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全的认识,是迈向安全实践的第一步。起初,我们对安全的认知可能源自于外部的教育、他人的经验分享或是一些偶发事件的触动。学校里的安全教育课程,父母长辈的反复叮嘱,让我们初步了解到诸如交通安全、用火用电安全等基础知识。例如,老师会通过图片、视频展示交通事故的惨烈场景,让我们明白闯红灯、不遵守交通规则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在脑海中建立起交通安全的概念。
在职场中,新员工入职培训时,会详细学习工作场所的安全规范、设备操作的安全要点等内容。从认识到机器运转可能夹伤手指,到了解化学品泄漏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我们开始意识到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它与我们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这种认识是一种启蒙,让我们对周围潜在的危险有了警觉,为后续的行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当对安全的认识达到一定深度,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自觉遵守意味着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日常行为习惯中,不需要外界的监督和提醒,就能下意识地做出符合安全要求的选择。在马路上,即使没有交警的监管,我们也会自觉等待绿灯亮起再过马路,因为我们深知闯红灯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生命危险。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定期检查维护,也是因为我们从内心认同这些安全措施是保障自身和同事安全的必要手段。
这种自觉遵守不仅体现在个人行为上,还能在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当身边的人都自觉遵守安全规定时,会对个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在一个企业中,如果有着一个良好的安全习惯氛围,那么每一个新入职的员工也会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迅速接受并融入其中。大家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共同维护安全的工作环境。
“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一步一步地改变就是从对安全的初步认识到自觉遵守,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主动学习、用心感悟,将安全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并通过日常行为外化于行。只有当每个人都实现了从认识到自觉遵守的转变,我们才能构建起一个真正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让生命在安全的呵护下绽放光彩。(遂平克明 四生产二班李冬)
作者近照:李冬
编辑:王建萍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