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非洲国家尼日尔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突然对中国企业发难,尼日尔军政府以“中国员工工资太高”为由,要求中石油、津德尔炼油厂等企业的三名中国高管48小时内离境,还查封了炼油厂账户,连中资酒店也被吊销了执照。表面上看,这次舆情是因为中国员工月薪高达8678美元,而当地员工只有1200美元,但其实事情远没这么简单。


自2023年尼日尔军政府靠政变上台以来,国库穷得叮当响,当时就找到了中石油借了4亿美元救急,还承诺可以用石油抵债。可一年后到了还钱的日子,军政府不仅赖账还倒打一耙,给中企加征了1.3亿美元的税款,还用“薪资不公”的借口驱逐了中国高管。

此外,尼日尔石油部长奥马鲁还抱怨说,中国员工挣的工资是本地人的七倍多,可是数据显示,尼日尔人均年收入仅630美元,当地员工月薪1200美元这个数字,已经算是“高薪”了,军政府怎么不说中国工程师顶着50℃高温修设备,还得提防极端组织袭击呢?这纯属他们避重就轻的借口罢了。

其实,军政府这回应该是盯上了中企手里的石油资源,因为在过去22年间,中国企业在尼日尔砸下了重金,建油田、铺输油管道,把石油产业做成尼日尔的经济支柱,现在石油的年产值占到了尼日尔全国GDP的10%,税收贡献则有八分之一那么多。但军政府眼红了,想把中企利润分成从15%提到30%,甚至企图直接“接管”油田。


结果呢?中企技术人员一撤,油田产量暴跌了80%、输油管道瘫痪,尼日尔七成燃油供应都中断了,柴油价格更是疯涨,加油站大排长龙,连运货的卡车都趴了窝。更难受的是,财政收入锐减的话,公务员都发不起工资了,军政府这才发现,找借口赶走中企容易,但油井阀门怎么开?设备坏了谁来修?尼日尔根本没有操作运营石油产业的技术。

这场闹剧给中国企业上了一课。其一,在海外投资,防政变可是太难了,尼日尔独立短短65年来就政变了4次,虽然中尼22年来在油气领域一直保持着良好合作,但还是要提前提防所在国政局变化;其二,就是在借贷合同方面不要留漏洞,比如借钱还是需要押实物担保的,否则就跟尼日尔军政府这次一样,说赖账就赖账,嘴里还一堆借口;其三,核心技术绝对是要掌握在手中的,这次别看尼日尔军政府很狂,但中企一撤,他们的油田必然会瘫痪大部分,到时候还是要求中国。


这场闹剧,恐怕不会那么容易收场了,因为中方态度就算再好,那4亿美元欠款肯定一分都不能少,而且还要赔偿停工损失。军政府如果还这样“又穷又横”,那自身经济和财政肯定会扛不住的,如果低头合作的话,或许还能靠中国技术重启石油产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