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经历的人口结构变化,在人类历史上都不多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一代户占比都涨到 49.5% 了,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更是超过了 60%。

这种 “去家庭化” 的趋势,再加上咱们国家超低的生育率(2023 年才 1.09,在全球都算低的),一下子就把传统 “三世同堂” 的家庭模式给打破了。

上海社科院研究家庭的专家沈奕斐就说:“这可不只是家庭模式变了,更说明原来靠血缘关系联系起来的代际契约体系崩了。”

拿上海来说,这是国内丁克家庭最早出现的地方,现在不少没子女的老人都上年纪了。

73 岁的王先生和 80 岁的老伴,他俩丁克都 40 年了。

以前没孩子拖累,想去哪玩就去哪,想学啥新技能就去学,还能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日子过得很是潇洒。

但岁月不饶人,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差,失能风险也越来越高,“失能以后谁来照顾” 这个难题,就像一把沉甸甸的剑,一直悬在他们头顶。



王先生无奈地说:“年轻时候享受的自由,到晚年可能得付出双倍代价。” 他们家这情况可不是个例,好多丁克老人都面临同样困境,这就把丁克生活模式下,自由和养老保障的矛盾体现得明明白白。

丁克家庭的养老路,实在太难走了。

年轻的时候,因为不用养孩子,手里的钱想咋花就咋花,可也正因为这样,有些家庭没考虑那么长远,没好好规划养老钱。

等年纪大了,要面对养老问题时,才发现钱根本不够。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算了一下,现在 60 岁的老人,得存 280 - 350 万元才能保证中等水平的养老质量,可 80% 的丁克家庭现在存的钱还不到 150 万元。

要是没子女的老人想住高端养老院,一个月得花 1 万多块,这对很多普通丁克家庭来说,根本负担不起。

北京市民政局 2024 年做了个调查,发现 73% 的公立养老机构都要求 “直系亲属担保”,私立高端养老社区有 30% 设置了 “资产证明 + 子女背书” 这两个门槛。这些规定就把丁克群体排除在好的养老资源之外了。

就算是普通养老院,也常因为 “没有子女担保” 这些条件,把丁克老人拒之门外,搞得他们 “有钱花不出去,想住养老院也住不了”,特别尴尬。

国家养老照护这块资源特别缺,统计说护工缺口超过 1300 万,好的养老服务更是供不应求。

丁克老人要是失能了,光靠社区那点服务,或者请个钟点工,根本满足不了日常照护需求。

有些老人没办法,就想试试 “互助养老”,和其他有同样需求的老人互相照顾,可真做起来就发现,每个人情况不一样,精力也有限,很难长期坚持。

还有些经济条件好点的丁克老人,想着去国外养老,国外养老体系可能完善些,可又得面对文化差异、语言不通这些问题,也不轻松。

没子女的老人心里也不好受,容易觉得自己和社会脱节。



平时没人陪,孤独感一直缠着他们。要是生个急病,连个签字、陪床的人都没有,特别无助。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做了追踪研究,发现没子女的老人得抑郁症的概率是传统家庭老人的 2.3 倍,临终前的孤独指数都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 4.7 倍了。

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这自由也就成了一种困境。

好多丁克老人年纪大了回想起来,都挺后悔的,可这时候想生孩子也晚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社会上,可社会支持体系又不太完善,希望一次次落空。

不过到了 2025 年,丁克养老有新希望了。现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推广了,丁克家庭可以利用这个政策,开个个人养老金账户,再配上养老年金险。只要长期、稳定地往里投钱,到晚年就能有稳定收入,就好像钱变成了 “最孝顺的孩子”。

保险金信托也给丁克家庭提供了一种新保障方式。通过信托架构,金融机构能帮老人把财产管好,不用担心子女或者护工把钱占了,保证了老人财产安全和养老钱能好好用。

现在还出了不少新养老模式,给丁克老人更多选择。

比如说酒店式养老,西安 90 岁的蔡奶奶就长期住在酒店,每个月花的钱比住传统养老院少,还能享受到 24 小时贴心服务,日子过得舒服又方便。

跨国养老也越来越受丁克老人欢迎,像泰国、马来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气候好,生活成本也低,成了热门养老地。

在这些地方,一个月花 4000 块左右,就能租到带院子的独栋房子,退休生活过得可悠闲。

“时间银行” 模式在南京、杭州这些地方也开始推行了,就是让年轻点的老人去照顾年纪大的老人,积累服务时长,等自己以后需要照顾了,就能用这些时长换服务,大家互相帮助,都能受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也给丁克养老带来了新希望。



宇树科技这些企业生产的家务机器人,已经能帮忙做些基础护理工作了,像帮老人洗漱、搬东西这些都不在话下。估计未来 5 年,功能更强大的 “陪护型 AI” 就能普及啦,它不仅能陪老人聊天解闷,还能随时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一有问题马上报警。

丁克家庭最好早点在家里装上智能家居,像跌倒监测、远程医疗这些设备,给自己的安全加上多重保障,减少突发风险,让老人能在科技的保护下安安心心度过晚年。

其实不管是丁克家庭还是普通家庭,都得清楚,现在社保养老金替代率越来越低了,光靠国家养老不太现实,而且子女能不能一直照顾老人也不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这种情况在社会上也挺常见的。

所以提前规划、多方面布局才是解决养老难题的关键。有个资深养老规划师就说过:“你晚年过得好不好,就看你中年时候做的决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