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刊


种植秧苗。


电力服务。

□文/摄 王博 本报记者 潘宏宇

一项项扎实的举措、一个个看得见的变化、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汇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垦地融合发展画卷。

繁忙的春天,带来诸多新气象。“两驾马车一股劲”,融合共建、协同发展,友谊县与友谊农场携手合作,走出了铿锵有力的新步伐。

“垦地融合是个新课题,也是垦地双方正在联手书写的一篇大文章。在城乡融合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友谊县和友谊农场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提高政策协同、加强产业合作、推进资源整合。”友谊县委书记李伟说。

共筑垦地融合新高地,共谱乡村振兴新乐章。处于特殊地理、体制、背景下的友谊县解放思想、主动作为,与友谊农场双向奔赴,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推进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县场“双轮驱动”协同发展,为全省垦地合作提供了卓有成效、可借鉴的“友谊方案”。

县场联动 赋能发展强活力

春风送暖,在中船(友谊)300MW风电项目现场,技术人员正进行最后的地质勘探测绘,友谊县首个新能源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3月,双鸭山市与北大荒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友谊县迅速启动‘县场联动’机制,召开紧急联席会议与友谊农场达成共建共识,全力加速项目用地审批上报。”友谊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李金章介绍,该风电项目作为场县融合示范工程,北大荒集团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开展实地踏勘,推动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为破除制约县场融合协同发展的思想束缚,友谊县坚持在思想层面破题,优化健全工作机制。

坚持工作机制联动。研究制定《友谊县场融合发展联动机制》、建立县场联席会议及重大事项交流通报制度,由县场双方主要领导挂帅,成立县场联席会议工作领导小组,本着“大事共商、责任共担、发展共促、稳定共抓、风险共防、生态共保、城乡共建、文化共创、成果共享”原则,协调推进涉及县场双方共同利益的大事要事17件,切实提高融合“同步率”,解决沟通不畅导致的工作进展滞后问题。

坚持班子队伍联建。坚持“用垦区人办垦区事”,在全市率先完成乡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46个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实现“一肩挑”。坚持“抓早抓好抓实”原则,做好农垦改革后乡(镇)领导班子首次换届,乡镇班子结构持续优化。

齐抓共管 乡村治理换新颜

近日,友谊县东建乡干部们为辖区内的友谊县欣然商贸有限公司送来大米销售款。“东建乡政府和友谊农场第四管理区对我们的帮助真是太大了,解决了企业大难题!”公司经理姚玉霞感激地说。他们种植的富硒大米质量很好,但销路受阻,产品积压。东建乡干部和管理区领导得知后,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帮助找销路,并推荐他们参加展销会,提升产品知名度。

在县场联合引导和党员服务下,东建乡联合友谊农场第四管理区积极帮助农户开拓致富门路,并引领农户开展育秧大棚二次利用,为村民拓宽创收渠道。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美的乡亲们切身感受到了“县场一家亲”。

以助推农场加快企业化进程为全局落脚点,坚持同频共振,深入实施县场“筑牢红色引领、盘活金色产业、守护绿色生态、共筑橙色乡风、夯实蓝色治理”五色党建工程,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提升。

“互学+互促”,搭建经验交流展示台。探索干部“互挂”模式,县场每年分别选派5名有能力、有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双向挂职锻炼,实现县场年轻干部培养共育共抓的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已开展3轮县场干部互挂,并根据挂职期满考核结果,提拔重用了4名表现较为突出的年轻干部。创新推行“政编企用”模式,通过选派和定向招引的8名专业人才到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友谊农场有限公司驻企锻炼,为县场融合搭建起人才桥梁。

“实践+实效”,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积极倡导“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理念,建立县场“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双联机制,以乡镇机关、煤矿和林场为主体组成连心、暖心和贴心三支志愿服务队,以“助人自助”为理念,创办“时间银行”,采取“积分换购”方式,有效转化志愿服务成果。

优势互补 强村富民产业兴

“硬化路修了,边沟干净了,路灯也亮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兴盛乡东胜村村民刘金胜说,县场两把“扇子”扇“一把火”,农民增收有了着落,人居环境有了改善,百姓生活有了新变化。

在推动融合发展中,友谊县委提出“党建联盟”,以党建引领县场融合,各级党组织纷纷响应,用实际行动强化县场联动,发展民生事业造福一方百姓。三年来,硬化路面26.58公里,农村路网提升行动基本完成。同时安装路灯240余盏,修缮广场5处,清理边沟36700延长米。广大群众享受到了县场合作带来的一个个红利。

“县场先后投入160余万元,联合包保推进农村公厕项目建设,重点对7个村的公厕实施改造。”友谊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县场合力实施春季乡村人居环境攻坚行动,探索实施人居环境卫生服务外包运行模式,不断健全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管护机制,巩固扩大乡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成果,确保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友谊县场双方始终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手扶持”的原则,积极向上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300余万元,合力实施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配套基础设施、农机采购、供水管网改造、禽畜粪污收集改造等10个项目建设,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实施“村财乡管”模式,完善配套体系,向上争取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350万元,稳步推进7个村集体经济项目投产达效;利用群众房前院后闲置土地,发展壮大庭院经济,重点打造“五小园”庭院经济生态板块,进一步把庭院的经济性与多样性、观赏性结合起来,带动村民增收,鼓足村民钱袋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