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单,战国时期齐国名将,以智勇双全著称。他本为齐国临淄市场的小吏(市掾),却在国家存亡之际力挽狂澜,以火牛阵奇谋击败燕军,收复七十余城,使濒临灭亡的齐国得以复兴。
其军事才能与战略智慧被后世誉为“以弱胜强”的典范,唐朝时更被列入武庙七十二名将之列,与白起、王翦等名将齐名。
一、崛起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为报齐国灭燕之仇(前314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攻占燕都),联合秦、赵、魏、韩组成五国联军,以名将乐毅为统帅大举伐齐。齐军主力在济西之战中惨败,都城临淄沦陷,齐湣王逃亡莒城被杀,齐国仅剩即墨(今山东平度)与莒城两座孤城。
此时,田单尚为临淄市场的小官。燕军攻入临淄时,他携族人逃往安平,并提前将车轴锯短、包裹铁皮。
逃亡途中,普通百姓车辆因轴长碰撞损毁,而田单家族因改装车辆得以脱险,此举使其在即墨民众中树立威信。
燕军围攻即墨时,守城大夫战死,城中无主,民众推举田单为将,开启了他力挽狂澜的征程。
二、复国
田单临危受命后,面对乐毅率领的燕军精锐,采取了一系列心理战与战术创新,逐步扭转战局。
田单利用燕惠王与乐毅的旧怨(惠王为太子时曾与乐毅不和),散布谣言称乐毅久攻即墨是因欲自立为齐王。燕惠王中计,派骑劫取代乐毅。乐毅被迫投奔赵国,燕军士气骤降,为齐军反攻创造契机。
接下来,田单开始反攻准备。他命即墨民众饭前祭祖,吸引飞鸟盘旋,宣称“天神下凡相助”,并假借一名士兵为“神师”,以此凝聚军心。
同时,他故意散布齐人畏惧燕军“割鼻”“掘墓”,诱使燕军割俘虏鼻子、掘齐人祖坟焚烧。即墨军民目睹惨状,悲愤交加,士气大振,誓死抗敌。
为了进一步让燕军放松警惕,田单派使者向燕军假意投降,并贿赂燕将请求保护城中富豪。燕军信以为真,彻底放松警惕。
一切准备就绪后,田单征集千余头牛,披五彩龙纹绢衣,角绑利刃,尾系浸油苇草。趁夜点燃牛尾,火牛狂冲向燕军营地,五千精兵紧随其后,城中老弱击器呐喊。
燕军猝不及防,以为“神兵天降”,主将骑劫阵亡,全军溃败。齐军乘胜追击,七十余城相继收复。
田单的战术融合了心理战、情报战与奇袭战术,其火牛阵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后世兵家评价其“兵以正合,以奇胜”,强调出其不意的战略价值。
三、遭嫉
即墨之战后,齐襄王(湣王之子)复国,田单被封为安平君,官至相国。然而,齐国经此重创,国力大损,再难恢复战国初期霸主地位。
田单虽功高,却遭齐王猜忌。公元前265年,他被迫投奔赵国,任赵相,率军攻燕、韩,屡建战功,封“都平君”。
田单以市吏之身救亡图存,其事迹被《史记》等史书记载,成为“逆境翻盘”的象征。唐朝武庙尊其为七十二名将之一,与孙武、吴起并列。清代学者王夫之称其“智勇兼备,挽狂澜于既倒”。
其军事智慧至今仍被研究:
以弱制强:通过分化敌军、凝聚民心实现资源劣势下的逆转;
创新战术:火牛阵开创了动物战法的先河;
心理操纵:利用迷信与仇恨激发战斗力,展现战争中的“攻心为上”。
田单的故事,不仅是个人英雄的史诗,更是战国时代谋略与勇气的缩影。他以超凡的智慧与胆识,在即墨之战中书写了“绝地求生”的传奇,为后世留下“田单复齐”的不朽篇章。其战术创新与战略思维,至今仍为军事史研究者所推崇。
▼今日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