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俄罗斯一直是全球主要的航空强国之一。俄罗斯在苏联时代拥有苏霍伊,雅克,米高扬,米高扬-格列维奇等一系列知名飞机设计,制造单位,其产品在军用飞机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其中,起源于1938年的米高扬-格列维奇就是大名鼎鼎的“米格”,其一系列产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比如,米格-15是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的空中主力,打造了“米格走廊”,与美军战机能够抗衡。米格-17是苏东国家50,60年代的主力机型,也是中国歼-5战机的原型。
米格-19是世界上第一款超音速战斗机,米格-21作为二代机主力,成为了中国歼-7战机的原型。而米格-29则成为了苏东国家与美国第四代轻型战斗机对抗的主力,至今仍然沿用。
但自从米格-29,米格-31推出以来,米格在此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便再也推出过能吸引全球目光的战斗机,其订单份额被苏霍伊抢夺,地位显得有些尴尬。
而就在近年来,米格-41的出现,却又振奋人心,让人们似乎又看到了米格-41引领潮流,有望振兴的气象。
那么,米格的倾心之作米格-41,是一款什么样的飞机呢?
1,强大的米格-41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米格-41”是一个非正式性称呼,这款飞机还没有获得俄罗斯军方的命名,该武器还处于研制阶段,其性能很大程度上属于估测。
从网上流出的概念图来看,米格-41从外形上看就要比普通的四代机,五代机的更重,更扁。看起来雷达反射截面积大大可以减小,飞机的机动性能也可以提升。而它的尾部是无垂尾的单引擎,意味着它的发动机推力将会比以往的产品更强,不然也没办法一个引擎带起这么重的飞机。
按照俄罗斯的一些媒体分析,米格-41能以3马赫的速度进行长达1600公里的超音速巡航,而如果是亚音速飞行,米格-41的航程可能超过8000公里,还以高于4马赫的速度进行空中巡逻和出击。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对于五代机和四代机来说,米格-41的出现就是降维打击,它的航程足以让它替代目前所有的战略轰炸机。
不仅如此,俄罗斯还计划为米格-41安装先进的攻击武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导弹和各类传统化学能弹药,另一种则是激光武器。
传统弹药方面,米格-41不仅会装备苏-57,苏-35都拥有的R-77,R-27这些中程空空导弹,它还会装备俄罗斯最新研制的R-37远程空空导弹。俄方声称这款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达400公里,飞行速度也可以达到6马赫,是当真不让的“高超音速远程空空导弹”,理论上的性能超过了美军的AIM-260。一旦拥有了这样的导弹搭配战机,米格-41不仅在空战中优势极大,还可以凭借强大的雷达,引导R-37导弹拦截敌方发射的高超音速导弹等各类飞行器。
此外,它还可能会装备DA-ASAT反卫星导弹,通过其拥有的“大气层外飞行能力”,击毁近地轨道运行的卫星。
而在传统武器之外,俄罗斯还声称米格-41可能会拥有激光武器。这些激光武器比传统武器射速更快,更加廉价,消耗的主要是低成本的电力,适合在天气良好的时候使用。
如果米格-41真的出世,那么,按照俄罗斯目前的宣传来看,它就是一款六代机,它以后在战场上干的事情,就是飞上天空,然后远远的发射导弹或者激光。
2,米格-41是可靠的六代机?
但要说米格-41是一款性能强大的六代机,未免有些过早了。就俄罗斯的国情和米格-41近期情况来看,它至少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第一,六代机的研制难度,对技术要求非常高,俄罗斯未必已经有了相关的经验积累。
虽然各国的六代机大多都还在研制阶段,没有批量服役,对于六代机的定义有所不同,但至少在这么几个方面,都是有共识的,那就是尽量的追求智能化,网络化。
航空发动机方面,第六代战机可能会使用自适应发动机。不同于传统的航空发动机,自适应循环发动机可以根据电子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判断需要在什么时候消耗多少合理的燃料,而且,自适应循环发动机对发动机材料,涡扇的设计也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真的配备了自适应发动机,米格-41的推力应该会比苏-57更强,油耗也会更低才对。当然,在飞机不开加速的情况下实现超音速巡航,其亚音速飞行的作战半径应该在4000公里以上才对。
俄米格公司总经理伊利亚·塔拉先科2017年接受采访时,曾说米格-41的发动机可以让它达到4.5马赫的巡航速度,作战半径能够在短时间内覆盖俄罗斯国境。显然,这是在肯定米格-41有相关的发动机技术突破。
隐身性能方面,六代机要求的不再是五代机那种通过吸收雷达波,从而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的隐身技术,而是推崇等离子隐身技术。即飞行器在高速飞行状态下,通过飞行器附近产生的等离子体形成屏障,降低被雷达发现的概率。
如此一来,就可以解决以往高速飞行器和隐身能力存在天然矛盾的问题。毕竟,以往的高航速飞行器,飞的越快就不可避免的因为速度产生更多的红外和电磁异常特征,从而比慢速目标更容易被雷达看到。
但俄罗斯在等离子体方面的科技实力,并不见得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
雷达方面,六代机的感知能力也被要求比五代机更强。六代机的雷达工作功率,信息处理,传输必须要有质的突破。然而嘛,俄罗斯历来都是一个电子工业短板严重的国家,同代飞机的雷达性能往往落后于西方战机,指望他们能给米格-41安装高性能雷达,不大现实。
物联网同样也是六代机战力的重要组成。它要求六代机拥有和民用电子产品一样“万物互联”的能力,让它可以和各类僚机,尤其是无人机形成一个战力群,就像1部智能手机可以控制空调,电视那样发挥奇效。但俄罗斯的AI技术,互联网技术,是否能达到也是一个大问题。
可以看到,以上这些能力,都对俄罗斯的工业,科技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俄罗斯在近几十年来军工技术还处于吃苏联老本,没有什么大进步,尤其是在电子工业方面存在严重短板的情况下,很难说有能力推出一款六代机。
第二,俄罗斯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维持下去,并尽快使之量产服役,是个难事儿。
战机装备的研发需要耗费高昂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俄罗斯此前研制苏-57战机的时候,是在2002年从苏霍伊公司那边确定了招标设计,2007年造出了原型机T-50,2010年首飞,2020年才正式服役,
不仅如此,战机在量产之前,需要经过国防部门的严格验收,不然这些技术不成熟的武器就会事故频繁,没有实战意义。这也是为什么苏-57为什么会在服役后十多年里一直没有大量采购的原因所在。
而且,采购新战机本身也要付一大笔钱。如今俄罗斯主要的军费都投入到了乌克兰方向,能在新武器研发上投的钱,并不宽裕。除非俄罗斯能够找到财力雄厚,愿意采购的外国客户解决资金问题。美国之所以能把F-35的产量推高,就是走的多国下单,多国投资的路子。但米格-41连印度恐怕都很难吸引到,其获取海外投资和订单的希望并不高。
因此,米格-41即便真的能横空出世,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批量服役。而米格-41的真实性能,大概率会是一款比苏-57技术更加成熟的五代机,而不是真正的六代机。
那么,既然研制六代机如此困难,俄罗斯又没有能力打包票让这款米格-41尽快批量服役,他们又为何要在近年来频频放出米格-41相关的消息呢?
其实,只要想想目前全球军购市场的情况,就知道原因了。
俄罗斯是武器出口大国,尤其是俄系战机,在海外有不少客户。但自从2022年俄乌冲突发生后,俄罗斯的海外军售遭到了重创。许多国家纷纷取消了采购俄罗斯武器的订单,俄系战机不好卖了。相关的资金投入也不够。
这种情况下,米格公司出来宣扬米格-41的强大性能,多多少少也能吸引外界关注,为外销和收集资金做贡献。而米格-41究竟怎么样,还需要好好看看未来它试飞,服役的情况。
参考资料:
1,2020.8.18-中国军网-俄罗斯米格-41截击机项目简析
2,2024.5.13-看航空-全球有5个国家正在研发第六代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