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澎湃新闻报道,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在马尼拉国际机场刚下飞机,便被警方迅速控制,此消息瞬间在国际舆论场掀起惊涛骇浪。据菲律宾总统通讯办公室秘书长鲁伊斯透露,国际刑事法院对杜特尔特发出逮捕令,指控其犯有反人类罪。但随着事件不断发酵,诸多疑点逐渐浮出水面。



杜特尔特(资料图)

杜特尔特在执政期间,以铁腕手段开展禁毒行动。据估计,在这场禁毒行动中,超过1.2万人丧生,这也成为国际刑事法院对其展开调查的导火索。早在2018年2月,国际刑事法院便通知菲律宾政府,将对杜特尔特领导的打击毒品犯罪行动是否存在违反人权的情况进行“初步调查”。不过,菲律宾在2019年正式退出了国际刑事法院,试图规避相关追责。可到了2023年,国际刑事法院又以调查不力为由重启调查,并对杜特尔特发出逮捕令。

此次事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通缉令的真实性。菲律宾政府最初宣称,是依据国际刑警组织的红色通缉令实施逮捕。然而,随着调查推进,事实却并非如此。国际刑警组织并未发布针对杜特尔特的红色通缉令,仅仅发布了扩散通报,而扩散通报并不具备强制性。菲律宾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伊梅・马科斯指出,发布红色通缉令,不仅需要国际刑事法院下发,还得经过国际刑警组织秘书处的审核和确认,确认符合法律和规则后才会下发。但扩散通报属于非正式通报,无需国际刑警组织秘书处审核,仅通过国际刑警组织通知目标国即可。从这一流程来看,菲律宾政府极有可能将“扩散通报”伪造成了“红色通缉令”。



杜特尔特(资料图)

在杜特尔特被捕后,菲律宾国内舆论一片哗然,民众态度两极分化严重。杜特尔特的支持者在多地发起大规模游行,要求政府将其接回。他们认为,杜特尔特执政期间,在打击犯罪、改善社会治安方面成效显著,其禁毒行动虽然手段强硬,但出发点是为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而反对者则强调“禁毒战争”中的法外处决问题,要求对杜特尔特进行追责。在此背景下,马科斯政府的支持率大幅下滑。相关民调显示,马科斯的支持率已暴跌至20%,这反映出民众对政府此次行动的不满。

从国际层面来看,美国的身影似乎若隐若现。杜特尔特在执政时期,推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在与中国的合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意图存在分歧。美国一直试图在南海问题上搅局,通过各种手段拉拢菲律宾,而杜特尔特的亲华倾向显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如今杜特尔特被捕,有观点认为这背后或许有美国的推动,美国试图借此削弱杜特尔特家族的影响力,进而让菲律宾在外交政策上更加倾向于美国。



杜特尔特(资料图)

目前,杜特尔特被羁押于荷兰海牙等待审判,他的律师团队正积极行动,以菲律宾已退出国际刑事法院、逮捕程序存在瑕疵等为由,质疑逮捕的合法性,并计划向菲律宾最高法院提出申诉。若杜特尔特最终被判无罪,或者菲律宾最高法院推翻此次逮捕的合法性,杜特尔特极有可能重返菲律宾政坛,凭借其深厚的政治根基和广泛的民众支持,势必会对菲律宾的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反之,若维持现状,菲律宾国内的社会分裂和民众不满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马科斯政府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执政挑战。

菲律宾此次围绕杜特尔特被捕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风波,深刻反映出其国内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国际势力在背后的博弈。未来,菲律宾将何去何从,杜特尔特的命运又将如何,国际社会正拭目以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