一个班级上课学习,都怕自己的孩子因此学坏。



中小学生可塑性还很强,学习环境和氛围非常重要,设置重点班弊大于利。

国家为什么不允许中小学设置重点班,是有原因的,小孩子们可塑性还很强,自制力还很差,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而设置重点班普通班,就等于是把孩子们固定在了一个设置好的环境里,重点班班风好学习氛围好,而普通班班风差学习氛围差,时间长了,学生两极分化自然会更严重,差的只会更差。

虽然均衡分班会对优秀生不太公平,但设置重点班普通班是对大多数学生不公平,因为优秀生总是极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都是普通学生,为了把一部分学生培养的更优秀而放弃大多数学生,从培养人才方面来讲也是很不科学的。



教育需要因材施教,但在中小学确实不太应该设置重点班普通班,因为这样受影响的是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很多中等生。教育需要培养顶尖人才,可以重视优秀生,但大多数普通学生也很重要,教育也要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人才,而不是早早地就放弃他们,任他们自生自灭自由成长!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