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满屏热搜都在夸赞胡彦斌为如歌的旅程比赛创作的上海歌曲《Welcome to Shanghai》的时候,我结合了胡彦斌现在的创作和过去的创作,在对比之下,我觉得曾经上海乐坛创作才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Welcome to Shanghai》这首歌的旋律使用了Rap加动感的节奏,BPM使用了136.1,调用了AB小调,在歌词上,采取了类似于广告“恒源祥,羊羊羊”,“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等等洗脑式的方式,歌词中夹杂了英文,使用了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这我认可创新,但是我不认可一首歌一半的歌词几乎都在重复Welcome to Shanghai这些词,那么到底是中国上海城市推广歌曲,还是英语歌曲呢?而且普通话+上海话+英语这样不是创新,是创作的迷失。



如果是城市推广歌曲,那么胡彦斌这首歌中文歌词部分,夹杂了普通话,上海话,让人感觉到不伦不类,正宗洋泾浜的味道。然后歌词也写错,“勿管走到阿里搭”,上海话的“不”发的是”Fa“的音,然而歌词把”Fa”用“Wu(勿)”这个词替代,那用上海话念出来就不对了。并且上海话的“哪里”不是“阿里搭”,是“Na li da”的音。在创作上,看到了胡彦斌并不是很认真,很随意,没有去考究过上海话的历史。虽然他确实是出生于上海,长大于上海,那又怎样?现在的上海人,有几个真的懂上海话呢?

当然歌词中还有很多的上海话的错误,这种错误都是因为源自于网上很多人喜欢这样发“上海话”,其实都是错的。其次是英语歌词,来来回回就是Welcome to Shanghai这种,没有任何的语言魅力。

虽然说歌词有提到外滩,陆家嘴,黄浦江,新天地这些上海标志性建筑,让听歌者知道这是在说上海。但是东方明珠没写,虹桥机场没写,崇明生态也没写,来来回回就是集中在大家熟知的一些老的标志性建筑。现代化的上海,在歌中无法体现。



主歌与副歌部分的重复段落多的来,似乎胡彦斌压根不会写歌了,就只好重复又重复,网上有人说好有《江南Style》的感觉,错了,《江南Style》它没有大部分的重复段落,更没有洗脑式的重复词,这首歌《Welcome to Shanghai》旋律缺乏,很容易显得单调。部分段落文字衔接也不够自然和押韵。比如说“这里人杰地灵”突然转到“舞台”,衔接太过于生硬,很像生搬硬套的味道。


然后还有两句歌词,也有一些地区歧视的味道“只有侬有本事,就是这座城市的明星”,那么请问胡彦斌,什么是叫有本事?什么是叫没本事?然后是只有还是只要?那么外来务工的从事清洁工,外卖,服务员,建筑工人,等等基层的工作者,它们没本事?它们不是这座城市的明星?我认为胡彦斌这两句歌词写的不对,我认为来到上海这座城市,无论从事怎样的职业,大家都是有本事的人,大家都是这座城市的明星。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并不是说多好的学历,多厉害的职业才是明星。刘德华说过,闪闪发光的星星才是真正的明星。那些基层的工作人员,普通老百姓,他们才是真正的上海明星。



还有黄浦江畔的风景有自己的节奏,这句歌词,黄浦江有什么节奏?你可以写黄浦江畔的风景有自己的故事,节奏是什么?旋律的一种,那么黄浦江畔你说的节奏是什么样的节奏?下一句没解释,直接跳跃到坐上摆渡船跟着摇啊摇,现在有摆渡船可以摇啊摇吗?写词,黄霑说过要押韵,卢国沾说过要有诗意。上海这座城市的推广歌曲,我认为应该要有足够的诗意,才能写出一首真正可以代表上海的歌曲。

一首歌,写出来,要有一种情感共鸣,就是听到你写的歌,大家能够有一种感觉到情感深度的东西在,比如我创作的《月河边姑娘》,大家听了会很喜欢,会感受到月河的美,这就是一种情感的共鸣,还有我写的《鄱阳的故事》,将美食融入进去,也让大家听了后,会对鄱阳有一个了解,这就是情感深度。所以胡彦斌这首歌,根本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大家听了后,很快就忘记了这首歌,传唱度也会很低。



我刚才提到了卢国沾说的词要有一定的诗意表达,所以这歌在艺术性上真的太弱了,文学性和诗意不足,比如刘德华的歌曲《谢谢你的爱》、《一起走过的日子》、《冰雨》因为文学性和诗意很浓,所以30多年,还是很耐听,为什么胡彦斌现在创作的歌,没什么很耐听的?就是这个原因。

胡彦斌过去创作的歌曲,比如《包袱》、《你记得吗》、《告诉我》等等,都是不错的,都去表达了自己情感的内心,也能让大家对这些青春的味道的情感有一定的共鸣。如今的胡彦斌,在创作上,已经完全不如一些业余创作者了。我想胡彦斌是时候静下心,认认真真的去创作了。我建议胡彦斌不妨去听一听周杰伦和方文山在2001年创作的歌曲《上海一九四三》,或许会找到自己创作上壁垒的问题。



现在网上对这首歌的评论口碑两极分化,说好的,不外乎是上海人自吹自擂,觉得哎呀胡彦斌作为上海人,为上海写了一首歌,就要盲目的去支持,但是也有一些清醒的上海人,认为这首歌真的很尬,真的不怎样,甚至还有网友提出胡彦斌编曲还可以,但写词,是真的需要继续努力和继续学习。当我去掉旋律后,只有人声的时候,这首歌听起来,我只想说真的如网友所说,很尬。如果他不是胡彦斌,这首歌,可能都不可能被《如歌的旅程》如此的大力宣传和推广。

我希望胡彦斌未来可以创作出一些更好的歌曲,比如2009年江一燕为胡彦斌写的歌,胡彦斌自己作曲的《罗马假期》就是一首非常不错的歌,还有2006年胡彦斌自己写的《愿望》也是一首不错的歌,希望胡彦斌能够创作出20年前的那些好听的歌。

我也希望胡彦斌不要在一群盲目的捧杀声音中迷失了自我的创作和创新,文化表达的困境是因为对文化知识储备的不足,希望未来胡彦斌能够真正为上海创作出一首传唱度更高的,文化底蕴更浓的歌曲。

作者:龚翔

图片:龚翔/截图/胡彦斌

视频:龚翔

编辑:龚翔

审核:龚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