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商体农
如何“点”“链”成金?
金山一周
刚刚过去的一周,金山格外热闹。
3月26日的《新闻联播》,关注了火热的乐高乐园度假区施工现场;金山“城市美育日”上,“文化进商圈”的模式不仅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更聚集了人气;在亭林镇油车村,五色油菜花迎来最佳观赏期,游客徜徉花海,沉浸于“十八坊集市”与春日农趣之中;枫泾古镇凭借“青春小店”计划吸引年轻人Citywalk,传统水乡与潮流消费产生联动反应……这些片段,金山连缀成了文旅商体农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
当前,“旅游+百业”“百业+旅游”的大融合发展趋势愈发明显。3月26日,我区召开文旅商体农融合发展推进会,释放出强烈信号:金山将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加快文旅商体农主体跨界、要素集成、业态重组,从而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坚持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商业为平台、体育为媒介、农业为特色,推动文旅商体农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联动。”区委书记刘健在会上指出。
近年来,我区在融合发展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去年,全区接待游客1252万人次,同比增长30.6%;旅游综合收入达56.3亿元,同比增长26.2%,但当前,我区文旅商体农融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消费链条短、留客能力弱、品牌辨识度不高、“旺丁不旺财”等问题。
这背后,是融合不够深、体验不够全等现实挑战。针对这些痛点,会议明确提出五大发力方向:提升重点景区能级、打造重点旅游路线、安排重要时间节点、培育重点消费场景、擦亮重点特色品牌。
眼下,金山多个镇、村积极探索“春日经济”,赏花、农事、研学等项目被整合成可延展、可复用的文旅产品,一些点位已初显“以点带面”的聚合效应。但要真正把流量转化为消费,还需在住宿承载、交通接驳、配套服务等链条上下更细的功夫。
枫泾镇兴塔社区公交枢纽新建工程效果图
这其中,交通接驳是关键一环。目前,金山正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例如,枫泾镇兴塔社区公交枢纽建成后,将显著提升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及周边区域的交通服务能力;以乐高乐园为核心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届时将为沪浙两地市民游客提供便利的出行体验。
此外,金山也在融合内容上持续发力,文化、农业、体育等多元要素正加速叠加。依托金山农民画、土布、黑陶等非遗资源,部分镇、村正在尝试将传统文化与文旅活动融合,通过文创集市、非遗工坊、乡村节庆等形式,延伸游客停留时间。我区还加快布局“体育+旅游”新场景,以帆船、马术、马拉松等赛事带动区域热度,通过“赛事即流量”撬动更大消费空间。
体制机制是推动文旅商体农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金山已设立区文旅商体农融合发展办公室,将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健全协同联动的制度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层级的难点堵点问题。
“要围绕文旅‘点’设计消费‘链’,更好把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刘健在会上强调。这意味着,金山不仅要吸引人来,更要让人“愿意来、能留住、会消费”,形成完整的文旅产业闭环和生活场景系统。
文旅商体农的深度融合,不只是一次产业重组,更是一次城市价值重塑。从一朵花开始,从一条公交出发,金山的答案,正在形成。
记者: 陈忆文
编辑:干钰琼
责编:程佳域
审核:陈建军、林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