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长河中,疾病有时如潜藏的暗礁,悄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前不久,年仅28岁的网络博主“小何日记”结束了长达五年的抗癌之路,年轻鲜活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回顾其艰难的抗癌历程让人揪心不已,坚强的抗癌意志让人倾心折服,乐观的抗癌心态让人真心共情。但唯独残害生命的“恶魔”仍带有虚伪的面具,潜藏着危险危害人们的健康。借此机会,让我们撕开“恶魔”的面具,认识一下“恶魔”的真实面目——腹膜假黏液瘤(PMP)。
什么是腹膜假黏液瘤呢?
简单来讲,腹膜假黏液瘤(PMP)就是一类可以产生黏液的恶性肿瘤,特点是其黏液性肿瘤细胞产生的黏液在腹腔里不断积聚并重新分布,如同一场不受控制的“黏液风暴”席卷腹腔,最终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而威胁人们的健康。它发病率极低,每100万人里约有2 - 4人会患此病,属于低度恶性的小众肿瘤,也正因此使得其可以潜藏在面具之下,逐步发展,最终使95%腹膜假黏液瘤在确诊时或手术后会发生腹膜转移,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存和预后。
这个病是怎么来的呢?
约90%来源于阑尾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器官。阑尾的黏液性肿瘤,形成黏液性囊肿,使得阑尾逐渐增粗,最后超过了阑尾承受的极限导致阑尾破裂,使含肿瘤细胞的黏液在腹腔内“扎根”,随着肠道的蠕动和肿瘤的不断生长、分泌黏液,最终扩散至整个腹盆腔。
尚有少数PMP来源于卵巢、胰腺、胃肠道等部位的黏液性肿瘤。
疾病早期有哪些症状?
1、早期的PMP并无特异性症状,这也是让人们忽略的主要原因,常见的症状可能有以下几种:
腹痛:有隐痛、胀痛,而且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加重且变得频繁
腹胀:由于腹腔内大量黏液积聚,会明显感觉腹胀,腹部逐渐膨隆
腹部包块:部分人能摸到腹部有质地软、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的包块
其他:食欲下降、体重减轻、阑尾炎等表现
2、中晚期PMP因腹腔内肿瘤及黏液的大量积聚,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腹胀如鼓:盆腹腔大量黏液积液,腹部因此显著膨隆。
慢性消耗:长期饮食不佳及肿瘤消耗,导致病人体重减轻、显著消瘦。
呼吸困难:部分病人因腹部压力过大而呼吸受限,出现呼吸困难。
肠管受累:肿瘤充满腹腔,压迫、粘连等因素导致胃肠蠕动受限,出现进行性肠梗阻,不能经口进食,肛门没有排气排便。
要是怀疑得了这个病,怎么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联合检测CEA+CA125+CA19 - 9+AFP,可作为疾病筛查,如有某一项或几项异常升高,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此外尚可用于评估肿瘤侵袭程度、肿瘤负荷以及肿瘤细胞的增生活性。
腹部超声:作为费用低、无创伤、无射线的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腹腔内是否出现腹水及较大转移灶,为后续进一步检查提供参考。
腹盆腔C 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术前评估首选影像检查,PMP典型征象:黏液性积液、腹膜不均匀增厚、肝包膜呈“扇贝征”“网膜饼”状大网膜、肠管受累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指导下一步治疗。
腹腔穿刺活检、腹腔镜探查:抽取黏液或组织做病理检查,是确诊肿瘤并进行初步病理类型分型最直接准确的手段。
得了这个病,该怎么治?
目前,国际上的标准治疗是以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策略:
肿瘤细胞减灭术(CRS):最大限度切除腹腔内肉眼可见的肿瘤。
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把加热后的化疗药物灌入腹腔,进行持续循环化疗。杀死残余肿瘤组织和游离癌细胞,力求彻底消灭腹腔内的原发瘤和转移灶。
辅助治疗:依据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RS)、病理分型等制定具体的化疗、靶向、免疫等辅助治疗方案。
PMP具有易复发、发展迅速的特点,术后需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复查项目包括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和胸部CT、腹盆腔增强CT+三维重建检查等。
PMP虽罕见,但绝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提高警惕,留意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一旦确诊PMP,更应到专业的腹膜肿瘤诊治中心寻求更加规范的治疗。就能在这场与病魔的较量中抢占先机,守护生命的希望之光。
文/王树丽李雁苏延冬(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编辑/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