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我们做出简短准确的表达,校园里、职场上,写作、讲话均是如此,“少即是多”,比起说了半天不知道要表达什么的人,能够在短时间内简短精确地表达出来非常重要

比如公司内部讨论项目、做方案展示,或者向公司外部客户做产品说明等,精准且简短地表达要点更容易推进项目,让客户信任。再如当今的各类单位媒体和自媒体,无论是文字类还是视频类,都需要用简短的语言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讲述。

“简短又有趣。让人忍不住想读、想与人分享”的文章是如何写成的?

日本著名广告公司博报堂演讲撰稿人的写作秘籍,教你轻松get“少即是多”的写作技巧,成为职场写作达人。

以下十个小技巧,让你告别冗长、拖沓、分散、无效的写作陷阱。


01

不会删字的人,不配谈写作

削减文章时须注意两点:

通过简化句子,创造出让人想继续读下去的文字,这是引导读者读到最后的技巧,也是谷崎润一郎在《文章读本》一书中提到的“不要使用连词”的原因。

应尽量删除那些即便没有也不影响理解的连词。

删减文章时需要注意的第二点是——“省略主语”。日语中,即使没有主语,句子也能成立。如果每句都加上“我”“他”“那个”,就会显得啰唆。

推敲文章时,我建议尽可能删除那些无意识添加的主语。

02

10岁孩子都能读懂的文案,才是好文案

演讲撰稿人常常说“要用10岁孩子也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述”。

“简单用词”是世界潮流。这不仅是日本的趋势,也是世界的潮流。

不管是耐克公司的著名广告词“Just Do It”还是苹果公司的宣传语“Think Different”,使用的都是几乎全世界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词汇。

随着人们的活动日益全球化,写作时如果选取小众才能理解的词汇,会让很多人感到不快。

上我的课的学生,年龄跨度很大,下至小学二年级学生,上到70岁左右的老人。我们曾经从词源来学习“爱”与“恋”的区别。

一天,我收到一封邮件,是一位小学二年级男生的母亲发来的。她说,孩子比较内向,但有一次和爸爸洗澡时,兴高采烈地讲述了“爱”和“恋”的区别。爸爸感到很惊讶。我认为,这才是传道授业的理想状态。即使对于难懂的事物,如果能掰开了揉碎了、以有趣的方式讲授,学习的人也会从中感到乐趣,并产生想与其他人分享的冲动。

写出小学生都理解的文章,你的文章就能让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理解。

03

把所有文章都当“情书”去写

作家泽木耕太郎曾说:“所有的报告文学都是情书。”的确如此。无论是撰写项目计划书、报告还是在社交媒体投稿,正因为是面向某个人表达情意,文字才富有激情。

这是精简写作的基本姿态——以“我喜欢你!”为出发点来写作。

如何让项目计划书、报告书读起来像情书?我教你一些技巧,根据对方的“心流”来写作。

如果你担心对方认为文章“难懂”,可能是因为你不经意间使用了“社会性关联”这样的专业词汇,不妨将其改写成“与社会有关联的事物”这种通俗的写法。此外,确认对方日常使用的词汇也很重要。如果使用对方喜欢的词汇写作,对方理解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不要忘记写情书时的那份温柔。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对方向上级或组织提交这份计划书时,可能会遭遇哪些问题或批评?我们写作时,要为对方的下一步、再下一步考虑。

读懂了对方的“心流”,你的文章将变得更容易理解。

04

以对方“能得到什么”为主线构思文章

我们常说要“为对方考虑”,但往往不知不觉间就开始叙述自己。

极力抑制自我表达,思考能给对方带来什么?

这是我们广告人要接受的严格训练。比如,问对方“吃橘子吗?”,如果对方不想吃,无论你怎么说“好吃”“冰鲜”“刚摘的”,都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这时,你可以试着说:“为了不感冒,要不要补充一些维生素C?”你要做的是,思考对方吃下这个橘子能获得的最大好处,并用言语表达出来。这就是广告文案的本质——以对方为本。

但请记住,在这个信息泛滥、人们急于摆脱无用信息的时代,没有人会真正关心别人的自夸。

这不仅适用于产品宣传文、计划书、提案书,同样也适用于聚会邀请函。

当对方问“这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时,我们要能清晰、简洁地回答,为对方描绘出获得商品时的感受。

当你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他人为中心时,你的文字才能真正打动人

05

“煽动”的窍门是传递对读者有利的信息

“煽动”是演讲撰稿人的重要工作之一。煽动不仅适用于政治,也是日常生活中强化语言效果的技巧。

假设Twitter上有这样一条信息:

某地区建设局宣布将对高速公路采取雪天限行措施。请务必换上防滑轮胎。

首先,在Twitter发布这种日常生活的必要信息是值得肯定的。单从内容来看,这条消息涉及可能导致车祸的紧急内容,发布时有必要提高警告程度。读者浏览Twitter时,通常都是快速翻阅。因此,我们要让读者在文章开篇就意识到 “这对我很重要”。

如果按照上文的写法,显然这给人的感觉不过是一条普通消息而已。这样的表达,与其说促使对方采取行动,不如说更多是在强调某局召开了一个会议。而 “希望更多司机换上防滑轮胎”才是对读者来说更重要的信息。

我们应该巧妙地利用 “煽动性”,提高读者的关注度。

试试调整一下语序,按照对方本位的顺序写——请务必换上防滑轮胎。某地区建设局宣布将对高速公路采取雪天限行措施。

可见,“煽动”的窍门是,首先传递对读者有利的信息

06

社交媒体:用真情实感写

社交媒体投稿三要点:

第一,写给某个特定的人。

即使是写给不特定多数读者的专栏,我也希望明确读者群,帮助读者解决问题。比如我会明确某篇文章“写给考生家长”或“写给求职生”。很多时候,我会具体到人,比如“给秋子”或“给西冈先生”。我称之为“写给人群中的你”。

限定读者群,会导致失去一部分读者。但相应地,支持我的读者群的归属感也会增强。

第二,考虑读者的阅读环境。

读者可能正在拥挤的电车上刷手机。以东京地铁为例,站与站之间的间隔大约4分钟。大家在这种情况下读专栏,一般都是一扫而过。针对这些读者,我会突出重点句子,加大段落间距。

我将专栏中最想让读者阅读的句子,比如“就连火锅的蒸汽也是美食的一部分”“阅读可以增加智力的肺活量”“一见钟情只需6秒”等放在显要位置。

第三,用“真情实感”写作。

不受喜爱的专栏文章的通病是,大部分文字是复制粘贴而来,只有一小部分是自己的评论。因为大多是照抄他人内容,即使发表自己的评论也没什么实际内容。相反,受欢迎的专栏通常是讲自己失败或奋斗的经验,或是读到、听到别人的故事后自己的思考。正因为融入了个人的真实体验,文字才会引起共鸣。

要掌握“真情实感语言”,就要多听别人的“真情实感”。出租车司机讲的故事大多很有趣,因为他们讲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听广播后的思考。他们的故事永远听不够。

站了一天的厨师,怎么应对腰痛?在与学生的交流本上留言时,新手教师如何绞尽脑汁?这些内容,都因为是亲身经历而显得格外有趣。

07

“与企业相向而行”的求职书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曾写道:“爱不是彼此凝视,而是向着同一方向眺望。”

实际上,写求职书时也需要这种思维。重要的是“相向而行”,也就是要写清楚“如果我加入贵公司,可以带来哪些贡献”,要从员工的角度展望未来。

曾有一位名牌女子大学的学生向我咨询求职问题。她只在活页纸的边缘写了一些小字,显得毫无自信。她说:“我大学三年既没参加社团活动,也没打工,因为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我必须早早回家。所以求职书上没什么可写的。”

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三年护理老人经历的宝贵之处。

于是我告诉她,要好好思考一下“如果进入这家公司,凭借我三年来护理老人的经验,能做出什么贡献”。

再次见到她时,她给我看了一份投给某一流酒店的求职书,内容中洋溢着自信。她写道:如果能入职贵酒店,我将提供护理老人方面的经验,因为自己很了解不同的天气如何影响母亲的食欲等。

提到一流酒店,大家往往认为求职者需要具备很强的英语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但这位女孩讲述了自己在护理老人方面的独特经验,很快就被顶级酒店录用。

08

日常培养自问自答的习惯

为了确保忙碌的读者也能阅读到所需要的内容,可以采用“问答”(Q&A)的写作方式。提前预测对方可能产生的疑问并进行回答。这样一来,对方可以跳过与自己无关的部分,直接阅读需要的信息。

电视行业有句话叫作 “遇到困难时求助猜谜竞赛”,因为猜谜竞赛节目的收视率通常很高。综艺节目中引入猜谜竞赛环节,可以吸引更多观众。

为什么猜谜竞赛可以增加收视率?因为它迫使观众动脑。

如果总是被动接受信息,大脑就会变得懒惰。即使是轻微思考,也会让大脑紧张起来。当观众认为 “我得回答!”时,不管答案是否正确,都会留下 “我曾思考过”的印象

池上彰先生总能很巧妙地使用“Q&A”。无论是在电视解说还是在著作中,他都频繁采用 “什么是……?”“……根本上是怎么一回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等写作方式。

他的魅力在于,观众和读者可以同时体验到 “稍微思考 →得到意外答案或新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这种技巧绝不能忽视。

用 “Q&A”形式写作,日常培养自问自答的习惯很重要。

假如你是超市员工,可以自问:“为什么今天肉类销量好?”“因为我强调桑拿天已经持续了三天。酷暑时节,比起清爽食品,消费者更需 ‘补充体力’。”

“为什么沙丁鱼罐头突然热销?” “因为正值考试季,电视总宣传 ‘DHA 对大脑有益’,针对考生的产品往往会畅销。”

“为什么……”“因为……”持续这样自问自答,并将其转化成文字,就能写出易于理解和传递的内容。

09

广告文案:“能打动特定个人的语言”

“退田先生,标题如果用‘写给人群中的你’或‘贴在桌前的一句话’,这书肯定卖不出去。”一个关系比较好的编辑对我说。

这些都是我以前出版过的书名。听到这话,我有些不满,但仔细一想,也有道理。

编辑继续解释:“现在很多书在网上销售。像以前那样,读者去书店实际翻一遍书后再买的情形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下,书名就成了读者是否购买的关键。‘读这本书对我有什么好处?’‘怎么能轻松学到很多东西?’这些成了读者的购书标准。所以很多书都会起‘3小时包你学会’或‘令人惊叹的技巧’这样的标题。这种书才好卖。”

听罢,我尝试向编辑解释,即将出版的书是《朝日小学生新闻》连载的专栏汇编,所以才起了那个标题。不同于畅销书,这本书针对的是特定的媒体和读者。

然而,编辑的话确实值得我深思。既然销售方式变了,书名和文案的写法也要随之变化,这理所当然。

现在大部分读者是根据书名、点赞数和评论来购书的,写书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

正如前文所述,首先要面向人群中的某个特定的人,用真情实感写作,这种态度很重要。比如与其写“教缺乏运动的人如何做拉伸运动”,不如写“教肩胛骨僵硬到无法摸到后背的你‘双手后背交叉的技巧’!”或“让无法劈叉的你在4周内学会劈叉!”更让读者感到“这本书是为我而写!”。

同样,与其说“改善姿势”,不如说“矫正驼背”“增高3厘米”,这样更能明确表达读者阅读后的收获。

10

提高写作的秘诀,在于输出的数量

美空云雀一生录制了超过1500张唱片。铃木一朗在日美职业生涯中击出4000支安打时说过:“要打出4000支安打,需要经历超过8000次的失败。”

没有自信、心情不好、我不擅长……只要还在不断找借口,就不可能提高写作水平。

我写第一本书时,责编这样对我说:“退田先生,公开自己的作品,就像在大街上跳裸舞一样。你可能会卷入这样那样的事中,会遭受如雨点般的谩骂和嘲笑。出书就是这样。

我年轻时也想过写书,但没下定决心,所以没能写出来。”这番话深深地刻在我心里。出书的喜悦和未来可能会陷入黑暗的恐惧同时向我袭来。

一年要想写超过1000篇专栏,需要下很大决心,有时像演讲撰稿人一样磨炼写作能力彻夜不眠,有时情绪低落到不想动笔。但即便如此,我仍每天早上6点起床,绞尽脑汁写专栏。由于习惯了这种练习,我甚至能一天不吃不喝。

“必须找到明天的素材!”的这种饥饿感,使我能清晰地记住车厢广告、与出租车司机的对话以及在书店偶然捕捉的精彩语句。

我不储存素材,只要有想法就立刻写出来。因为素材也有时效性。我不会把写好的东西存储起来。与其将其数据化,不如相信自己的记忆。那些需要以后搜索的专栏文章其实并不重要,只有经得起多次复述的文章,才能算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

不要把写作当成一件大事,而要融入日常生活,最终,让“写作”像呼吸一样自然,成为无意识的行为。

大量写作之后,才能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

新书推荐

精简写作:

博报堂演讲撰稿人教你写出好文章

ISBN:978-7-300-33643-5

【日】蟇田吉昭(ひきたよしあき)著

郭一娜 译

2025年3月出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59.00元





选购创意写作指南


阅读更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