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预演到香港收官,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第三次国内巡演,一路南下,点燃音乐热火。

3月29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为巡演画上句号。十五年前的3月30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正式成立。“春天喜事连连,很开心和香港观众共庆生日!”音乐总监吕嘉转身带领乐团又加演一首《生日快乐变奏曲》,观众以动人掌声相和。

这也是香港艺术节的闭幕演出。两年前,香港艺术节节目总监梁掌玮前往北京看乐团演出,并向乐团发出邀请。“这是一支年轻的乐团,但组织严谨、艺术造诣深厚。他们不仅精于诠释古典经典,更积极推广当代新作,展现出非凡的艺术活力。”香港艺术节行政总监余洁仪说。


吕嘉


《生日快乐变奏曲》

十天六城巡演,乐团更团结更紧密

十天时间,乐团先后登陆廊坊、南京、武汉、成都、广州、香港等六城,其中,廊坊、成都、香港均为首次踏足。

“我们希望给各地观众呈现最好的状态,选曲第一要呈现乐团的高水准、第二要展现乐团的多元化。”吕嘉说。

巡演曲目中西交融,既有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及“爱之死”、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斯克里亚宾《第四交响曲“狂喜之诗”》,也有中国作曲家姚晨的《造园》。

在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中,钢琴家张昊辰展现了不俗功力。预演加巡演一共七场,他尽量在每一场生发出新意,与乐团进行更具活力的互动,这既是挑战,也充满乐趣。

每到一处,他还要重新熟悉新的钢琴,如同在短时间内爱上一个人。“首要任务是消除陌生感,与乐器建立起亲密的联系,让它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演出前,他会花大量时间在演出用琴上练习,努力与乐器融为一体。

香港站,一向内敛的香港观众展现出别样热情,这种热情也让张昊辰兴奋。他连续加演了两曲:《卡门》主题幻想曲、莫扎特K545奏鸣曲第二乐章。加演曲目是临场决定的。每一站,他都会尽量更换曲目,避免乐手和观众听腻,并带有即兴性质。

女高音宋元明连续唱了七场瓦格纳“爱之死”。巡演到后期,音乐家往往会因为新鲜感缺失、重复演出而感到疲惫,而这一次,宋元明和乐团一样,全程保持着兴奋、激动、积极的状态。

每个演出场地的声场都不一样,也要求歌唱家随时调整声音状态,去应对挑战。在香港文化中心走台时,她发现,台下听着声音很干,晚上坐满观众后,声音又变得圆润饱满。

“香港观众有修养、有内涵,和欧洲观众有相似之处,却又带着亚洲人的内敛。”宋元明从2011年开始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这次是她第三次跟着乐团巡演,“大家如兄弟姐妹一般,见证着彼此的成长。”

“一路走来,大家很辛苦,但乐团演奏的热情和团结的精神,更加紧密了。”吕嘉观察。


张昊辰


宋元明

庆生十五岁,乐团有这些精彩策划

音乐会之外,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深入当地的城市肌理,筹划举办了多场公益与外展活动。

在廊坊,乐团为廊坊及周边县区中小学师生,举行了公开彩排、演前导赏和特别策划的公益音乐会。在成都,乐团将“流动的音乐课堂”带去九尺幼儿园的美团乡村儿童操场,通过趣味音乐课堂,为孩子们带去沉浸式的艺术启蒙。

在南京、武汉、成都、广州,乐团都举办了公开彩排,打开门展现乐团对于每一部作品的精打细磨。此外,吕嘉、宋元明、张昊辰还多次现身演后签售会,与乐迷们零距离交流互动。

在南京、广州,声乐、弦乐大师班和独奏、独唱名家分享会人气爆棚,艺术领域的年轻血液纷纷来到现场,近距离收获艺术家和声部首席的点拨和答疑,遗憾在于“时间太短了!”

总经理任小珑认为,乐团首先要做好自身建设,同时也要走出去,去各个城市展开多层级的交流,包括与当地乐手、乐迷、乐团管理者、音乐厅管理者的交流,努力推动城市音乐生活发展,“音乐生活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艺术事业是否健康、繁荣的重要侧影。”

在香港艺术节的首次亮相,也拉开了乐团建团十五年系列活动的序幕。从3月到9月新乐季启幕,乐团将策划一系列活动,展现乐团十五年来的情怀坚守、艺术积淀和发展成果。

在精彩演出系列,既有吕嘉、张弦、郎朗、宁峰等音乐家的音乐会,也有指挥家皮塔里·因基宁执棒的瓦格纳歌剧巨制《指环》之“女武神”;在教育活动系列,乐团将组织演出导赏、艺术沙龙、大师课、分享会;在人物故事系列,乐团将通过“十五分之你”短片系列,聚焦和乐团有着密切关系的指挥家、独奏家、乐团成员,以及观众和乐团的温情故事;乐团还将推出神秘的QQ音乐礼包歌单,并计划推出首批文创产品。

“乐团走过的十五年,是音乐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旅程,也是乐团与观众心灵共鸣的见证。”吕嘉说,15岁的乐团还很年轻,将继续为中国交响乐事业书写新篇章、勇闯新高峰。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香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