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人文类获奖图书详细信息

梳理考古学百年历史成就

感受文明史中国风格气派



《中国考古学编年史》

王世民 编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6284-4

118.00元

本书系统梳理中国考古学一百年来的发展与成就,兼及现代考古学诞生前的金石学概况,将中国考古学分为前身金石学时期、孕育时期、诞生时期、初步发展时期、全面发展时期、继续发展时期、新的发展时期七个阶段,对灿若星斗的中国考古学发现与研究史实进行编年,资料详实,叙述严谨,检索方便。以百年成就,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以硕果累累,见证中国考古学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著名学者江晓原教授四十年磨一剑

以贯通中西的学术视野,解读传统文化中神秘的天学



《通天:中国传统天学史》

江晓原 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6659-0

88.00元

天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为神秘且神圣的内容,对世俗权力转移与社会生活影响极深。著名学者江晓原教授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的创建人,更是当今国际学界中国天学研究的领军者。

本书集作者40余年研究之功,从天学的哲学基础、运作模式,以及天学与政治、星象、历法的关系和中外交流等方向,全方位展示传统天学的内容、意义与社会影响,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全面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天学史的学术大众化之作。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列文森久负盛誉的代表性著作

一部关于中国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经典巨著

全新中文译本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部曲)》

[美]列文森 著 季剑青 译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6209-7

98.00元

本书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瑟夫·列文森久负盛誉的代表性著作。全书分为三卷,视野广阔,目光如炬,既对儒教/儒家文化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皇权、官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又聚焦于近现代中国在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迁以及儒教在历史进程中的沉浮,洞见迭出,启人深思,以其宏大的架构和所讨论的问题的重要性,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无法回避的经典巨著。

服饰记录了古代中国对域外诸国产生的影响



《冠带中华:古代服饰的域外影响》

徐文跃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6642-2

98.00元

自先秦以来,服饰就是区分族群最为外在、形象的标识。这种标识在中国古代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两千年的发展,随着改朝换代而不断出现变化的同时,也持续对周边的国家,特别是东亚世界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产生影响。服饰镌刻着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的印记,本书基于大量文献、实物、图像,详细介绍古代中国的服饰经由政治经济外交的途径对域外诸国产生的影响。

三国争霸谋天下,地要天时定乾坤

著名学者宋杰教授带您解开三国战争胜负成败之谜



《三国战争与地要天时》

宋杰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6474-9

68.00元

《三国战争与地要天时》是宋杰教授三国战争系列中的第三部,书中收录了有关三国兵争的九个专题研究,深入探讨董卓与关东诸侯战争的起因、过程、特点与历史影响;曹操对“天府之国”关中的逐步控制、征伐与经营,以及该地在曹魏建国后发挥的重要作用;吴魏逍遥津之战的背景、规模及魏军的“斩将搴旗”战术,通过孙权遇险反映出来的性格特点;刘备攻取益州的经过与谋略,此后他重返荆州作战两次失利的原因;汉末三国的重镇孱陵与公安,三国战争中的险要关塞阴平,有着怎样重要的战略作用;汉末三国交战各方所设置的“军师”,“天时”对三国战争有着怎样的影响。

寻找敦煌宝藏

寻找民族之魂



《满世界寻找敦煌》

荣新江 著

简体横排

16开 精装

978-7-101-16608-8

98.00元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不久,数万件敦煌文物文献被英、法、俄、日等国一些“考察”“探险”者骗取、掠夺,致使流散海外,约五万件分藏于十多个国家的四五十个机构及一些私人藏家手中。

作者首次全面梳理自己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其中记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寻找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少独到的心得与感悟。本书不仅是一份一流学者的学术成长记录,也是国际敦煌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重返历史现场

近距离观看古代“铲屎官”的日常



《中国撸猫简史》

侯印国 李嘉宇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6531-9

88.00元

猫儿是时间的细腻雕刻者,也是历史的温柔见证者,它们的每一爪轻抚,都是与历史的亲密对话。《中国撸猫简史》的写作遵循时序性,从先秦两汉一直梳理到明清,详细探讨了猫是怎样从野外进入到人类社会,进而成为受人喜爱的宠物的历程,以及猫对民间信仰、中国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本书带领读者重返历史现场,近距离观看古代“铲屎官”的日常。它不只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读者看见中国千年文化中的一抹温柔亮色。

以名物学为方法

解决文学、历史、考古等领域中遇到的问题



《名物研究十二题》

扬之水 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6609-5

108.00元

名物学是涉及社会生活史、工艺美术史、文物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二十多年来,扬之水通过其扎实严谨的研究和勤奋著述,将名物学发扬光大,给这门古老的学问注入了新的内涵,正如作者所说:“在考古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情况下,今天完全有条件使名物学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解决文学、历史、考古等领域中遇到的问题。”本书涉及古代家具、宋代花瓶、香事、茶事、酒器、节令风物等内容,近于作者的学术自选集,以专题的形式讲述和揭示名物学这一交叉学科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功用,考据精审,文图并茂,一卷在手,既可以领略和体会名物研究的魅力,也可对作者治学的特点以及学问的如何养成等多所领悟。

一种伪造的《红楼梦》抄本,影响红学六十年?



《红楼梦靖藏本辨伪》

高树伟 著

简体横排

16开 平装

978-7-101-16539-5

96.00元

1964年以后,毛国瑶辑抄的150条批语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且已渗透至红学研究中最为核心的议题(《红楼梦》成书与版本源流、脂砚斋与畸笏叟关系、八十回后故事等)。本书作者逐字校勘这150条靖藏本批语,辅以计算机技术处理、分析,且实地走访调查,证实所谓“靖藏本”系出于蓄意伪造,并揭示其作伪的来龙去脉及产生的影响。靖藏本证伪后,剥离其影响,作者重新对脂砚斋与畸笏叟的关系、身份,《红楼梦》版本源流等重要问题做了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情节跌宕的非虚构医疗史

富于启发的思想力作



《何鲁之死——1831年震撼全球的医疗事件》

高晞 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6668-2

69.00元

1831年4月9日,伦敦盖伊医院三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为中国病人何鲁切除一个重达56磅的巨瘤。在长达1小时44分钟无麻醉的手术过程中,何鲁多次昏厥,最终死在手术台上,时年32岁。

本书以鸦片战争之前英国试图通过西医敲开中国大门背景下的小人物何鲁的跨国医疗事件为主线,利用海内外诸多一手资料,将此事引起的震撼,特别是对英国政坛和近代外科学史的持久影响作了精心刻画,展现了中英关系、医学进步、医学伦理、东方形象等政治、外交、科技、文化图景。

年度致敬图书详细信息

叶嘉莹先生讲述诗与赋的10部经典作品



“迦陵书系”(百岁典藏版)

叶嘉莹 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6822-8

560.00元

本套书系包含《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叶嘉莹说杜甫诗》《叶嘉莹说初盛唐诗》《叶嘉莹说中晚唐诗》《叶嘉莹说诗讲稿》《迦陵诗词稿》《迦陵讲赋》《唐诗应该这样读》10种图书,不仅涵盖了叶先生的学术论著、教学讲义和个人诗词作品,也有先生专门为青少年所写的普及读物,是叶先生一生的学术造诣、教学生涯、人生体悟的全面展现。

今年迎来叶先生百岁诞辰。在先生的期颐之年,我们特将先生在中华书局出版的作品汇于一系,全新修订,精益求精,采用布面精装,并将更新后的先生年谱附于《迦陵诗词稿》之后,以期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的版本。

听叶嘉莹先生讲述自己的诗词人生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

叶嘉莹 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6782-5

68.00元

她是世人眼中要眇宜修的湘水女神,也是无数人通向古典诗词的摆渡人。她是才情横溢的大家,在颠沛流离中写下摄人心魄的诗篇。

叶嘉莹先生在耄耋之年回首来路,生于乱世、少时丧母、背井离乡、丈夫入狱、寄人篱下、中年失女。面对苦难,她忍而不发、怨而不怒,以诗词为精神寄托,渡过了人生苦海中一次又一次的劫波,最终完成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这是岁月的智慧,更是德性的光辉。

本书为叶嘉莹先生的演讲实录,以自己创作的诗词为主线讲述一生际遇,娓娓道来,亲切随和,是了解叶嘉莹先生传奇人生的最佳读本。

著名历史学家樊树志教授

两百余万字、三百余图

鲜活再现晚明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变动

精心描绘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长卷



樊树志著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3316-5

698.00元

著名明史学者樊树志教授用五卷两百余万字图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视野和生动鲜活的细节刻画笔法,生动描绘了晚明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呈现晚明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大变局。

本套书图文双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写晚明史》首次与读者见面。樊树志先生从嘉靖中期内阁更替落笔,以清初吴梅村“忍死偷生廿余载”的悔恨余音收尾,用翔实的史料和历史学家的深厚学养见解,向读者娓娓讲述晚明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

附评委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子今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王洪波 《中华读书报》副总编辑

李小龙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 舫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

李 潘 中央电视台《读书》制片人兼主持人

杨 平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总编辑

张 剑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宋 强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执行董事(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

郑小悠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殷燕召 光明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

章红雨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闻协调与采访部主任

蔡 辉书评人、资深媒体人

萨仁高娃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统筹:一北;编辑:岚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