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金华市义乌市义亭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


图:三条控制线图

内容提到: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推动航空、铁路、公路等区域交通设施的空间管控和预留。规划预控4E级金义国际机场,建成由机场-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构成的多层次交通网络。


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包括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镇域规划范围为义亭镇行政辖区内的陆域空间。镇区范围为义亭镇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区及其相关控制区域。《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到203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二、谋划城市发展目标

主体功能定位:城市化潜力发展地区

总体目标:金义主轴重要节点镇,城乡和美共富样板镇

城镇性质: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浙中大健康产业高地、金义都市区宜居城镇、义西南科技智造新区

人口规模:以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为基本前提,以水定人,综合考虑义亭镇城市定位和发展阶段,至2035年,义亭镇常住人口11万人,城镇化率60%。

目标愿景:至2025年,金义主轴线大交通区位优势逐渐凸显,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初显成效,“一轴一带一心多片区”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至2035年,基本建成“金义主轴线的重要节点城镇”,基本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开放高效、魅力品质的国土空间格局;至2050年,高质量建成“浙中城乡和美共富样板城镇”,全面形成城乡互补、区域互通、三生空间互动、各类资源要素有机融合的国土空间格局。全面实现城乡共富发展与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严守国土空间发展底线

严格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责任和划定的“三条基本控制线”。义亭镇落实耕地保有量任务3.05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69万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816.92公顷。

细化落实城市蓝线、城市绿线、城市黄线、城市橙线、城市紫线、道路红线等城市重要控制线,细化落实基础设施控制线、灾害防治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其他空间控制线,划定村庄建设边界。

四、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形成空间发展格局,规划形成“一轴一带三区多点”的空间格局。其中“一轴”为国贸大道城市发展轴;“一带”指铜溪滨水景观带,沿铜溪滨水景观带打造农业、生态、城镇不同的景观岸线,通过自然驳岸、生态驳岸等亲水平台的打造,提升镇区景观环境;“三区”是分别以双塘景观资源为载体的森山小镇生态片区、以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为核心的城市发展功能片区、以富饶的农业资源和美丽乡村为特色的农业休闲片区;“多点”则是义亭镇域范围内特色的发展节点。


图: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图

五、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义亭镇位于金义毗邻地区,统筹推进产业协同、交通链接、民生保障、设施共享四大方面协同建设。重点推动金义主轴聚合发展,为建设商贸发达、产城融合、开放包容、和美宜居的发展共同体贡献力量。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依托义亭镇产业发展基础和金义都市区在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方面深耕的发展契机,围绕工艺饰品、光伏加工的发展优势,推动义亭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深度融合。

加强综合交通链接。依托义亭镇在金义都市区核心板块的区位条件,充分发挥横纵主干交通优势,横向接轨金华与义乌城区,纵向连接双江湖科教园区,凭借交通条件打造内外畅通、边界高效的大交通格局。

提升民生服务保障。推动医疗、教育、养老和文化方面的共建共享,对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建设制度,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投融资模式、服务人员的调配方式与公共服务共享政策,全面提升民生服务保障水平。

完善设施要素共享。加强市政设施连通,保障金义一体化供水系统,积极融入市政网络布局,通过电力、给水等生命线工程建设,提升安全韧性。

六、细化全域规划用途分区

遵循全覆盖、不重叠的基本原则,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规划用途分区,规划义亭镇主导用途分区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绿地休闲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以及农田整备区。以保护补充耕地、优化其他农用地、合理保障管控建设用地、稳定其他用地为导向,优化镇域用地布局。


图:国土空间用途分区规划图

七、提升城乡空间品质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镇、村(社区)”两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配置“教育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五大类公共服务设施。到2035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达到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的相关要求。

构建开敞空间与绿地系统。以建设全民共享的公园城市为目标,以城市生态网络为依托,形成蓝绿交织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结合城镇公园、广场、自然山体公园、郊野公园等空间,构建“生态公园-郊野公园-社区公园-体育公园”四级城乡公园体系。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构建由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实现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全面保护,彰显义亭文化特色。

营造人文魅力空间。优化国土空间设计,加强风貌管控,注重人居环境改善,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重点管控城镇国贸大道两侧、铜溪两侧区域,缸窑村、何店村、陇头朱村等特色魅力空间。

凸显全域文旅品牌。深度挖掘“糖文化”“酒文化”“古玩文化”“婺剧文化”等,大力培育发展亲子游乐、文化研学、陶艺体验、红糖制作等农旅融合产业。推进红糖飘香精品线建设,推动红糖农文旅研学产业的发展。推动老矿机农文旅、火车站遗址公园建设,深化提升铜山岩山地城市公园建设,打造景点相加、路线相加、业态相加、产业相加的全线打卡式旅游,谋划好红糖飘香、重阳民俗、非遗陶艺等主题文化节,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四季义亭”特色旅游项目与品牌活动,形成特色文旅品牌。

八、强化基础设施支撑

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推动航空、铁路、公路等区域交通设施的空间管控和预留。规划预控4E级金义国际机场,建成由机场-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构成的多层次交通网络。城镇对外交通形成“四纵三横”的主要道路网体系。四纵为S319、上佛路、铜山路、五联路,三横为四海大道、国贸大道/金义东轨道1号线、五洲大道。向北连接上溪,向南连接佛堂,向西连接金东区,向东连接稠江街道,强化与周边城镇的交通联系。

基础设施保障与安全韧性提升。一方面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一体化供水、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海绵城市、智慧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以及污水、雨水、能源、电力、燃气、环卫、邻避设施等系统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能源设施网、水利设施网、市政设施网、新型基础设施网,优化设施网络协调布局。另一方面加强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保障。完善公共卫生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构建覆盖城乡的“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提升抗震、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优化国防动员设施布局,加强重大危险品生产储运空间管控,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九、构建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强化规划传导机制。严格落实《义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上位规划确定的各类约束性指标、空间控制线、规划用途分区、用地布局、管控要求等重要内容,按照“功能+格局+指标+控制线+名录”五位一体的方式传导;落实本规划确定的各类约束性指标管理和空间控制线边界管控;划定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并明确向下位规划的传导内容。

划定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强化总体规划对详细规划传导,划分全域覆盖的详细规划编制单元,规划划定城镇单元7个(含与佛堂镇合并划定的城镇单元3个),乡村单元5个。详细规划要依据批准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行编制和修改,不得违背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确保总体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结构布局、空间底线和重大设施传导并落实到详细规划中。详细规划批复后应定期更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核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活动的依据。


图: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分图

明确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在城镇开发边界外、未编制村庄规划的村庄范围内开展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或者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可制定“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作为规划许可依据。“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应在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应进一步细化落实控制线传导、约束指标、分区准入规划、用地布局引导、规划建设要求等方面内容。

强化数字化管理。依据乡镇级规划数据库建设标准和数据汇交要求,形成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性、约束性、权威性。

建立规划定期体检评估和修改机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定期体检和五年评估,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可根据国土空间规划评估结果,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调整完善。符合规定确需修改的,按规定程序报批。

完善规划监督机制。建立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全程留痕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多途径落实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保障公众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全社会参与规划编制、实施与监督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来源:义乌市资规局等

最终规划进展解释按官方实际发布为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