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词牌简介
画堂春,词牌名。以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为正体,押平韵,双调47字,前段4句4平韵,后段4句3平韵 。
画堂春,最初见《淮海居士长短句》。因为秦观词中有“画屏”字样,所以有了画堂春这样的词牌。
又,唐时豪贵之家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厅堂都叫画堂。白居易《三月三日诗》中有诗句“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到薜能《赠韦氏歌人》中诗句“一曲新声惨画堂,可能心事忆周郎”。“画堂”似乎已经是一种曲调了,该曲调的名称可能即由此来。
清沈谦词有“万峰攒翠”句,故又名《万峰攒翠》。王诜词名《画堂春令》。
二、词牌格律及例词:
正体:
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以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为代表。
格律对照例词:《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花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变体一: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以谢懋《画堂春·西风庭院雨垂垂》为代表。此词前段第二句五字,较秦词减一字。
格律对照例词:《画堂春·西风庭院雨垂垂》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
西风庭院雨垂垂。黄花秋闰迟。已凉天气未寒时。才褪单衣。
睡起枕痕犹在,鬓松钗压云低。玉奁重拂淡胭脂。青入双眉。
变体二:
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以赵长卿《画堂春·小亭烟柳水溶溶》为代表。此词后段第二句七字,较秦词添一字。
格律对照例词:《画堂春·小亭烟柳水溶溶》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
小亭烟柳水溶溶,野花白白红红。恼人池上晚来风。吹损春容。
又是清明天气,记当年、小院相逢。凭阑幽思几千重。残杏香中。
变体三:
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以黄庭坚《画堂春·摩围小隐枕蛮江》为代表。此词前后段结句皆五字,较秦词各添一字。张先“外湖莲子”词与此同。
格律对照例词:《画堂春·摩围小隐枕蛮江》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摩围小隐枕蛮江,蛛丝闲锁晴窗。水风山影上修廊。不到晚来凉。
相伴蝶穿花径,独飞鸥舞溪光。不因送客下绳床。添火炷炉香。
变体四:
双调四十九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以赵长卿《画堂春·当时巧笑记相逢》为代表。此词换头二句皆七字,多押一韵,较秦词添二字。
格律对照例词:《画堂春·当时巧笑记相逢》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
当时巧笑记相逢。玉梅枝上玲珑。酒杯流处已愁浓。寒雁摩空。
去程无计更从容。到归来、好事匆匆。一时分付不言中。此恨难穷。
三、词牌特点:
1、正体全词7674,6674句式,词调和缓,适合抒发和婉、明快的感情。不适合抒发激烈、豪气的感情。
2、正体过片六字句古人有作对偶处理的现象,我们具体写作时是否对仗,可以视作品内容而定。
四、例词赏析:
画堂春 落红铺径水平池
宋·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译文: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春水溢满了池塘。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杨柳那边,她独自登上了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对着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无语,扔掉了手中的花儿,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她这满心的对春光的一往情深,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
赏析:秦观的这首词很精巧,让人感觉不像出自男子之手。描写了精美的春归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是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写来句句景语、情语。清秀柔美,深美婉约。
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再写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
*本文综合来源于网络,编辑:拾一
更多详情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