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给娃测量身高,早上儿子起床后就推到大象身高贴下,认真地给他量了起来。这一量,发现这小子一点身高都没长,吓了一跳,赶紧对了年增长速度,发现在正常范围内,才松了一口气。

长身高,不是每月匀速增长,而是逮准一个节点往上蹿的。就像竹笋拔节,看似悄无声息,实则每天都在积蓄能量。长高有三个关键期——两个高峰期,一个发生在3岁前,另一个是青春期;而3岁到青春期这个阶段呢,是长高的平台期,虽然含金量不如前两个黄金期,却是积蓄能量的好时机,要想突破遗传身高,那也抓住这个白金期才行。



所以,当孩子出现以下5个信号时,说明身高增长放缓了,当爹妈的要赶紧“拉响警报”了,等到定型了,那就太晚了!

1.衣服穿一两年还合身

长身体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费衣服”。去年穿着正好的卫衣,今年袖口应该卡在手腕上方才对。如果你发现孩子衣服穿了一两年都不见短,甚至去年的牛仔裤今年还能露出脚踝,说明生长很有可能停滞了。

2.总比同龄人矮半个头

家长会上看班级合影最扎心——自家娃永远站在队伍第一排,和后排孩子相比仿佛隔着“年龄差”。虽说每个人的发育节奏不同,但如果长期比同龄人矮半个头以上,甚至被误认为低年级学生,就要留心了。



3.一年身高增长不到5厘米

了解孩子长高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每月测量身高,实时掌握其身高动态。若发现孩子连续几个月,身高几乎没有变,或者全年增长不足5厘米(大约比成人手掌短一截),可要引起重视了。

悄悄告诉你一个冷知识,身高在早晚测量时会有1公分左右的差距,测量时建议固定测量时间,比如上个月是早上测的,那这个月以及往后的日子,都在早上测量。

测量时,可能拿尺子在门框上划线,嫌麻烦的话,也可以像我一样在墙上贴个儿童身高贴,早上起来后拿起“大象”往孩子的头顶一移,就能测出来了,超方便。

4.瘦得像根小豆芽

有些娃明明吃得不少,却怎么都挂不上肉,胳膊腿细得像麻秆,小脸也瘦巴巴的。这种情况可能是营养吸收出了问题,吃进去的食物没转化成生长所需的能量,身体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5.胖嘟嘟却不见长个儿

千万别觉得孩子“白白胖胖”就是健康!我见过不少孩子体重超标,但身高却停滞不前。过多的脂肪会干扰生长激素分泌,沉重的身体还会给骨骼带来压力,就像背着沙袋跑步,自然跑不过轻装上阵的孩子。

另外,身高长得快,但体重远超同龄人,也不是什么好事。这种粗壮型的,骨龄一般很容易超前发育,身高会提前封顶。



爱不能只是光说不做,还要表现在行动上。为了让娃长得更高,我们要多做一些功夫,当这些信号出现的时候,就要及早带他看医生,瞧瞧原因出在哪里,然后有的放矢地调整生活习惯,比如:

运动要“上下蹦跶”

想让孩子长高,得选能让身体“拔起来”的运动。每天放学后带娃跳绳200个,周末打打篮球摸摸高,这些弹跳动作就像给骨骼做按摩。游泳更是黄金运动,水流既能减轻关节压力,划水时全身舒展的动作比吊单杠还管用。



营养要“挑三拣四”

别光盯着钙片!早餐喝杯牛奶配鸡蛋,午餐来份清蒸鱼拌菠菜,下午加餐抓把坚果,晚餐豆腐汤里撒点虾皮。记住“三要三不要”:要多喝牛奶少吃糖,多吃深色蔬菜少喝饮料,多啃骨头少碰炸鸡。

睡觉要“黑灯瞎火”

晚上十点后的深度睡眠是生长激素的爆发期,可别让孩子跟着大人熬夜追剧。睡前1小时关掉所有电子屏幕,卧室装上遮光窗帘,床头放个安抚玩偶。小朋友尽量九点半前入睡,初中生也别超过十点半,毕竟生长激素不会等人睡醒了再加班。

孩子的身高就像春天的竹笋,前期积蓄的能量决定了能拔多高。当衣服不再变小、身高增长放缓、体型或瘦或过胖时,就是身体发出的“求助信号”。

抓住骨骺闭合前的关键期,把运动当作成长的跳板,让营养成为生长的燃料,用睡眠积蓄拔节的力量。别等到孩子定型后才后悔,毕竟有些机会,真是过期不候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