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不久前,河北省唐山市金中方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经评审中标了石家庄市某水利项目一个标段。这场竞标采用的是“双盲”评审,投标方不到场,所有程序“一网通办”,参加评审的专家随机抽取,彼此不见面。

“双盲”评审是石家庄市从2021年开始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领域率先实施的招投标评审改革,通过专家盲抽、技术盲评、分散评标、远程评标、全程网办等举措,努力营造更加公平公正、规范高效、阳光透明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2024年9月,石家庄市“探索推进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

与金中方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一样,中通建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同样是“双盲”评审的受益者,2024年10月中标某大学学生公寓建设施工项目,从投标公告发布,到中标结果公示,前后不到1个月时间。公司投标专员康华说,过去评标要提前赶往当地,甚至通宵准备材料,繁琐且耗费精力。“双盲”评审不仅标书改为电子化,还可以远程编写、递交,评标也是通过石家庄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的评标系统在线上进行,企业不需要到场。

“评标前,系统随机抽取评标专家,不显示姓名、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实现盲抽。评标时,专家不知道评谁的标,且采取招标人评标代表与社会专家不同区域评标、专家单人单间分散评标等措施,从制度上减少人为干预,实现技术标暗标盲评。”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科科长王利强说,作为政府采购的两种主要方式,石家庄在公开招标和竞争性磋商上已实现“双盲”评审。截至目前,石家庄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实施“双盲”评审项目逾7000个。2023年8月份以来,民营企业中标率达84.5%。

为进一步增强评标的专业性和公正性,石家庄市还探索远程异地评标模式,依托远程异地评标协调系统,与省内外多地建立了异地评标协作机制。

“双盲”评审改革不仅让招投标更加透明、公正,对企业而言,还带来程序上的便捷和成本的降低。

在推进“双盲”评审改革过程中,石家庄市打通全程电子化交易“最后一公里”,实行招标投标全程网办,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合同签订等事项“一网通办”。

“以前参加投标时,我们要提前打印多份标书,赶上临时要修改,还得全盘重来,费时费力。”河北华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商务部经理陈丽娜说,自从招投标全程网办后,标书实现电子化,编写、递交标书等工作在线上就能完成,每次仅制作、打印标书的费用就能省下不少。

除了标书制作费,招投标服务费也免了。随着“双盲”评审改革的深化,石家庄市将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统一纳入石家庄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企业可免费使用政府自建的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每年为经营主体节省第三方交易平台使用费2000万元以上。

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石家庄市还全面推行以投标承诺书替代投标保证金(包括保函、保险),有效降低企业投标成本。

石家庄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经营开发部部长孙义猛说,以前,企业在投标前需要交纳投标保证金,等到投标结束才返还。“投的标越多,缴纳的保证金就越多,像我们这样的工程建设企业,一年下来至少要交近2000万的保证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资金周转。”孙义猛说,如今投标承诺书可以替代投标保证金,对企业而言真正降低了投标成本。

在“双盲”评审改革中,石家庄还在河北省率先建成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档案系统,实现评标活动的音视频和评审过程的电子档案全记录,实现归档、保管、调阅自动化和电子化,确保交易记录来源可溯、去向可查,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规范、透明。

下一步,石家庄市将进一步提升交易电子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持续深化“双盲”评审改革,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不断激发市场经济新活力。 (经济日报记者 王胜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