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成为江苏省“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地区以来,盐城市亭湖区以“规范化、数字化、精品化”为三大抓手,创新实施“乡村著名行动”,探索出一条以地名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为乡村发展注入文化活力与治理动能,形成可推广的“亭湖经验”。 规范化筑基:破解管理难题,构建长效机制亭湖区建立“政府主导、专家赋能、社会协同”三级联动机制,制定《亭湖区地名管理细则》,明确9类38项标准,累计审核地名命名申请126件,否决不规范命名23件。针对“有地无名、有名无标”等问题,通过“清单化”整治规范无名道路47条,增设路标125处,设计融合丹顶鹤、枯枝牡丹等地域元素的特色标志,形成“一镇一风格”标识体系,获评省级“美丽乡村路标示范案例”。同时,设立“地名议事亭”23个,通过群众协商采纳命名建议37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数字化赋能:科技助力服务,打造智慧乡村依托遥感测绘和GIS技术,亭湖区完成5100条地名信息采集上图,编制《亭湖区地名名录册》,实现“一村一档、一路一码”。创新“二维码+”应用,为每条道路赋予“数字身份证”,群众扫码即可获取导航、文化故事等信息,建成智能地名标志242个,覆盖导航、语音播报等便民功能。此外,开发“地名二维码管理平台”,打通8个部门数据接口,实现门牌信息、公共服务等“一码共享”,构建城乡治理新格局。 精品化提质:深挖文化底蕴,激活文旅经济亭湖区通过地名故事征集出版《优秀地名故事汇编》,恢复“元亨路”“新灶路”等历史地名,保留乡村记忆。结合红色文化、湿地资源与农事体验,设计革命精神体验路线、自然遗产旅游线等精品文旅路线。同时,开发“鹤文化”主题雕塑、复刻版老盐城地图丝巾等文创产品,推动“盐东羊角椒”等农产品品牌升级,将地名文化转化为经济动能。 文化为魂,振兴有路“地名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坐标’与‘经济密码’。”亭湖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通过“三化”协同推进,当地实现了地名服务从“管理”向“治理”、从“工具”向“文化”的跨越,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未来,亭湖区将继续深化地名文化资源挖掘,助力乡村产业与文化的双向奔赴。 (严亭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