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2025中关村论坛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大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主题,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指导,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关村石景山园管委会区科委、中关村建投、中关村智酷、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等机构共同承办,来自全国高校、企业、政府园区及科技服务机构及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出席大会。此次活动也是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大会首次加入中关村论坛,成为中关村论坛重要配套活动之一。


舒华


王培章


王建华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颖捷、石景山区政府副区长于杰出席会议并致辞。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原司长雷朝滋现场发表主旨报告,大会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主持。活动现场发布了400余项校企合作成果、300余项行业企业需求和应用场景,并在现场揭牌成立了一批由校企合作共建的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有力促进了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卢建军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发表主旨报告,重点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具体经验和做法。西安交通大学从2021年起开始积极探索以企业主导的产教深度融合为突破口,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良性循环,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难题。卢建军强调,企业主导的产教融合要从科技创新决策、科研组织、研发投入等方面明确企业主导的定义内涵,校企双方要回答怎么融合、在哪融合和如何实现深度融合的问题。西安交通大学以打造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创新引擎为目标,实施“6352”工程汇聚创新资源,着力建立“1121”模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示范区。以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上取得丰硕成果。


尤政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以“加强有组织科技创新,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为题发表主旨报告。尤政介绍,华中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在新时代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要明确战略导向,聚焦国家需求,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从产学研合作到知识产权培育、成果转化,进而推动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已经和华为、国家电网、三峡集团等企业达成深度产学研合作,有力支撑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和成果转化工作。尤政校长详细阐释了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2.0模式,该模式创新性采用三个1/3目标。首个1/3是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要解决企业发展中核心技术欠缺的问题;第二个1/3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把学校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注入到企业,改变目前企业的产业化水平;第三个1/3,是要共同勇闯“无人区”,按照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真正做到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


雷朝滋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原司长雷朝滋发表了题为“加强企业主导的校企协同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雷朝滋在报告中强调,推动有组织科研,就需要高校根据国家发展需求组织团队开展攻关,要坚定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国家战略的理念,坚持科研项目、团队、平台一体化部署,以有组织科研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2年6月22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计划的通知》,推动高校与企业强化创新合作。为切实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工作长效机制,促进企业与高校有组织、常态化对接,在教育部科技司等相关部门支持下,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发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作为首批共创单位,共同发起设立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平台组织了400余项产学研合作成果在大会上发布。其中由清华大学与北京市燃气集团等企业合作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研发了全球首套全尺寸城市生命线多灾种大型科学装置,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北京、深圳、合肥和澳门等 75 个城市实现应用,近3年为社会创造超 50亿元经济收益。

  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运营平台,中关村建投现场发布了《科技园区赋能产学研协同暨企业产学研需求》,梳理筛选了几百项行业企业需求和应用场景,这些需求不仅关注技术本身,还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市场定位、产品规划以及行业竞争态势等信息,确保准确性和前瞻性,使企业需求与高校科研资源精准匹配,科研成果也能更贴合市场实际。中关村建投通过搭建企业需求库、建设专业园区赋能产学研协同合作落地、提供多维度支持举措等多种方式,构建起全链条、全要素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还通过旗下园区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校企签约


校企签约


校企签约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校企重大签约活动,华中科技大学与中海油服现场签约共建“石油测井装备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共同攻关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中面临的高温热管理、微弱信号采集、液压系统可靠性重大技术挑战。西安交通大学与联想集团签约合作共建“智慧行业联合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开展师 - 机 - 生混合增强在线教育新模式,攻克智能教育行业关键技术难题,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服务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助力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北方工业大学与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现场签约校企地,共建“智能网联交通产学研协同育人基地”,聚焦车联网、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在智慧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服务于北京市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大模型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


联合实验室揭牌

  活动现场,还揭牌成立了一批由校企合作共建的产学研联合实验室,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是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满足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各方资源和创新力量,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模式和新机制,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会上,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高校、企业代表也做了精彩发言,从政产学研不同主体,共同探讨了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和新路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