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认为,“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你用什么样的心态看待世界,世界就会呈现什么模样。

当你老了,认为世界潮流在离你远去时,你会真的逐渐与世界脱轨。

反之,如果你不服老,仍然愿意学习接受新事物,那谁也不能把你落下。

就连先锋作家史铁生先生在他的作品《扶轮问路》中也这么写道,“不被感受的东西等于从未发生,不被发现的冲突则不能进入灵魂的拷问。”

一个人的养老生活,除了经济基础,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心态。



远离执迷,懂得放下。

作家史铁生,一生命途多舛。

好不容易念完中学准备大展身手,却不得不去延安插队;

在延安干活稍有一点起色,却年纪轻轻突发疾病,导致双腿瘫痪;

人到晚年,病痛不减,还患上尿毒症,不得不每周透析。

刚生病时,史铁生情绪低落,时常陷入“命运为何这么对我”的执迷之中。

但是越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史铁生就越难走出悲伤,反而情绪一落再落。

直到在友人的推荐下,开始用文字记录生活、思考人生,他才慢慢从执迷走出,不再聚焦于“命运的苦难”,而是放下执迷,拥抱希望。

《扶轮问路》中,史铁生这么写道,“‘执迷’的意思,差不多是指异化、僵化、固步自封、知错不改。”

把自己圈在不合适的环境里,不仅情绪痛苦,生活更不会有什么改变。

唯有认清并接纳生活给予的考验,慢慢学会放下,才能突破重围,进入人生的新阶段。



就如《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中,一直执迷于导游身份的王安宇,在卸下导游重担后,才能享受真正的旅游生活,开朗畅快。

也如史铁生,在长时间的低迷后,在父母、朋友的安排下,走出屋子,重新接触世界,才发现生活并没有那么不堪,反而对他处处留有温暖。

一个人想要过好日子,就不能太执迷,而是既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

放下占有的欲望,执着于行走的努力。

二、远离虚荣,懂得自洽

人这一生,总会有想要炫耀的东西。

炫耀本身没有错,但最怕的是,人到老年还追求虚荣。

史铁生在《扶轮问路》中强调,“虚荣之错,错不在人有荣耀之心,而在那荣耀总是趋同于外在的优越。”

真正强大独立的人,不需要通过炫耀获得别人的肯定。

越是虚荣的人,内心越是脆弱,反而更容易受到伤害。



这两天看到一则新闻:

在一趟开往上海的火车上,一位女乘客强占他人座位不肯归还。

在争吵过程中,她一边看不起同车的其他乘客,还一直强调“我大衣两千多……”

当没有人响应她,反而处处责怪她的时候,她的情绪就陷入了崩溃之中,从而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被乘警强行制服。

《扶轮问路》中提道,“大凡价值定向于外在成功者,世界为他准备的就多是无奈。”

他人评价好,心情就好;他人评价差,心情就差。

一个人,把自己的价值感放在他人的评价中时,就注定了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反之,当一个人能坚定远离虚荣,才能在热爱中找到自洽。

叶嘉莹女士,纵然一生专注诗词教育。

她从来没有以此为自己搏名声,也没有与不理解自己的人争辩,而是默默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站在教学第一线,践行理念。

发自内心的热爱,是叶嘉莹女士的精神支柱,也是她人生自洽圆满的最好底气。

若是执念于虚荣之心,只想获得认可,所言所行浮于表面,又如何能获得真诚地称赞呢?



三、远离怨恨,懂得去爱

经典电影《教父》中,老教父临行前留有遗言,“不要恨,恨会使你失去判断。”

他的大儿子桑尼,在老教父出事后,情绪太过激动,怨恨一切伤人的凶手,因此满心报复,忽略了身边最亲近的朋友,惨遭背叛,丢了性命。

怨恨,是蒙在眼前的一块布,会扭曲一个人对生活的认知。

而认知一旦偏离,生活的航向也会随之转向不可预料的境地。

正如《扶轮问路》中史铁生所写的那样,“无论什么事,怨恨一占上风,目光立刻短浅,行为必趋逞强。”

史铁生刚瘫痪的时候,完全不能接受,每日生活在痛苦与怨恨之中,怨天怨地怨自己怨人生。

然而,怨气并没能消除他心中的痛苦,反而让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以至于,他许多年后回想时才恍然警觉,当时痛苦的不只是他自己,还有他的母亲、父亲、朋友,和其他爱着他、关心他的人。



怨恨与爱,是一段感情的两个终点,无法同时到达。

选择了怨恨,生活中必然充满负面情绪,难以排解;

选择了去爱,才能从中汲取正向的生命能量,拥抱新未来。

美国的金斯伯格大法官,身处被严重歧视的年代,不去怨恨,而是用爱和理解,接纳每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是爱的力量,才能说服反歧视案件中的关键人物继续上诉,从而迈出“更改法律中歧视性条款”活动的第一步。

恨,不能让人生活惬意,但爱可以。

《扶轮问路》中对幸福的定义有独特的看法:“高知不如高官,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舒服。”

人生在世,追求的无非就是年老体衰时也能过得开心、过得舒服。

而这一切,看的就是心态。

要学习史铁生在《扶轮问路》中反复书写的态度:

“要把一条困苦频仍的人生(真)路,转变成一条爱愿长存的人生(善)路;把一条无尽无休、颇具荒诞的人生(实)路,转变成热情浪漫、可歌可泣的人生(美)路。”



远离执迷心态,放下即拥有;拒绝虚荣心态,自洽才是真;没有怨恨心态,理解与包容。

愿你我都能鲜衣好食,安生乐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