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期间,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实施的"毁灭性制裁",不仅冻结了俄央行3000亿美元外储,更将7家主要银行剔除SWIFT系统。这种"金融核爆"式制裁给全球经济体系带来的震荡余波未平。如今,随着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也开始未雨绸缪。据环球网25日消息,中国于24日正式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以法律形式构建起应对外部制裁的系统性防御体系。这部法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大国竞争的战略博弈中,正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塑造规则。

面对美西方持续升级的制裁大棒,中国在过去五年间经历了从个案反制到体系化应对的转变。2021年《反外国制裁法》的颁布,确立了反制外国单边制裁的法律框架。此次国务院新规进一步细化实施细则,将冻结范围扩展至现金、股权、知识产权等12类资产,并针对教育、科技、环保等10大领域设置交易限制。这种法律工具箱的完善,与俄罗斯在制裁初期暴露的法律体系漏洞形成鲜明对比。



以华为公司遭遇的芯片制裁为例,美国通过《出口管制条例》对半导体产业实施"长臂管辖",导致华为消费电子业务遭受重创。新出台的反制裁法规明确规定,对违反中国法律的外国实体可实施"对等反制",包括禁止其在中国境内进行投资并购、限制数据跨境流动等。这种法律威慑的建立,为中国企业应对类似风险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下,美西方频繁使用制裁工具已引发国际社会广泛担忧。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2024年全球范围内的单边制裁措施同比增加23%,涉及国家和地区达127个。中国反制裁法的实施,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应对霸权主义的新选项。法律中"禁止或者限制向其提供数据、个人信息"的条款,直击美西方数字霸权的命门。当前美国通过"云法案"强制要求科技企业提供跨境数据,形成新型数字殖民体系。中国此举不仅为自身数据安全筑起防火墙,更为发展中国家维护数字主权提供了法律模板。正如巴西前财长帕洛尼所言:"中国的反制裁法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治理的游戏规则。"



随着中美贸易战升级,两国在科技、金融、供应链等领域的竞争已进入深水区。中国反制裁法的出台,恰逢美国国会审议《2025年战略竞争法案》,该法案拟拨款500亿美元用于对华科技封锁。这种法律层面的"攻防对决",预示着大国竞争将进入制度博弈的新阶段,法律中"冻结知识产权"的条款具有特殊战略意义。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专利申请国,但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仍存在"卡脖子"问题。通过法律手段限制特定知识产权交易,既能保护国内创新成果,又可在关键领域形成谈判筹码。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展现了中国在科技竞争中的智慧。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当下,中国反制裁法的实施绝非权宜之计,而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制度创新。它既为全面摊牌应对单边制裁提供了法律盾牌,更为推动国际治理体系改革注入了中国方案。



随着中美战略博弈进入"规则竞争"新阶段,这部法律的深远影响,或将如同WTO规则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一样,深刻改变21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正以法律为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开辟新战场和一切必要准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