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仍然在世的越南老兵对于这一场战役几乎闭口不谈,不是因为越兵惨败,而是因为这场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惨痛、恐惧。
化为一片焦土的战场上,横七竖八躺着好几具越军的尸体,有些已经皮开肉绽,看不出来原来的模样;
有一些变成残肢败体,暗红色的血液凝固在身体破损的地方,混合着泥土和污渍,一点一滴地往下落着。
战场后面,一个个越军犹豫地站立着,他们睁大着双眼,连同胞们的尸体都不敢拖回去。
因为这场战役双方力量对比实在过于悬殊,所以越军的伤亡格外惨烈,这场战役也变成所有越南老兵心中永远的痛。
但是,这完全是越军咎由自取,越军来犯,我军为了保卫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一定会毫不留情地发起反击,越军必定要在华夏的脚下栽跟头!
战争起源
1984年7月13日,新华社的报纸卖得十分紧俏,在国内,大家都很关注中国与越南的战事,每天翘首以盼地望着报童到来的方向。
“新闻,新闻,云南边防遭遇越军……”报童的声音响起,大街小巷的人们纷纷探出头来,对着报童的方向伸出手去。
“哎!真是可恶啊!趁着大雾进攻我军的防御阵地!”一个抢先买到报纸的老人拄着拐杖,赤红着脸,对着报纸大声嚷嚷着。
“那又怎么样!越军终会自作自受的!”不知道哪里传来的声音。
“解放军好样的!你们看,一个越军也没有放进来!”另外一个拿到报纸的人兴奋地说。
这则记录在新华社报纸上的战事是这样起源的——1984年7月12日,凌晨5点左右,越军以师规模的兵力悄悄摸到我军防御工事旁,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这些越兵趁着大雾的天气,悄悄兵分多路向老山和八里河东山地区靠近,他们此行,是为了打解放军一个措手不及,试图将不利的战局扭转过去。
完全漆黑的夜空中,只有越军的眼睛发出狡黠的光。
当越军的脚步渐渐靠近我军阵营时,一发发炮弹直冲我军阵营发射而出!
刚刚蒙蒙亮的天空瞬间被一片火光和爆炸照亮,解放军的阵营里传出一阵慌乱的声音。
“成了!成了!”一个越军迈着轻快的步伐,三步并作一步地向着解放军的阵营狂奔而去,他耳边是呼啸的风、颤抖的雾和越军狂傲的大笑声。
这群越军认为自己出其不意的战术已经成功,受到袭击的解放军一时半会不能恢复,眼前的这座堡垒看上去是如此脆弱不堪!
越军的脚步更近了,他们发射了更多的炮弹掩护步兵前进,他们红着眼,粗着脖子,一个劲地向着解放军的堡垒冲去。
正当他们看见胜利的曙光时,一片片黑压压、沉甸甸的炮弹向他们发射回来。
乌黑的炮弹甚至将天空笼罩,看着铺天盖地压过来的炮弹,越军一个个呆若木鸡,没有人想着逃跑,也没有人想着呼喊,他们被眼前这样绚丽而危险的景象吓得呆在原地。
刹那之间——
解放军反攻了!
松毛岭战役
守卫在我国云南边防的解放军战士们,在看见越军进入我方攻击范围时,就已经紧紧盯着他们,他们静静地等着,等待一个最好的机会。
若要出手,必定要让敌人胆战心惊!
当敌人一波接着一波来到最优攻击界限点时,解放军的炮火拉响了。
16个炮兵营万箭齐发,带着火花的炮弹从天空中直直掉落下来,无比强大的火力压得越军喘不过气。
但是瞬间而来的炮弹还没有把越军吓破胆,他们在惊讶解放军随机应变的速度之外,又试图以“人海战术”将解放军的防御工事攻破。
越军采取的是以正面突破为主,两翼牵制为辅,以解放军阵营中心为主要目标,使用偷袭加强攻的方法,试图将战局扭转。
一波接着一波的越军涌上去,他们身后是等待上阵的士兵,他们身前是已经被轰成碎片的残肢,越军已经丧失了理智,只顾着一个劲儿地往前冲。
149团进攻的目标是老山地区,876团和174团的目标是那拉方向,141团和266团向着八里河东山方向前进,配合步兵行动的是越军的198特工团和821特工团各一部。
越军的目标很明确,他们想要占领盘龙江西岸的那拉地区,妄图以此为据点,重新占领被我军已经收复的老山地区。
为了这一次战役能够胜利,这些在阵地里冲锋陷阵的越军下了破水沉舟的勇气。
他们不顾热带山岳地形不适合进攻的现状,执意在林地里向解放军发动进攻。
这样的做法,让越军陷入极其不利的境地,因为林地的道路稀少,不利于兵力展开,士兵们都挤在一块狭小的地方。
对于这个局面,越军上司只说了四个字:“我们有人。”
越军试图以人海战术,用生命开出一条血路。
几个参战的越军团分别来自312师、316师、356师,他们乌压压地冲向我军8公里的防御正面上。
我方军队是如何应敌的呢?
在越军还没有来到我方阵营前,具有纵深火力、绵密防护的炮弹网已经布下。
防御线的前端由14军炮兵指挥所负责,他们在防御线设置了3道阻拦设施;清水到河江公路范围由40师炮兵指挥所负责,一共设置了19个阻拦点;16个师属以上炮兵营作为衔接点,和上述部队一起组成坚不可摧的防御网。
这样的部署使得越军无论从哪方进攻,都只能直面我军的炮火防御工事。
在这场由越军首先挑起的战役中,他们毫无防御工事依托,使用徒步的方式进攻,他们面临的,只能是炮火!
如同海啸一般的炮弹砸在地上,摧毁的不仅是越军“MB84”的进攻计划,更是消灭了他们的斗志。
光是由炮火歼灭的敌人就占据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仅仅14个小时内我军就消耗炮弹1261吨,越军眼前的无疑是一片刀山火海。
越军对于这次战役,本来是打算一雪前耻,占领土地,但没想到这场战役之后的越军,却对解放军生出了恐惧,他们不敢再面对解放军。
很多从这场战役中退下来的老兵直到现在依旧心有余悸,他们对这件事情闭口不言,不是因为羞愧,而是因为害怕!
越兵回忆
356师的老兵回忆起那一次战役,仍然感到后怕,他苍老的脸庞不住地抖动着,仿佛回到了那一片熊熊燃烧的火海之中,他回忆道:
我记得当年我们356师有2个团参加了这次战斗,我们刚出发的时候是多么风光,我们认为一定会胜利。但是谁知道呢?一场对战就让我们损失了整整2000人,那个场面我至今不敢回忆。
打完仗后,我的眼睛都被鲜血和泥土糊住,很幸运,这些血液都不是我自己的,它们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可能是刚刚站在我身边的人,可能是前面不远处被炸成碎片的人。
2000人的损失不是说着玩玩的,一片片的尸体让人看着沉重、恐惧,我们的师长也在这次战役后有了一个新外号,叫做——点王。
点王,就是点尸体的大王。
312师的老兵也对这次战役印象深刻,他对整个队伍的人都有感情,但是最后整个队伍只剩他一个人还活着,他说:
很多人比较幸运,他们的尸体被运回了家乡,还能回到土生土长的地方。大部分人的身体已经没有办法被找到了,埋在了高地那里,可能变成了碎片,可能已经变成了那里的泥土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冲上去一个接一个地把兄弟们的身体抬回来,后面也渐渐地麻木了,横竖都只是一堆躯壳了,再拼了命地上去抬,也没有意义了。
虽然解放军后面让我们去抬尸体,但是也没有人敢去了,因为即使炮火已经停了,但是那种恐惧已经刻入心底了。
316师的老兵对这场战役也有记忆,他的表情格外凝重,但是声音却出奇地平静,他回忆道:
我们316师只有174团参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伤亡少。一起去的弟兄们,有的残疾了,有的疯了,不过能回来已经很不错了,很多人都回不来了。
很多村,最后只盼回去一个兵蛋子。
如果你亲眼看过这样的场景,那么也会相信我的话——在那样血红色的场景里,就连土地都变成血红色的,因为炮弹被源源不断地抛洒下来,所以地面不停地震动。
刚刚被旁边的炮弹炸出好几十米,这里的炮弹又响起来,两个耳朵已经听不见声音了,只能看见泥土、血液、红色的空气……
我能回来,不是因为炮弹不够多,而是因为我站在后排,还有周旋的余地。
直到后面,我还参加搬运伤兵、抬出尸体的活,太多了,到后面直接麻木了。
在这场名为松毛岭大战的战役里,越南仅仅316师就有2000多人的伤亡,而174团则是有去无回,全部把兵力消耗在炮火之中。
虽然战争是血腥的,但是这场战役是一场漂亮的反击战!越南兴不义之师进攻中国,我军自然要发起反击,不让任何敌人亵渎中国的领土。
当年的中国虽然刚刚起步,一切都还在温饱线中挣扎,但是我们中国人已经独立起来,已经站了起来,不可能再让其他国家站在我们的头上撒野。
无论是抗美援朝时的美军,还是越南来袭我方边界。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参考资料:
奇闻呀网《越军老兵回忆老山松毛岭惨败,有的团几乎打光,很多尸体收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