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城市
土地:核心城市高溢价领跑,供给侧缩量提质稳预期
城市:新房“止跌”二手“稳增”,城市K型裂变加速
◎ 文 / 克而瑞研究中心
陆
土地篇
核心城市高溢价领跑,供给侧缩量提质稳预期
2025年一季度,供给侧延续三年缩量趋势,土地交易量仍在持续同比下滑,成交建筑面积同比下降19%,但一二线城市成交占比提升,成交金额反而上升了9%。市场热度方面,京沪杭蓉等核心城市频频拍出高溢价地块,尤其是取消限价的杭州,其内圈层地块溢价率突破40%已经是屡见不鲜,一季度平均溢价率也由此得以达到11%,重新回到2021年初的高位。
展望未来,鉴于中央进一步明确2025年将稳预期、促转型。在供给侧将收购存量商品房、闲置土地收储优化供给结构,形成“以存量换增量”的良性循环,缓解库存压力,在需求侧加快构建“好房子”标准体系,提高新出让地块的产品力,以及促消费政策对于居民房价预期的支持,预计二季度核心城市土拍热度有望继续保持,高总价、高溢价地块也将愈发普遍。从整体规模趋势来看,2025年土地供求规模仍将保持低位运行,热度方面,随着年中三四线城市供地占比的上升,溢价率指标或出现结构性的环比调整,但较往年同期来看,将是2022年以来土拍热度表现最好的一年。而土地市场的合理控量以及持续回暖,也将反馈到购房者信心,助力2025年房地产市场加快构建发展新模式。
总 结
01
一季度土地成交量缩价涨,京沪杭频现高热地块、溢价率创2022年以来新高
1)2025年各地进一步精简供地清单,土地成交规模同比下降二成。这主要得益于赤字率提升、特别国债、专项债对于地方财政的支持,以及各地对于控制增量供应的坚决执行,一季度,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成交建筑面积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9%,不过由于一二线优质地块成交占比增加,成交金额仍同比上升9%。分月来看成交建面变化,1月份同比下降30%,2月份受春节错期影响,同比降幅收窄至9%,3月份再度扩大,至截稿时同比下降25%。整体来看,2025年土地供给侧仍在持续缩量,加速调降房地产库存,促进供求关系更快达到新的平衡点。
各能级成交规模同比均降,三四线城市降幅最大,达到20%。一线城市成交建面下降12%,但成交总额增长25%。北京、上海均在一季度成交了多宗高总价地块,有7宗宅地成交总额超过50亿元,其中北京在1月2日出让了两宗宅地成交总价更是均超过90亿元。二线城市成交建面下降14%,成交总额增长23%。
在二线城市一季度成交建面前十城市中,除杭州、天津、昆明外,其余城市成交建面均同比回落。但核心城市供地质量显著提升,如杭州成交建面同比持平,但成交总价增长了51%,成都成交建面下降46%,但成交总价增长了51%。三四线城市也是如此,成交建面下降20%,成交总价降幅9%,成交总价降幅小于成交建面,供地质量也有所提升。
2)得益于供地质量提升,各能级平均楼板价均同比显著增长。(略)
3)一季度平均溢价率达到11.4%,达2021年下半年以来新高。分月来看,1、2、3月平均溢价率分别为8.7%、11.3%和17.1%,逐月攀高,市场信心持续提振。多地拍出高总价高溢价地块,譬如1月2日,北京海淀朱房29号和30号地块同日开拍,均为不限价、无指导价且价高者得。29号地块经过170轮报价,成交总价91.52亿元,溢价率17.33%,平均楼板价约8.9万元/平方米。30号地块竞争更为激烈,经过247轮报价后,以 90.4亿元摘得,溢价率25%,平均楼板价9.5万元/平方米。两地块位于北五环,距离中关村车程在6公里左右,周边商业、公园等配套较为丰富,临近二手房价格在13万元/平方米左右。而在2月份的上海的一批次土拍中, 4宗宅地溢价率均超过10%。其中杨思宅地吸引了6位竞买人参拍,76轮竞价后成交,该地块容积率2.5,起拍价38.2亿元,由越秀地产以50.9亿元竞得,溢价率33.4%,成交楼板价约7.5万元/平方米。
杭州、成都等核心二线城市也频频拍出高溢价地块,譬如2月份杭州城东新城板块,二度刷新了板块的楼板价纪录,该板块地处杭州主城,临近京杭大运河,且各类商业、交通、医疗、教育资源丰富,二手房挂牌价普遍在6万元/平方米以上。2月20日土拍中,城东新城48号地块经过77轮土拍,溢价率54%,成交总价10.8亿元,平均楼板价4.7万元/平方米,刷新了板块的宅地楼板价纪录。短短5日之后,城东新城再度迎来土地出让,46号地块更是拍出了72.5%的溢价率,以5.07万元/平方米的楼板价,再度刷新了板块的宅地楼板价纪录。
非热点二线城市土拍也有所回暖,如3月份沈阳浑南区迎来了暌违已久的高溢价土拍,一宗低密宅地拍出了17.5%的高溢价率。该地块起拍底价5.9亿元,经过60轮竞拍,由中海以6.9亿元竞得,成交楼板价7050元/平方米。该地块位于浑南区长白南片区,商业、生态配套成熟,再加之1.2的低容积率,是近两年来沈阳住宅地块的最低规划容积率,预计将打造为高端低密改善类住宅。目前地块附近高品质住宅在售均价在1.6万元/平方米左右。
02
北京高居金额榜首,TOP10中上海、杭州、成都、苏州平均溢价率超20%
从成交金额TOP20城市来看,一线四城均入榜,北京以608亿元金额高居榜首,杭州、上海分列二、三位,成交金额均超300亿元形成第二梯队。二线有9个城市入榜,除成都、西安外,均位于东部沿海省市。三四线城市有7城入榜,分别为常州、扬州、南通、威海、保定、海门、徐州,大多数来自于江苏。其中常州以112亿元超过西安,排在第5,主要是由于2024年末常州供地节奏变化,往年大量在年末12月成交的土地“延期”至2025年1月,导致常州一季度土地成交规模大幅增长。从常州2025年2、3月土地交易量来看,仍然保持着三成以上的同比降幅。
热度方面,得益于供求预期的改善,核心城市土拍热度明显回升,在TOP10城市中,有5个城市平均溢价率超过10%,其中杭州、上海平均溢价率更是分别高达39%和32%,成交了大量高总价高溢价地块。一季度上海招拍挂市场共成交了5宗10亿元以上总价的土地,溢价率全部高于15%,其中虹口区89亿宅地溢价率更是达到38%。杭州表现更为突出,一季度招拍挂市场共成交了28宗宅地,其中20宗宅地溢价率超过20%,城东新城、湖墅、临平经开等热点板块,更是有7宗地块溢价率超过50%。
03
预供地控量提质成主流,预期管理强化市场信心(略)
04
企业投资筑底回稳中,央企积极拿地同比显著增长
2025年,在土地市场持续供应优质地块、放松投资门槛的推助下,企业投资呈现筑底回稳势态,整体仍处于谨慎状态,投资集中度进一步走高。
从投资百强总量来看,截止至2月末,新增货值、总价和建面百强的总额分别为3934亿元、1540亿元和2753万平方米,同比均表现为上涨,涨幅分别为9%、13%和2%。
百强门槛值方面,2月末新增土储货值百强门槛值为9.1亿元,同比下降9%,但降幅比1月末收窄23个百分点;新增总价百强门槛值为3.9亿元,同比提升43%,新增建面百强门槛值为13.1万平方米,同比微增21%。
前两月在大多数房企投资仍未启动,相比之下国央企投资积极性显著突出:1-2月份投资金额超过百亿的企业共有8家,其中7家均为国央企,包括华润置地、中国金茂、保利发展、招商蛇口等。
且5家央企投资同比均出现大幅增长。一方面是止跌回稳过程中改善型需求表现亮眼,央企投资提前“抢跑”,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地块,一季度拿地并能在年内能形成可售货值,也是央企一贯投资风格;另一面,与核心城市供地节奏、质量密不可分,尤其是部分核心区地块高溢价成交,中小房企想要捡漏难度颇大。
展 望
05
土地市场先行构建发展新模式,2025积势蓄能夯实行业企稳基础
2025年一季度土地市场以“缩量提质”为核心特征,为全年市场奠定了“稳预期、强信心、促转型”的主基调。展望2025年发展趋势,随着政策端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需求端精准施策提振信心,叠加优质地块供给与企业投资意愿的良性互动,土地市场将在结构性分化中延续回暖趋势,并成为推动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引擎。展望全年,土地市场发展将呈现三大核心特征:
一,供给侧改革深化,增量优化与存量盘活双轮驱动。中央“稳预期、促转型”的政策导向进一步明确,土地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通过存量商品房收购、闲置土地收储等机制优化供给结构,形成“以存量换增量”的良性循环,既缓解库存压力,又为核心城市腾挪出优质土地资源。需求侧则通过构建“好房子”标准体系,推动新出让地块产品力升级,叠加降息、税费优惠等促消费政策,购房者预期持续改善。政策端的双向发力,既保障了土地市场的稳定运行,又为市场注入了长期健康发展动能。预计二季度核心城市土拍热度将保持高位,高总价、高溢价地块成交常态化,市场信心进一步巩固。
二,核心城市引领效应强化,结构性热度向纵深传导。京沪杭蓉等核心城市一季度频现高热地块,溢价率创2022年以来新高,反映出优质资源的稀缺性与市场价值重估的强烈共识。北京、上海50亿以上高总价地块仍以高溢价拍出,杭州核心板块溢价率突破70%、5日内接连刷新地价纪录,印证核心城市土地价值韧性。随着“人地挂钩”“增存挂钩”机制深化,核心城市供地将进一步向主城优质板块倾斜,低容积率、配套成熟的地块占比提升,推动土地资源向高品质开发集中。同时,核心二线城市如成都、苏州土拍热度攀升,沈阳、宁波等城市亦出现局部回暖,表明市场信心正从核心城市向更多城市的优质板块扩散。尽管年中三四线城市供地占比季节性上升可能拉低整体溢价率,但优质地块占比提升将支持土拍热度延续,2025年有望成为2022年以来土地市场热度表现最佳的一年。
三,企业投资聚焦核心,国央企引领行业新生态。二季度房企投资将延续“央国企主导、核心城市聚焦” 的特征,从企业层面来看,国央企和个别民企将成为土地市场的主力,尤其是竞争优质地块的绝对主力,中小型房企投资则将持续本地化、深耕化;从城市层面来看,核心城市与非核心城市热度进一步分化。此外,收储专项债券的落地和收储行为的实施,将会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一定程度降低房企的债务压力和激活重新投资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对土地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政策的持续支持和惠及面持续增大、民企的参与度提升、以及销售端的回暖,将是土地市场重回正轨的主要动力。
随着积极因素的不断积累,市场预期与行业转型将形成正向循环。土地市场的量价企稳与热度分化,本质是行业从“高周转”向“高质量”转型的必然结果。核心城市土地稀缺性溢价、产品力导向的定价机制、企业精细化投资策略,共同推动市场进入更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土地端的回暖也在逐步传导至销售端,一季度核心城市改善型项目去化加速,印证市场信心修复。随着“以销定投”“以人定地”机制深化,土地市场与住房市场的联动效应增强,2025年房地产行业有望加快构建“供需平衡、风险可控、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模式。
总体而言,2025年土地市场将在政策护航、核心引领、企业转型的多重作用下,走出“总量可控、结构优化、质量跃升”的复苏路径,为房地产行业长期稳定发展注入确定性。
柒
城市篇
新房“止跌”二手“稳增”,城市K型裂变加速
2025年一季度,整体楼市止跌回稳:一方面供应持续缩量,恰逢传统春节假期,房企推盘积极性本就不高,加之部分城市因供给节奏问题面临缺货断档,整体推货量同比下降约3成;另一方面,新房成交企稳回升,1-2月修复至去年同期水平,3月预期同比正增1成,沪深等新政利好型城市短期内热度延续,二手房韧性请于新房,热点城市与新房高度趋同,刚需刚改客户还在持续入市。
预判二季度,我们认为,4月或将延续3月弱复苏走势,二季度整体新房成交规模环比将有所回升,但考量到去年高基数影响,同比持平或小幅微增,累计同比维持正增。各城市分化行情预期延续,核心一二线城市持续分化,京沪深杭蓉等供给导向型城市,未来成交放量程度主要取决于高端住宅供应;穗汉宁等后续成交有望延续弱复苏;福州、南宁、昆明、长春等高库存问题短期难解,整体去化难言乐观。三四线城市成交规模将延续筑底行情,二手仍将分流新房客源,“以销定产”致狭义库存低位持稳。
总 结
01
新增供应:一季度同比降3成供给约束显著,京杭长庐等点状放量
2025年一季度全国商品住宅供应疲软,2022年以来地市显著缩量加剧新房供给约束,部分城市“以销定产”仅有少量推货,部分城市恰逢供应空窗期“无货可供”。据CRIC监测,前2月115个重点城市新增供应181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较2024年四季度月均降幅也达到了44%。
根据30城同比跌28%数据预估百城3月同比跌25%,3月供应预期达到1372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53%,一季度累计同比降幅约3成。
不同能级城市前2月月均供给量均不及去年同期,一线韧性较强,同比降幅仅8%;不过与去年四季度月均对比还是有大幅回调,主要是受到季节性和供给节奏影响;三四线仍处于供应低迷期,返乡置业预期一般,前2月同比下降34%,较去年四季度月均降幅也达27%。
结合重点30城3月预估数据不难看出,虽然供应触底反弹,3月单月环比上涨153%,但一季度整体供应量较去年同期仍降25%。“以销定产”模式下,一线3月供应环比涨幅276%显著好于二三线133%,不过因去年基数较高,一线无论是单月同比还是一季度累计同比仍显著高于30城平均。
根据不同城市新房供给表现,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北京、杭州等新政利好型城市,短期内房企供给热情依旧较高,整体供应规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长沙、合肥、宁波等二线城市迎来结构性增长,一季度累计同比增幅均在3成左右;(3)济南、东莞、珠海等二三线城市供给“塌陷”,3月新房供应规模均不足10万平方米,同环比齐降,一季度累计同比跌幅均在4成以上。
02
新房成交:一季度同比正增止跌企稳,一线增幅超3成“独领风骚”
2025年一季度楼市成交“筑底企稳”,延续弱复苏走势:1-2月传统春节假期迎季节性回落,但成交规模基本与去年持平:前2月115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2930万平方米,同比持平去年,月均较2024年四季度月均降幅为45%。
根据30城同比增7%预估百城3月同比增5%,3月成交预期达到2304万平方米,环比上升65%、一季度累计同比增幅约2%。
分能级看,一线韧性较强,前2月同比去年增长35%,增幅在不同能级居首;三四线“返乡置业”成色一般,成交同比不增反降。各能级城市与去年四季度月均相比均出现了大幅回调,一线新政效应递减叠加春节假期,前2月月均成交较去年四季度月均大幅回调54%。
3月得益于供给放量、房企营销力度增加,迎来局部“小阳春”行情:3月30个监测城市成交规模为1270万平方米,因2月基数较低,环比大涨85%,同比增长7%;一季度累计同比增幅约1成。
分能级来看,整体一线韧性强于二三线城市,一线3月单月环比翻番,同比和累计同比增幅均在3成以上,增幅显著高于二三线,主要得益于新政余温刺激潜在需求释放,加之适销对路楼盘入市,也使得整体成交规模仍处于阶段性高位。而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小阳春成色相对一般,成交量与去年持平,更多是局部复苏,一季度同比正增的除了前期热点成都之外,更多是前期深度调整的南京、武汉、宁波、合肥、长沙、佛山等经济、人口基本面较佳的二三线城市。
03
二手成交:韧性好于新房,京沪深蓉杭等“领涨”一季度同比3城
2025年一季度,30个重点监测城市二手房累计成交面积预计为5300万平方米,累计同比增长21%,较去年四季度下降19%。
按月来看,二手房成交呈U型走势,1月高位回落,2月持降但降幅收窄,3月阶段性回升,环比增长48%至22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金三”二手房市场表现总体好于去年。
从城市维度来看,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核心一二线城市同比仍保持2成以上正增长,整体韧性较强。相较而言,重庆、合肥等弱二三线城市同比基本与去年持平,涨幅均在5%以内,二手房市场暂无明显起色。
对比一二手房市场,一季度二手房成交仍然强于新房,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份额继续扩大。诸如北京、上海、南京、长沙、南京等城市二手房成交占比跃升至7成以上,较2024年同期稳中有增,京沪主要源于新政刺激,限购松动+低利率刺激刚需入市;长沙、南京、长春等城市购买力持续降级,加之二手房业主短期降价策略,刺激一波刚需刚改集中入市。
04
房价:70城一二手房价同比降幅收窄,房价高地京沪杭等持增(本节有删减)
从CRIC监测的2025年1-2月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统计均价看,受改善需求支撑的一线和强二三线城市房价相对稳定,三四线城市房价稳步回调。
一线及长珠三角城市占据房价高点。上海、深圳、北京位列房价绝对量TOP3,不过近期受供给结构和市场小幅降温影响,深圳房价同比微降5%,而京沪持增2成左右,义乌、厦门、广州、东莞、杭州、珠海位列第二梯队,房价在3-3.5万元/平,其中厦门、广州、东莞均出现稳步回调。
变动情况来看,涨幅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内陆强二线和东南沿海二三线,诸如长沙、成都、宁波、杭州、泉州、珠海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受高端盘成交占比上升影响,对于这类城市而言,当前主要依托中高端改善需求支撑,以销定产模式之下,高端盘供需两热,结构性拉升了房价。
而前期需求透支和基本面较弱的二三城市整体房价进入回调期,譬如惠州,因前期供应过量,短期内库存高企问题难解,整体房价降幅高达20%,在不同城市中居首,厦门、昆明、长春、西宁、哈尔滨等二线城市同样面临深度调整,同比降幅在10%以上。
05
新房库存:缓步下行不足4.9亿平,一二线消化周期降至20个月(本节有删减)
2025年一季度因供给节制+成交筑底企稳,狭义库存仍处下行通道。据CRIC监测数据,2025年2月末百城商品住宅库存量仅48724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同比下降6%。
从百城去化周期变动来看,缓步下行趋势初显,据CRIC监测数据,2月百城去化周期基本持稳26个月,环比微降2%,同比上涨26%。不同能级城市皆呈现环比回落,同比持增态势,一二线持稳20个月,三四线去化周期仍在3年以上,去化风险显现。
具体来看,一线城市仅上海库存仍处低位,去化周期仅为12.8个月,供给导向型特征显著。深圳降至16个月,同比降4成,整体库存风险可控;北京、广州去化周期均在20个月以上且同比分别增19%和15%,库存风险依旧较大。
二线城市中,长春去化周期高达3年,与之相对应的是,杭州、合肥等库存消化周期不足10个月,近乎没有短期去化风险。从变化情况来看,同比涨多跌少,涨幅超过20%的城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一类为合肥、西安等短期市场转冷城市,还有一类为长春、重庆等弱二线城市。青岛、昆明、厦门等供需两淡,仍处于去库存阶段,去化周期稳中有降。
三四线城市整体库存形势较为严峻,半数城市库存消化周期超过30个月。除了淄博、运城等内陆城市之外,还有惠州、江门、无锡等东南沿海城市,伴随着投资需求退潮,这些前期明显炒作、需求透支的城市也面临去化难问题,即便打折促销也难拉动销量。
展 望
06
供应:二季度预期环比正增,沪深杭等高端放量,三四线降无可降(略)
07
成交:环比正增延续复苏,京沪深杭蓉等恒热,汉宁等企稳回升
预判二季度新房市场,我们认为成交总量规模或将缓步复苏,绝对量好于一季度水平,同比持平或小幅微增,累计同比保持正增长,延续弱复苏走势。
分城市来看,核心一二线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延续高位震荡行情,未来成交放量程度主要取决于高端住宅供应,若有区位佳+产品力强的适销盘入市,短期内市场热度还将延续;广州、武汉、南京等经历了前期深度调整,短期内市场有止跌企稳态势,后续成交有望延续稳中有增的弱复苏走势;还有部分弱二线城市诸如福州、南宁、昆明、长春等短期内高库存问题难解,整体去化难言乐观。
三四线城市成交规模将延续筑底行情,经历了这两年的调整,多数城市已下挫至成交底部,市场热度处于跌无可跌有价无市停滞状态,楼市成交规模难有显著表现。
预判二手房市场后续走势,我们认为,成交仍将延续稳中有增态势,市场份额占比仍将进一波上升,回暖程度好于新房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当前二手房价基本已处于阶段性底部,与新房房价差距拉大,也使得性价比凸显;另一方面短期来看,降首付降利率等政策对于刚需客群吸引力依旧较大,短期内也将吸引一波存量需求入市。
08
库存:“以销定产”致狭义库存延续下行,沪杭庐等去化风险可控(略)
附表1:2025年1-2月115个典型城市分能级新建商品住宅供应情况(单位:万平方米)(略)
附表2:2025年1-2月115个典型城市分能级新建商品住宅成交情况(单位:万平方米)(略)
附表3:2025年1-2月12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情况(单位:元/平方米)(略)
附表4:2025年2月末10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狭义库存和消化周期及其变化情况(单位:万平方米,月)(略)
本文为《2025年一季度中国房地产总结与展望:土地、城市篇》删减版
排版 | 土木
以上代表克而瑞研究中心团队观点,仅供参考
转自:克而瑞地产研究(cricyj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