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莲蓬(自然之友垃圾减量项目主任)

“请问X鲜、X团那种装蔬菜水果的塑料盒子哪里能回收?小区收废品的不要。”

“我家每周从X咚、X象网购两三次生鲜食品,攒了好多好多可降解袋和无纺布袋,都是干净的,你们能拿去用吗?”

“X马、X姆网购的袋子都收钱了,一块钱一个,我能不要袋子吗?”


从去年开始,自然之友经常收到这类提问。新兴的生鲜售卖平台,在带给大家美味食物和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令不少消费者困惑于包装问题:数量过多的包装盒、付费使用的购物袋,大家既心疼荷包,又担心塑料垃圾污染环境。

有什么办法能帮助这些生鲜平台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避免包装垃圾泛滥呢?

今天是第三个“国际零废物日”,呼吁通过减少废物产生和促进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来实现零废物目标‌。自然之友征集了一些绿色消费者的合理化建议,让我们来看看莲蓬如何点评这些“减废”脑洞吧

*以下实施难度:为0.5星,为1星

01

把“仅限线上使用”的优惠券改成线上线下通用券

消费者说:

我家离门店很近,去店里购物很方便,但他家定期发给我很多仅限线上使用的会员满减优惠券,抠门的我为了不浪费这些券,只能网购,每次要花一块钱买袋子,真没必要。

莲蓬点评:

相较于线上配送,消费者线下购物可以自备购物袋,避免不必要的袋子消耗,减少配送成本,而且顾客逛着逛着可能又挑选计划外的商品,对商家而言好处多多。因此,商家的优惠券应鼓励线下消费,甚至线下比线上优惠更多才合理。

实施难度:0

02

到店自提应默认无需袋子

消费者说:

下单时选择到店自提,系统强制收一块钱买购物袋,但我完全可以自备袋子去提货呀。

莲蓬点评:

我去附近门店问了,营业员说,自提时如果不要袋子,可以现场退掉这一块钱。这个规定还是合理的,但大部分顾客不知道可以退钱,平白多买了一个袋子。

其实完全可以反过来,系统默认不买袋子,商家使用循环袋/箱来分装订单货品,顾客取货时按需购买袋子即可。

实施难度:

03

购买4件以下商品时可选择“无袋配送”

消费者说:

我买的东西少,配送员直接抱上楼交给我就行,节省一个袋子。

莲蓬点评:

前提是,顾客必须保证能现场交接,否则散着放在家门口、前台,丢了说不清楚,且部分食品有卫生隐患。

另外配送员很可能一次拎几份订单去送货,如果碰巧都要求“无袋配送”,一个人抱不了那么多且容易搞混,配送难度、时间成本都会加大。

解决方案是采用可循环袋/箱。

实施难度:

04

顾客可选择免费的“循环袋/箱” 配送

消费者说:

我不要求用新袋子送货,生鲜平台有没有循环袋呢?

莲蓬点评:

前提1,依然是顾客保证现场交接。如果未能交接,循环袋/箱留在顾客门口,配送员拍照后系统自动记录,顾客须在规定时间内归还循环袋/箱或请配送员下次上门时带回,并缴纳延时费。

前提2,商家须设置循环袋/箱的清洁流程并公示。

另外,现场交接会延长单笔配送时间,降低送货效率,这也是商家需要综合考量的。

实施难度:

05

蔬果包装盒现场退盒

消费者说:

生鲜超市买不到不带塑料盒的蔬菜水果,每买一件就要消耗一个盒子,太浪费了,我问营业员“能不能结账后当场把蔬果掏出来、盒子还给你们重复使用”,营业员不同意,说顾客扔掉的塑料盒,他们既不能重新装蔬果,也不会收集起来卖废品,都直接当作其他垃圾丢弃了。


莲蓬点评:

“净菜”分装盒的好处是“标准化”,不用称重打价签消耗连卷袋,也减少了顾客挑选散装蔬果时捏掐撕揪造成的损耗。但坏处也很明显:塑料用量大,且目前很多城市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尚不健全,盒子没人爱要。

如果顾客买完蔬果立刻退盒,现场看起来盒子是干净的,但商家很可能担心卫生问题不敢重复使用。解决方案是,增设靠谱的清洁流程并公示。(我家这边菜市场卖草莓的小贩就愿意回收盒子,清洗晾干了重新使用。)

另外,要怎样鼓励顾客当场把盒子留下来呢?会员绿色积分?优惠券?

实施难度:

06

蔬果包装盒采取“押金制”,促进回收

消费者说:

我在欧洲见到多种饮料瓶购买时包含了押金,喝完退瓶退钱,所以瓶子回收率很高。生鲜超市的盒子(包括装蔬菜水果、面包蛋糕、熟食等)能不能也收取押金,过后凭盒子上的条码和APP消费记录来退盒呢?

莲蓬点评:

中国也有押金制传统,例如北京的燕京啤酒、北冰洋汽水,还有一些本地品牌的酸奶瓶牛奶瓶。塑料盒押金制目前还没听说,哪家生鲜平台愿意领风气之先试一试?

通过押金,可以大大提升包装的回收率。商家即使不把盒子清洁后重复使用,也可以攒多了资源回收,因为“低值可回收物”只要数量够多,是完全可以卖掉的。

实施难度:

07

商品不要过度包装

消费者说:

每颗草莓、每根香蕉都单独包裹,外面还有繁复的包装盒,看起来很高档,但是好浪费啊。简装一些不行吗?


莲蓬点评:

企业有责任督促供货商简化商品包装,避免过度包装造成的浪费。

很多过度包装是因为并非本地生鲜,为了减少长途运输的损耗,层数才越裹越多。建议商家扩大本地本季生鲜产品的比例,还能减少碳排放。

实施难度:

08

蛋糕不要配叉子勺子

消费者说:

我买蛋糕回去,自己家有叉子勺子(办公室也有),蛋糕盒里“配套”的餐具毫无必要。

莲蓬点评:

自制蛋糕建议不配送叉子勺子,门店可以贴张告示,让有需要的顾客去前台领取。用不了多久,对于“蛋糕不配叉勺”,大家就习以为常了。

自有品牌的酸奶可以参考此办法,但需要更明显的提示。

实施难度:

09

餐饮区禁止提供一次性餐具

消费者说:

我下班经常逛生鲜超市,顺便吃晚饭,发现约三分之二的摊位提供一次性餐具,这违反了北京市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商家应该自纠自查。



莲蓬点评: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餐饮经营者、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和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洗漱用品等,并应当设置醒目提示标识。”

超市内部的餐饮区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餐馆,但各摊位也属于“餐饮经营者”,理应遵守此条例。

我观察到,生鲜超市有一部分餐饮摊位提供的是陶瓷类的非一次性餐具,这很好,说明这里有清洗、消毒餐具的硬件条件,所以自纠自查督促整改并不是难事。另外除了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也应该把一次性碗、盘、杯子纳入禁用范畴,以彰显企业社会责任。

北京之外的地区,或许尚没有类似的条例约束一次性餐具,不过我们希望各商家主动向高标准看齐。

实施难度:

莲蓬的补充:

2008年国家“限塑令”就早已规定,“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线上平台是近些年的新兴零售模式,理应与传统的线下零售场所一样遵守国家限塑规定,因此 “配送购物袋收费”制度是合理合法的,各平台均应执行,不应再无偿提供袋子。

平台也应想办法改进配送模式,与消费者一起努力减少购物袋的使用。

以上建议来自于零废弃公益联盟的多位伙伴,以及自然之友的多位志愿者。这些 “减废”脑洞也许并不成熟,其中一部分实施难度较大,但它们体现了消费者对生鲜平台包装浪费、废弃物泛滥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反映了公众“减废”的积极意愿。

商家与消费者是市场消费中密切相关的两端,“绿色消费”必须由二者协同打造。作为新兴行业的代表,各大生鲜平台除了应该遵守国家、地方的现有限塑法律,还有责任主动去应对新出现的浪费和污染等问题,多与消费者沟通交流,共同探索、打造低碳消费新模式,这是各品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SR)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也是比“买买买”更加值得倡导的生活方式。

互动时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