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公司(UAC)首席执行官瓦季姆·巴杰哈表示,该公司今年将根据军方需求增加苏-34、苏-35和苏-57战斗机的产量。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生产进度,优先满足军事产品需求。这主要涉及苏-34、苏-35和苏-57战斗机。我们计划在今年提高所有这三种机型的产量。为确保装备制造,我们将持续扩大产能。"巴杰哈在周六接受俄罗斯技术国家集团(Rostec)新闻处采访时表示。



该国有控股公司透露,今年首批苏-35战斗机已交付部队。但具体交付数量及所有在产苏式战斗机的扩产计划尚未对外公布。

自2022年俄乌战争以来,俄罗斯的武器消耗远超预期,因此2022年进入全国性的武器生产动员状态——尽管其2024年战斗机的产量数据虽未完全由官方公开,但结合多方信息源我们可梳理出以下关键信息:

主要机型产量及交付情况



1. 苏-34战斗轰炸机

总产量:约15架(新西伯利亚航空工厂计划生产15架,实际交付6批次)。

交付节奏:2024年分6批交付,包括4月、6月、9月、10月、11月和12月各一批,每批数量未明确,但俄媒报道称“生产线持续运转”。

背景:作为俄乌冲突中俄军的主力对地攻击机型,苏-34的产量较2023年(8架)显著提升,但仍无法完全弥补战争损失(2024年损失约19架)。



2. 苏-35S多用途战斗机

总产量:约12架(俄空天军接收12架,分4批交付)。

交付节奏:2024年4月、5月、9月和12月各交付一批,每批23架。

背景:苏-35S作为俄军现役最先进的四代半战斗机,产量较2023年(10架)小幅增长,但受限于供应链问题(如西方制裁导致的电子元件短缺),产能提升有限。



3. 苏-57隐身战斗机

总产量:6架(俄空天军接收6架,分3批交付)。

交付节奏:2024年9月、11月和12月各交付一批,其中9月交付3架,其余批次数量未公开。

背景:苏-57的产量远低于俄罗斯2023年宣称的“年产24架”目标,主要因发动机(AL41F)和隐身涂层技术问题,以及生产线扩建导致的生产节奏混乱。

4. 其他机型

米格35:2024年无新交付记录,主要因俄军采购优先级较低,且印度等潜在出口市场谈判停滞。

雅克130教练机:交付2架,用于飞行员培训。

但俄罗斯目前是在打仗啊,这点产量在和平时期还行,打仗够个毛线啊!——2024年俄军战斗机损失约23架(含非战斗事故),而产量仅35架,净增12架,无法满足长期战争需求。俄空天军被迫依赖老旧机型(如米格29、苏24)的升级和库存翻新,导致整体战斗力提升缓慢。

战斗机产量受限的核心因素

1. 供应链瓶颈

西方制裁导致关键零部件(如电子芯片、高精度传感器)短缺,俄军工企业被迫依赖国产替代或通过第三国(如中国、伊朗)间接采购,导致生产周期延长。

例如,苏-57的隐身涂层材料需从欧洲进口,2024年被迫改用性能较低的国产替代品,影响量产进度。

2. 产能结构性矛盾

俄军工企业优先保障前线机型(如苏-34、苏-35)的生产,导致五代机(苏-57)和新型号(如米格35)的产能被挤压。

共青城航空工厂(苏-57主产厂)因扩建工程导致2024年下半年生产线停工,直接影响苏-57交付。

BTW,目前俄罗斯还有伊朗等海外订单需要同时满足,供应压力还是很大的……

综上,俄罗斯2024年战斗机产量仍受多重因素制约,尽管苏-34、苏-35产量有所提升,但五代机苏-57的量产困境和整体产能规模的落后,凸显了其军工体系在现代化战争中的结构性缺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